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高祖还归,过沛①,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②,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③,复④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驩⑤,道旧故为笑乐。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高祖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乃去。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⑥。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沛父兄皆顿首曰:“沛幸得复,丰⑦未复,唯陛下哀怜之。”高祖曰:“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⑧故反我为魏。”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注】①沛:沛县。②筑:筑琴。③汤沐邑:指国君、皇后、公主等受封者收取赋税的私邑。④复:免除赋税徭役。⑤驩:同欢。⑥ 献:敬献牛、酒等礼物。⑦丰:丰县⑧雍齿: 原是刘邦部将,后反叛刘邦,被杀。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悉召故人( ) ②酒酣,高祖击筑( )
③吾虽都关中( ) ④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 )
下列句中的“之”与其他三句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唯陛下哀怜之 | B.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 | C.楚王闻之 | D.吾欲辱之 |
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高祖这次回乡经过沛县,召集亲朋故旧一起纵情喝酒,还作歌让沛县的儿童学唱。 |
B.高祖免除了沛县的赋税徭役,并答应他们世世代代不必纳税服役。 |
C.因为沛县的百姓很多,高祖的父亲和兄长不能招待他们,所以高祖离开了沛县。 |
D.因为雍齿帮助魏王反叛刘邦,而丰县人也帮助雍齿,所以刘邦一开始不愿意免除丰县的赋税。 |
翻译下列句子。
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注]①侍臣:周围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字
(1)炀帝意犹不足()(2)遂致灭亡()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竟然能够不兴起徭役,年年庄稼丰收,百姓安居乐业。 |
B.终于使得徭役不兴起,年年庄稼丰收,百姓安贫乐道。 |
C.居然使得徭役不兴起,年年庄稼丰收,百姓安贫乐道。 |
D.于是能够不兴起徭役,年年庄稼丰收,百姓安居乐业。 |
唐太宗认为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用文中的话回答)
从文中看,你认为唐太宗是一个、的君王。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岳阳楼记(节选)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先描写了岳阳楼雄伟壮观的景象,再借景抒发“迁客骚人”不同的览物之情。 |
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慰勉滕子京,也表达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
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
D.作者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透过写景抒情转入议论,阐发自己的人生见解。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张元饲弃狗
有犬为人所弃,惶惶于阡陌间。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逐之。元乞求毋弃,曰:“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乃自然之理。今犬为人所弃而死,非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停。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已不省人事。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解释文中划线词:
①惶惶于阡陌间阡陌:
②遂许焉许: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用自己的话概括张元收养弃狗的原因① ,
② 。
A.关爱动物的人。 | B.知恩图报的人。 |
C.易于感动的人。 | D.重视亲情的人。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文中醉翁是指(朝代)的作家文学家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注意划线词的含义。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对选文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介绍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 |
B.介绍了“醉翁”名的由来。 |
C.由介绍醉翁亭,点出全文的主旨。 |
D.开篇引“乐”,点出醉翁之意全部在山水之乐。 |
阅读《与朱元思书》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①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②负势竞上()
③窥谷忘反()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两句话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对文章后四句“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补写了日光明暗的林中景致,照应“寒树”。 |
B.写峰上丛树枝繁叶茂,长势葱郁,给人以欣欣向荣的感觉。 |
C.最后以抒情作结,让人回味无穷。 |
D.结尾平稳和缓,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像的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