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是近几年的一个热词。我市某中学九年级(3)班同学围绕“个人梦·扬州梦·中国梦”的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一起参加并完成相关问题。
【聚焦中国梦】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1)请结合书本知识,谈谈你对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国精神”的理解。
【实现扬州梦】
今年适逢扬州建城2500周年,市委书记谢正义发表题为《人民幸福 扬州万福》献词,精辟地概述了扬州人追梦的历程:“2500年来,生于斯、长于斯、奋斗于斯的扬州人,凭藉自己的智慧、汗水和顽强毅力,筚路蓝缕,砥砺奋进,坚韧前行,在扬州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璀璨文明”。“今日扬州,激情涌动、生机盎然。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基本定局,现代产业发展突飞猛进,现代化大扬州的城市格局已经形成,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一座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正日益成为现实模样。”“必须……奋力谱写好中国梦的扬州篇章。”
实现扬州梦,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至关重要,它需要春风化雨,需要我们传承发展。特约评论员华老师认为:“研究扬州文化,不要只数家珍,汲取2500年优秀文化传统的时候,不能停留在过去的优秀里面,需要眼光向外看,进一步吸收外来文化优秀的东西”。
(2)请你结合书本知识回答:我们应该如何发展扬州文化?
【汇聚个人梦】
中国梦,不仅仅是国家梦,也是社会梦,民族梦,百姓梦,中国梦的伟大就在于他基于民生,利于民生,与其说是中国梦,不如说是每个中国人的共同的梦,中国梦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
(3)“中国梦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请结合书本知识和自身实际说说我们中学生如何以实际行动自觉服务社会。
材料一:
材料二:2013年,百姓期盼什么?一盼收入涨一点;二盼物价稳一点;三盼房价跌一点;四盼食品放心点;五盼环境安全点……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图一反映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什么成就?
(2)图二反映了什么问题?试分析该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
(3)材料二的期盼反映了我国当前社会的什么主要矛盾?为实行这一期盼,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什么?要坚持的最根本一条是什么?
【关注人大 心系民生】(本题共8分)
材料一:2011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政府过去一年来的工作,并审议通过了政府下一年的工作计划。“民生的小事,是政府的大事”,成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大亮点。如:“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这样的“小事”,也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二:2011年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宣告形成,树立起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中的又一座丰碑。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审议通过了政府过去一年来的工作,并审议通过了政府下一年的工作计划”分别体现了全国人大有哪些职权?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符合依法治国的哪一基本要求?这一基本要求有何地位?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什么?其与全国人大有何关系?
【城市无车 绿色出行】(本题共8分)
材料一:2012年9月22日是我国第六个城市“无车日”,一天不开车会减少汽油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材料二:汽车尾气排放是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之一。PM2.5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会造成严重的雾霾天气;PM2.5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可随呼吸进入人的呼吸系统,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相关链接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2012年3月发布的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设了PM2.5平均浓度限值和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现公布PM2.5的阻力来自地方,地方制造压力阻止PM2.5公布,是当下政绩考核观、GDP独大的直接表现。
(1)根据上图谈谈开展城市“无车日”活动体现了什么发展战略和哪些基本国策?
(2)结合材料二说说,大气中PM2.5浓度超标,会造成哪些直接危害?
(3)根据相关链接分析,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PM2.5?(至少三条,3分)
【关注家乡,你我共建】
材料一:2012年宁波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24.7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全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902元,增长11.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8475元,增长11.8%。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1年的2.06∶1缩小为2012年的2.05∶1,明显低于全国3.10∶1的平均水平。
材料二:下图是《宁波市海洋经济布局图》。2012年9月16日,第二届中国海洋经济投资洽谈会再次在宁波举行。据统计,2012年我市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其中,每6.5元地区生产总值中,有1元来自海洋。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说明了我市经济发展有哪些特点?
(3)简要说说两则材料之间存在的关系。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美丽中国,共创和谐】
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美丽中国”。该词在百度中可以搜到17,300,00余次,成为热词。
材料一:【原音重现】“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把____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二:【现实行动】2012年8月,中科院电工研究所延庆太阳能热发电实验电站首次太阳能发电实验获得成功,标志着我国首座太阳能热发电实验电站顺利建成,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新动力。
材料三:【共创“美丽”】见图
(1)请填写空白处内容。
(2)从PRED关系角度说说我国加强这一建设的重要性。
(3)三则材料对建设“美丽中国”分别提供了哪些可借鉴
之处?
(4)谈谈你将如何为建设“美丽中国”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