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
A.求善而不存真 |
B.缺乏理性精神 |
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
D.落后于西方国家 |
恩格斯业余刻苦自学了20多种外语,比较精通的有10多种。他学习外语的主要目的是( )
A.恩格斯从小就喜欢学习,尤其是外语 |
B.恩格斯为了能进柏林大学深造 |
C.为了能阅读世界各国文学名著,提高自身素养 |
D.能更好地与各国工人阶级交流和宣传科学共产主义理论 |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中指出“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其倡民生,解决贫富不均的核心措施是( )
A.平均地权 | B.节制资本 | C.发展实业 | D.实行社会救济 |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其中说:“……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文中“变”的含义是( )
A.变革思想观念 | B.变革社会政治制度 |
C.改革教育制度 |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
李大钊论及中国的民主政治时说:“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孔子不当存之于宪法。”同时他又提出“欲行立宪必先去专与争”,要完成青春中华再造之使命,必须“悟儒家日新之旨”。这说明李大钊( )
A.能够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
B.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自相矛盾 |
C.未能摆脱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
D.已经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
“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
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
C.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