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辽宁丹东中考)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题。(请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共10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① 也。”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
“今王治齐,非左右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
【注释】①縠(hú):绉纱一类的丝织品。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⑵吾谁与归
⑶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 ⑷于是举士五人任官
(2)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答题卡上。
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⑵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
(3)【乙】文中王斗向齐宣王进谏,这种“忧国忧君”的做法,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
阅读下列两段选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①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②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③三百闾,张袂④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⑤?”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释】 ①延:让……进入。② 傧(bīn)者:引宾客的人。③临淄:齐国国都。④袂(mèi):衣袖。⑤子:你。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A.齐人固善盗乎() | B.叶徒相似() |
C.齐人也,坐盗 () | D.然则何为使子() |
下列加点词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缚者曷为者也 / 为其来也 |
B.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 齐之临淄三百闾 |
C.其实味不同 / 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
D.生于淮北则为枳 / 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⑵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甲乙两段中的楚王两次侮辱晏子以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第一次侮辱
,第二次侮辱。晏子的回答,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甲乙两个文段晏子反驳楚王所用的共同的方法是什么。
捕蛇者说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乙】《资治通鉴》节选
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A.啮 | B.病 |
C.毒 | D.卒 |
选出下列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A.黑质而白章/驰然而卧 | B.得而腊之/恂恂而起 |
C.永州之野产异蛇/得而腊之 | D.悍吏之来吾乡/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
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试分析【甲】【乙】两文共有的精神内涵
写完《捕蛇者说》的柳宗元,如果读到乙文会怎么想?试用你自己的话来加以表达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恢弘志士之气 | B.故不错意也 | C.欲信大义于天下 | D.将军身被坚执锐 |
加点词古今词义没有变化的一项是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B.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
C.苟全性命于乱世 | D.诚亦开张圣听 |
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将军宜枉驾顾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B.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先帝不以臣卑鄙 |
C.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D.是以众议举宠为督谓为信然 |
加点词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扶苏以数谏故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
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以光先帝遗德 |
C.性行淑均行阵和睦 |
D.丹书帛曰“陈胜王”了却君王天下事 |
加点词不属于名词用作动词的一项是
A置人所罾鱼腹中B.轻寡人与C.箪食壶浆D.光先帝遗德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性行淑均(平) 夙(早)夜忧叹 | B.中道崩殂(死亡) 平明之理(治) |
C.咨诹(询问)善道存亡之秋(秋天) | D.猥(降低身份)自枉屈斟酌损 |
益(增加)翻译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文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
(用原文回答或自己概括回答均可)
第一条:第二条:
第三条:下面是芝麻吧里楼主落花沉香发的主题帖和二楼紫陌渊明的跟帖,请你给自己起一
个网名,然后跟帖,谈谈你的看法。(跟帖不少于50字)
【落花沉香】 《出师表》宣扬愚忠思想和“穷兵黩武”的思想,建议从中学课本中删去。
【紫陌渊明】 《出师表》文采飞扬,艺术价值很高,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让学生学习这样的名篇,不仅可以提高写作技巧,还能够了解中国历史,所以应当保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选自《说苑·敬慎》)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孙叔敖为楚令尹( )(2)有一老父衣粗衣()
(3)足以治楚矣!( )(4)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 )这篇选文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句中“此三者”的具体内容是什么?(3分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秦人饭食少盐寡醋没辣子可以凑活,生活中没有秦腔没法过。②生子呱呱坠地,满月时以秦腔迎接,成人过寿,都要请“自乐班”助兴;老者去世,更要唱大戏热热闹闹送行。③乔迁新居到了新的地方,子女升学,也要唱折子戏祝贺。请在第①句的空格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第②句中有一个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