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浙江温州卷)(14 分)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同源,有过友好交往,也有过战争厮杀。作为21 世纪的大国,面向未来,中日关系将往何处去?
材料一:隋唐时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次高潮,两国人民谱写了极其壮丽的篇章。
——何芳川《中外文化交流史》
(1)列举一例该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2 分)
材料二:1873 年,同治皇帝接受外国公使觐见那一回,主持仪式的大臣,把品级较高的日本外务大臣副岛种臣的班次排到了品级较低的英、法、俄、德、美公使的后面,以寓区别对待之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1898 年,光绪皇帝在会晤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时表示:“贵国维新以来之政治,为各国所称许。”并希望伊藤博文能向中国详细介绍“变法之顺序、方法等事”。
——摘编自邓嗣禹、费正清《中国对西方的反应》
(2)材料表明清朝统治者对日本的态度有何变化?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4 分)
材料四:大陆政策是近代日本对亚洲大陆的长期侵略政策。其基本内容是,首先侵占朝鲜,然后侵占中国东北,进而扩展到整个中国,获得在东亚的霸权。
——摘编自宋志勇、田庆立《日本近现代对华关系史》
(3)大陆政策在20 世纪30 年代的中日关系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试举一例。(2 分)
材料五:1945 年日本战败,抗日战争结束;1972 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进入21 世纪,中日关系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2012 年,日本宣布钓鱼岛“国有化”。此举引发中国国内大规模抗议活动。
2014 年,我国将9 月3 日设立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今年恰逢抗战胜利70 周年,国务院决定这一天放假,以便于全国人民广泛参与各类纪念活动。
日本右翼分子编写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多次篡改历史,企图抹煞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的罪行。
日本京都立命馆大学有个国际和平博物馆,它收集、整理并展示了许多二战期间日军犯下的战争罪行。
中日双方经贸关系密切,1980 年双边贸易总额为92 亿美元,三十年后的2010 年达到2977.7 亿美元。在中日关系趋冷的2014 年,双边贸易总额仍保持在3000 亿美元以上。
2015 年4 月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希望日本同中国一道沿着和平发展的道路走下去”,“中日友好事业对两国和两国人民有利,对亚洲和世界有利。”
(4)结合材料一至材料五,运用所学知识论证中日两国发展友好关系的重要性。(6 分)(要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赏析古代诗歌】
如图,霸道通宵论,强国先富民。令规传万户,徙木赏千金。十载游羊地,三年悍将林。称雄当做首(富首),变法古标今。

(1)这首诗歌赞颂的人物是谁?
【解读历史】
(2)在此人主持改革下,导致“三年悍将林”(“悍将林”指的是产生了大批英勇善战的将领和士兵)的措施是什么?出现“十载游羊地”的重要举措是什么?
(3)诗中划波浪线部分印证了此人主持的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联系教材回答)
【继往开来】
(4)诗中哪一句评论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最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明治天皇政府把全国分成3府72县,县知事由中央任命;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为了迅速发展工商业,明治政府出钱建立了大批工厂;为“求知识于世界”,日本还请来大批国外专家和技师。政府仿照欧美,设立了新式学校,普及初等教育,提倡学习欧美的资本主义文明。”
(1)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概括改革的主要内容。

如图,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人类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阅读交通运输工具的图片,结合所学和生活实际,回答问题:

(1)上面所列的交通工具,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是哪一种?诞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什么?
(2)图A和图B交通工具利用的动力机分别是什么?
(3)世界近代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引起社会生活的哪些深刻变化?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又给人类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请你谈谈如何从自身做起尽量减少这些负面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九世纪中叶俄、英生铁产量对比表


俄国
英国
比例
生铁
26吨
385吨
1:15

          1861年俄国、英国、德国铁路里程对比表

国家
俄国
英国
德国
铁路
1500俄里
15000俄里
10000俄里

材料二:农民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还能分到一份份地,但须向地主缴纳高于实际地价
2―3倍的赎金,其中20%-25%由农民支付现金,其余由政府以有息债券的形式代付,农民要在49年内连本带息向政府还清。据统计,到1910年农民还清政府贷款时,付出的赎金高达20亿卢布。
请回答:(1)你从材料一中得出什么历史信息?结合所学说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教材称这一事件是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和掠夺,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在材料中找出历史依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们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二:林肯在1858年一次演说中说:“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变成另一种东西。”
材料三:“从1863年元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
请回答:
(1)材料一、三分别出自什么文件?分别在哪次战争时期发表?
(2)分别指出这两次战争中起了重要领导作用的两位历史人物。
(3)材料一、三的文件在两次战争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4)上述材料所提到的美国两次战争的主要任务有何不同?
(5)这两次战争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