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丹东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中国将首次在抗战胜利纪念日举行阅兵仪式。隆重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是为了牢记历史,更是对军国主义复辟的警惕。
材料一:1939年8月31日,希特勒签署了关于实施“白色方案”的命令。其中写到:“进攻日期:1939年9月1日。”
材料二:1942~1943年,德军从西面和南面逼近苏联,苏联红军进行了殊死抗战……最终战役以苏军的胜利而宣告结束。这次战役不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材料三:1945年2月,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在克里木半岛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保证德国不再扰乱世界和平……”
(1)材料一中的“1939年9月1日”发生了哪一突袭事件?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突袭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次战役?
(3)材料三指的是哪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决定战后成立的国际性组织是什么?
(4)这场反法西斯战争中最后投降的法西斯国家是哪个?该法西斯国家在1937年12月制造了哪起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65年,我国冰川学家在云南省元谋盆地进行科学考察,在地层中发现了两颗牙齿化石,后经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门齿。后来,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同一地层中还发现了几件打制的石器,以及一些零星散布的炭屑,两小块烧骨。
材料二 至2009年6月,中国已有38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因20世纪20年代出土了较为完整的北京猿人化石而闻名于世,尤其是1929年发现了第一具北京人头盖骨,从而为北京人的存在提供了坚实的证据,成为古人类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请完成:
(1)材料一中提到的是什么遗址?它距今大约多少年了?
(2)材料二中提到的这个文化遗址是什么?在这里还发现了什么远古人类的遗址?
(3)作为中学生你如何看待材料中提到的中华文化遗址?
请回答与文化有关的问题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问题。
(1)图1图2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图一房屋的名称叫什么?居住图二房屋的居
民叫什么?
(2)图3的北京奥运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
问一:请写出一位战国时期倡导“渊源共生,和谐共融” 理念的思想家及其主张。
(3)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殷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请你举个事例来说明殷墟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4分)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主要内容是: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最能体现变法性质的内容是哪一项?
答:
(2)在这次变法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措施是哪一项?( )
A.奖励生产 | B.推行县制 | C.统一度量衡 | D.承认土地私有 |
(3)根据材料二,说说商鞅变法有什么作用?
答:
(4)通过对变法的学习,请用一两句话概括你从中体会最深的是什么?
答: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吕氏春秋》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传说时代的哪一人物的事迹?
答:
(2)根据图1,都江堰主要由哪三个部分组成?
答:
(3)图1体现了修建都江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都江堰为什么能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答:
(4)材料一和二的治水英雄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最值得我们纪念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材料一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现象最终出现在什么时候? (2分)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 (2分)
(3)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分)
(4)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可从中国古代这种现象中得到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