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1)会宾客大宴( ) (2)高可二黍许( )
(3)媵人持汤沃灌( ) (4)马无故亡而入胡( )
(5)由是先主遂诣亮( ) (6)人恒过然后能改(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盛唐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全盛时期。山水诗清新闲雅,空灵淡泊。孟浩然的《春晓》借雨后的落花抒写淡淡的怜惜,王维的《竹里馆》借竹林的幽静表现内心的澄明。边塞诗雄浑开阔,悲壮高亢。高适的《别董大》写挚友离别,洋溢着前程万里的信心;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绘塞外奇观,表现雪中送客的不舍和为国戍边的豪情。山水诗派的牧歌情调与边塞诗派的英雄气魄,构成了盛唐诗坛的别样风貌。
(I)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8个字。
(2)根据材料内容,完成下面的对偶句。
田园骚客寄情山水, , ;
边塞诗人放歌风雪,《别董大》诉说离情,抒发戍边人豪迈雄心。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①澭水。澭水暴溢,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②其先表之时,可导③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注】①表:做标记。 ②向:原先,原来。 ③导:引导渡河。根据上下文推断加横线词的意思:
荆人欲袭宋()荆人弗知()
澭水暴益()循表而夜涉()用自己的话说说荆人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 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 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书名),作者是清代作家_____________(人名)。
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
①私拟作群鹤舞空()②项为之强()
③鞭数十()④果如鹤唳云端()下列加横线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故时有物外之趣余忆童稚时 | B.物外之趣昂首观之 |
| C.以丛草为林二虫尽为所吞 | D.舟已行矣,而剑不行而忘操之 |
翻译下列句子: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写了几件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本文后,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像作者一样富有情趣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章,回答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①黄发垂髫 ( ) ②甫行数里 (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①阡陌交通 ( ) ②悉如外人 ( )
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 ) ④自恨不如远甚也(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
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翻译下列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芙蕖① 自荷钱②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③矣。迨④至菡萏(hàndàn)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李渔《芙蕖》,有删节)
【注】①芙蕖:荷花。②荷钱:指初生的荷叶。③逸致:情趣。④迨:及,等到。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1)不蔓不枝()(2)陶后鲜有闻()
(3)及花之既谢()(4)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芙蕖自荷钱出水之日 |
| B.①陶后鲜有闻 ②一老河兵闻之 |
| C.①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②高可二黍许 |
| D.①香远益清 ②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段都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但赞美与喜爱的原因却不相同:甲文是因莲花的君子之风,乙文则是为莲花的观赏价值。 |
| B.甲文重在托物言志,对莲花本身的描写惜墨如金,把更多的笔墨花在莲花的品格上;乙文则重在多角度着力写出莲花的功用。 |
| C.甲文运用衬托、比喻的手法,凝练传神地描写了莲的形象;乙文则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具体描绘了荷花由“出水之日”至“结实”的美景。 |
| D.甲文由表及里、由形象到主旨,描写了莲花超凡脱俗的君子之德;乙文则主要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写了荷花“可目”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