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题。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盍各言尔志?
请从文中任选一人,谈谈你对其“志”的理解。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细柳(节选)

细柳娘,中都之士人女也。或以其腰嫖可爱,戏呼之“细柳”云。柳少慧,解文字。而生平简默,未尝言人臧否。但有问名者,必求一亲窥其人。阅人甚多,俱未可,而年十九矣。父母怒之曰:“天下迄无良匹,汝将以丫角老耶?”女曰:“我实欲以人胜天,顾久而不就,亦吾命也。今而后,请惟父母之命是听。”时有高生者,世家名士,闻细柳之名,委禽焉。既醮,夫妇甚得。生前室遗孤,小字长福,时五岁,女抚养周至。

福年十岁,始学为文。父既殁,娇惰不肯读,辄亡去从牧儿遨。谯诃不改,而顽冥如故。母无奈之,因呼而谕之曰:“既不愿读,亦复何能相强?但贫家无冗人,便更若衣,使与僮仆共操作。不然,鞭挞勿悔!”于是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陶器与诸仆啖饭粥。数日,苦之,泣跪庭下,愿仍读。母返身面壁,置不闻。不得已,执鞭啜泣而出。残秋向尽,休无衣,足无履,冷雨沾濡,缩头如丐。里人见而怜之,纳继室者,皆引细娘为戒,啧有烦言。女亦稍稍闻之,而漠不为意。福不堪其苦,弃豕逃去;女亦任之,殊不追问。积数月,乞食无所,憔悴自归,不敢遽入,哀求邻媪往白母。女曰:“若能受百杖,可来见;不然,早复去。”福闻之,骤入,痛哭愿受杖。母问:“今知改悔乎?”曰:“悔矣。”曰:“既知悔,无须挞楚,可安分牧豕,再犯不宥!”福大哭曰:“愿受百杖,请复读。”女不听。邻妪怂恿之,始纳焉。濯发授衣,令与弟同师。勤身锐虑,大异往昔,三年游泮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问名:古代婚姻礼仪之一,指男方去女方家提亲。②以丫角老:终身做姑娘。③委禽:送聘礼,表示定婚。④醮(jiào):嫁。⑤谯诃:责备呵斥。⑥宥(yòu):宽恕。⑦游泮:进县学,成为秀才。

(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3处)

于是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自掇陶器与诸仆啖饭粥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未尝言人臧否  

②辄亡去从牧儿遨  

③数日,苦之  

④哀求邻媪往白母  

(3)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或以其飘枭可爱/今以蒋氏观之

B.福不堪其苦/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C.便更若衣/曾不若孀妻弱子

D.不然,早复去/父利其然也

(4)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细柳”不是文中细柳娘的本名,而是因其身姿婀娜被戏称为“细柳”。

B.细柳追求婚姻自主,但终因无合适人选只好听命于父母。

C.长福不愿读书,被细柳打发去跟仆人一起劳作,吃穿用度和仆人一样。

D.细柳对继子长福很残忍,不答应长福读书的祈求,还对他鞭挞斥责,以至于乡里乡亲有诸多非议。

(5)长福的成长经历能给我们哪些启示?请从下面选出最适宜的一项  

A.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B.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各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白。湖上影子,惟长堤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注】①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②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③毳(cuì)衣:细毛皮衣。④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相与步于中庭。  

②是日更定矣。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相与步于中庭。 B.独往湖心亭看雪。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更有痴似相公者。

(4)【乙】文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请自选角度赏析【甲】文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

(5)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幅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

文言文阅读

晋献公欲伐虞,宫之奇存焉,献公为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而不敢加兵焉。晋赂虞君以宝玉骏马,虞君甚喜。宫之奇谏而不听,言而不用,越疆而去。荀息伐之,兵不血刃,抱宝牵马而去。故守不待渠而固,攻不待冲降而成拔,得贤之与失贤也。

(节选自《淮南子》,略有增删)

【注】①宫之奇:春秋时虞国大臣。②虞君:虞国国君。③荀息:春秋时晋国相国。④渠:濠沟。⑤攻不待冲降而成拔:攻城取胜不只凭借冲车的高大。冲降,古时兵车。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食不甘味

食之不能尽其材

B.越疆而去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C.故守不待渠而固

吾义固不杀人

D.得贤之与失贤也

贤于材人远矣

(2)下面各句中的“以”与“晋赂虞君以宝玉骏马”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扶苏以数谏故

B.徐以杓酌油沥之

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D.皆以美于徐公

(3)选文中划线句子会让你联想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    ”两句。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宫之奇谏而不听,言而不用。

(5)文段中人物描写着墨不多,形象鲜明。请简要说说下面两个人物的特点。

①虞君:  

②宫之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颜渊论御马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 矣。"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谮人乎?" 颜渊退,俄而 以东野毕马 佚闻矣。定公躐 席而起,曰:"趣 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 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 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 ,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选自《韩诗外传》,有删节)

【注】①佚(yì);通"逸",逃跑。②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③躐(liè):超越。④趣:同"促"。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⑥组:编织。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寡人曰

乡:

   

②昔者舜 于使人

工:

   

③然犹策之不已

策:

   

(2)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定公不悦, 告左右

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定公躐席

由是则生 有不用也(《孟子•告子上》)

C.不识吾子何以知

手指不可屈伸,弗 怠(《送东阳马生序》)

D.舜不穷

安陵君 许寡人(《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②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4)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至于启卷,必先几案洁净,藉以茵褥 ,然后端坐看之,或欲行看,即承以方版,未尝敢空手捧之, 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 。每至看竟一版,即侧右手大指面衬其沿,而覆以次指面,捻而夹过,故得不至揉熟 其纸。每见汝辈多以指爪撮起,甚非吾意。今浮图、老氏 尤知尊敬其书,岂以吾儒反不如乎?汝当谨志之。

【注】①[茵褥]被褥。②[脑]书脑,即书的订处。③[揉熟]揉坏。④[浮图、老氏]指佛教徒、道教徒。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忘路 远近

②鸣 而不能通其意

B.① 出,得其船

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C.① 不知有汉

②不可久居, 记之而去

D.①藉 茵褥

②今于欲 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

(3)选文是司马光训诚儿子的一段话,能体现出司马光对书有着怎样的态度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