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下列与细胞有关的实验问题。
(一)下列4项实验中,需保持细胞生理活性的有 (填序号)。
①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
②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DNA的分布
③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④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二)按下面步骤进行质壁分离实验。
步骤一: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清水,取一片藓类小叶,盖上盖玻片。
步骤二: 。这样重复几次,使盖玻片下面的藓类小叶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
步骤三: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1)请在横线上填写出步骤二的操作方法。
(2)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位于低倍镜的正下方②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离标本0.5cm处③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④调节反光镜,使视野明亮⑤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清物像⑥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⑦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⑧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动到视野正中央
A.①③②④⑤⑦⑧⑥ B.③④①②⑤⑧⑥⑦
C.④③①⑦②⑥⑤⑧ D.①②③④⑦⑥⑤⑧
(3)选择蔗糖作质壁分离试剂的原因是( )
A.糖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物质 B.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C.蔗糖分子能溶于水而透过细胞壁 D.蔗糖分子溶于水而不能透过半透膜
(4)如果上述实验步骤二中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的是加有伊红(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的0.3g/mL的蔗糖溶液,则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B处颜色分别是 、 。
(5)如果将步骤二中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的藓类小叶的装片,放在80℃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装片中的藓类小叶保持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结构后,如果A处呈绿色,可能的原是 。
(三)下列有关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功能验证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是因为四种色素均溶于有机溶剂中
B.叶绿体色素之所以能够在滤纸上分离开的原因是不同的色素分子大小不同
C.实验中要注意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是为避免色素迅速扩散进入层析液中
D.将叶绿体色素提取液装入试管,让一束白光穿过该滤液后再经三棱镜对光进行色散,光谱的颜色明显减弱的是绿光
E.提取的叶绿素溶液,给予适宜的温度、光照和CO2可进行光合作用
(每空1分,共计8分)纤维素酶对于能否实现乙醇工业化生产、处理服装面料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者初步筛选到能合成纤维素酶的菌株MC-1,以下是该菌株的鉴定过程。
(1)为了获得能合成纤维素酶的单菌落,可采用法将初筛菌液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这种培养基属于培养基。
(2)关于制备固体培养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制作固体培养基时可以加入琼脂 |
B.待平板冷却凝固约5-10min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
C.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进行倒平板 |
D.操作的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 |
(3)实验过程中如何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4)下表的培养液pH均为4.8,若对MC-1中纤维素酶的活力进行测定,则不能选择表中的的培养液。(多选)
(5)分离获得了具有较高纤维素酶活性的菌株MC-1,为了在此基础上获得纤维素酶活性更高的菌株,最可行的做法是。
(6)某同学在培养过程中发现培养基上感染了几种细菌。若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指示剂培养几种菌后,指示剂变红就可以鉴定其中含有能够分解尿素的菌;若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染料,培养后,培养基中出现透明圈,就可以鉴定其中含有纤维素分解菌。
(每空1分,共计10分)Grave病患者体内产生某种抗体,可与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结合,导致甲状腺机能亢进。桥本氏病患者体内则产生另外一种抗体,攻击自身甲状腺细胞的球蛋白等,最终引起甲状腺细胞损坏。
(1)引起Grave病的抗原是________,说明该病属于________免疫病。这种抗原刺激机体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细胞。
(2)正常人甲状腺激素(TH)的分泌受________分泌的TSH直接调节。当血液中的TH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________分泌相关激素。
(3)甲状腺细胞的损伤除了由抗体引起外,还与效应T细胞有关,由此判断桥本氏病是________免疫异常引起的疾病。
(4)Grave病和桥本氏病患者的血清TH浓度存在差异。如果患者血清TH浓度持续偏________,可以排除患Grave病的可能性。但需进一步检测血清TSH浓度,以探查患病位置在甲状腺、下丘脑或垂体,从而判断患桥本氏病的可能性。
①若血清TSH浓度低,注射TRH后,TSH浓度无变化。病变可能在________;
②若血清TSH浓度低,注射TRH后,TSH浓度有所升高。病变可能在________。
③若血清TSH浓度高,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后,TSH浓度显著增高。病变可能在________;
(每空1分,共计6分)嗜热土壤芽胞杆菌产生的β-葡萄糖苷酶(BglB)是一种耐热纤维素酶,为使其在工业生产中更好地应用,开展了以下试验:
Ⅰ.利用大肠杆菌表达BglB酶
(1)PCR扩增bglB基因时,选用基因组DNA作模板。
(2)右图为质粒限制酶酶切图谱。bglB基因不含图中限制酶识别序列。为使PCR扩增的bglB基因重组进该质粒,扩增的bglB基因两端需分别引入和不同限制酶的识别序列。
(3)大肠杆菌不能降解纤维素,但转入上述建构好的表达载体后则获得了降解纤维素的能力,这是因为。
Ⅱ.温度对BglB酶活性的影响
(4)据图1、2可知,80℃保温30分钟后,BglB酶会;为高效利用BglB酶降解纤维素,反应温度最好控制在(单选)。
A.50℃ B.60℃ C.70℃ D.80℃
Ⅲ.利用分子育种技术提高BglB酶的热稳定性
在PCR扩增bglB基因的过程中,加入诱变剂可提高bglB基因的突变率。经过筛选,可获得能表达出热稳定性高的BglB酶的基因。
(5)与用诱变剂直接处理嗜热土壤芽胞杆菌相比,上述育种技术获得热稳定性高的BglB酶基因的效率更高,其原因是在PCR过程中(多选)。
A.仅针对bglB基因进行诱变 B.bglB基因产生了定向突变
C.bglB基因突变不会导致酶的氨基酸数目改变D.bglB基因可快速累积突变
如图横坐标A、B、C、D表示某雄性哺乳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细胞,a、b、c、d表示某四种结构或物质在不同时期的数量变化。根据a、b、c、d在不同时期的数量变化规律,可以判断出a、b、c、d所指的结构或物质。
(1)根据a,b,c,d在不同时期的数量变化规律判断,它们分别是哪些结构和物质 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d 。
(2) A时期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C时期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3) 该个体形成成熟生殖细胞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
(4) 图中,着丝点分裂发生在______→_______期之间(填英文字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裂________期。
(5) B→C期间,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番茄果实的颜色由1对等位基因A,a控制着,下表是关于果实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
⑴番茄的果色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
⑵上述结论如果是依据实验2得出的,理由是();如果是依据实验3得出的,理由是()。(不定项选择,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出符合要求的答案填空)
A.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型比例为1:1 |
B.杂合子亲本杂交,子一代显性和隐性性状的表现型比例是3:1 |
C.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F1表现的是显性性状 |
D.杂合子亲本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
⑶写出3个实验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
实验1_________________;实验2_________________;实验3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