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问题一:上述图中,最能体现和谐社会要求的是谁(图几)? 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问题二:“知足常乐”源于古代“无为而治”的思想,提出这一思想的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主要记录在哪一本书中?
问题三:主张用“刑罚”加强统治的是哪一学派?其代表人物是(图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材料二“19世纪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科技、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工业革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材料三 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博览会,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了各国科技成果10万余件,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轰动。
材料四一些工业发展的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密集、物流量大,煤的燃烧量急剧增加,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不断发生,如1873、1880、1882、1891、1892年,英国伦敦多次发生可怕的有毒烟雾事件。
(1)材料一中英国所发生的那场变革指的是什么?它将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
(2)根据材料二, 请举出美国和德国各一例新发明及发明者。
(3)根据材料三,结合当时英国的国情,试从政治、经济(或科技)的角度说明英国能够成功举办第一届世博会最主要的原因。(2分) 请推测当时英国最有可能参展的展品?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认识科技对人类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在神学笼罩的黑暗中,思想文化的巨人向愚昧和无知发起了挑战;在惊涛骇浪的大海上,勇敢的探险者找到了沟通世界的新路;腐朽的封建城堡在风雨中动摇,资本主义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材料二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荷兰、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材料三 17--18世纪,崇尚理性的西欧资产阶级需要更强大的思想武器来摧毁封建制度,于是出现了一场新的思想文化运动。其代表人物伏尔泰把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把教士比作“文明恶棍”。
(1)材料一中“思想文化的巨人向愚昧和无知发起了挑战”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材料中的“思想文化的巨人”有哪些,试举一例。
(2)材料一中“在惊涛骇浪的大海上,勇敢的探险者找到了沟通世界的新路”指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沟通世界的新路”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指出资产阶级的思想武器是什么?
(5)请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危机,是险境和机会并存。政治危机、民族危机、经济危机等伴随历史的延续,客观上也促进了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兹依照本法令……所指导的办法,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
——《废除农奴法令摘录》
材料二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战争为华盛顿赢得了巨大的荣誉和威望。在人们的心目中,他已经成为这个新国家的象征。
材料四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法令”是由哪位沙皇颁布的?依据材料概括该法令的核心内容。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哪一次改革的成果?这些成果与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有关?这次改革对日本产生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宣告“这个新国家”诞生的文件名称。
(4)材料四反映了林肯什么主张?
(5)上述三国解决危机的方式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12分)
(1)书籍被烧指的是什么事?(2分)这件事是秦始皇采纳谁的建议而实行的?(2分)
(2)秦始皇采取这种行动的目的是什么?(2分)
(3)你如何看待这件事?(2分)
(4)秦朝时北方最宏伟的国防工程是什么?(2分)
(5)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把哪家的思想主张变成了现实?(2分)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14分)
(1)上述内容出自哪一部作品?(2分)
(2)这一作品是谁创作的?(2分)他生活在战国时期的哪个国家?(2分)你能写出春秋时期与该国有关的战争吗?(2分)
(3)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4)为了纪念他,我们国家把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定为什么节日?(2分)我们应如何评价此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