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届中考山东莱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
【乙】告俨、俟、份、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贤圣,谁能独免?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黾勉⑴辞世⑵,使汝等幼而饥寒……良独内愧。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⑶在昔,眇然如何!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⑷将有限也。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陶渊明《与子俨等疏》节选)
【注】⑴黾勉:勉力⑵辞世:指弃官隐居⑶缅求:远求⑷大分:自然的分限,指寿命。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夫君子之。(   )
⑵年与时,意与日去。(   )
⑶每以家。(   )
⑷至心之。(   )
下列句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静修身,俭以养德。患病来,渐就衰损。
B.不能尔。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汝慎哉。下视辙,登轼而望之。
D.当思四海皆兄弟义。故时有物外趣。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⑵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乙文画曲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家书,是亲人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载体。同为家书,甲乙两文分别对孩子寄寓哪些深情厚望?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课内文言文阅读(共15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文中画线的句子的句式是()
A、省略句 B、判断句 C、被动句
下面句中划线字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可爱者甚(多)
清涟而不妖(洗涤)
③亭亭净(种植)
④可远观而不可玩焉(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⑤陶鲜有闻(陶渊明的后代、后裔)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用上面文段中的原句回答。
(1)、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
是: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
是:
《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文中牡丹、莲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么人?你怎样看待拜金主义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爱”?
“牡丹”比喻
“莲花”比喻
看法: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从字面的角度而言,是说爱牡丹的多而爱莲者少,作者的言外之意是:,这句话讽刺的社会世态是:
下列诗句中咏菊的有,咏莲的有,咏牡丹的有

A.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B.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C.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D.惟有绿荷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E、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出师表》)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选自《后出师表》)
【注释】:①并日而食:两天只能吃到一天的饭。②非计:不正确的计策。 ③进趋:赶快进兵。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故临崩臣以大事也寄:
(2)而议者谓为非计议者: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甲文中作者先后回顾了人生中有重大影响的三件事,其目的是什么?
请从内容或形式上对《出师表》作简要评析。
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

结合《曹刿论战》,回答下列问题。
解释划线字词
(1)齐伐我(2)小惠未(3)小大之(4)弗敢
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出下列句中的“以”字与“可以一战”中的“以”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以其境过清 B.以塞忠谏之路也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文中曹刿谈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的条件,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也对此作了论述。这分别是:
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朗读停顿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解释下面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我与城北徐公美__________ (2)臣知不如徐公美_________
(3)皆美于徐公__________ (4)时时而进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哪一项相同。()

A.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B.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C.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客之美我者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小大之狱 D.甚矣,汝之不惠

下面哪一个句子不是倒装句.(2分)()

A.何以战? (《曹刿论战》)
B.何陋之有?(《陋室铭》)
C.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D.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和《出师表》中的诸葛亮都苦口婆心地劝谏他们的君主,他们希望达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然而他们劝谏的艺术各有不同,你认为他们的不同表现在哪里?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饰,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
[注]①岁:收成。②处士:隐居不为官的人。③鳏寡: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
下列句中的“以”与“彻其环饰,至老不嫁,以养父母”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域民不封疆之界 B.令辱之,激怒其众
C.不物喜,不以己悲 D.啮人,无御之者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书未发:__________②无岁苟:__________
困穷振:__________④何以齐国王:____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
①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②是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
从文章的第一段来看,赵威后具有怎样的思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