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
| A.求善而不存真 |
| B.缺乏理性精神 |
| 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
| D.落后于西方国家 |
唐朝杜牧在《上宣州高大夫书》说:“自去岁前五年,执事者上言,云科第之选,宜与寒士,凡为子弟,议不可进。熟于上耳,固于上心。上持下执,坚如金石,为子弟者,鱼潜鼠遁,无入仕路。”材料反映了当时的选官制度( )
| A.层层推荐 | B.重门第 | C.唯才是举 | D.打击贵族 |
中央集权制是地方政府服从中央政府的政策法令,地方官吏由中央政府任免的行政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西周分封制下的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所以,分封制的实质就是中央集权制 |
| B.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所以说中央集权制至迟出现于战国时期 |
| C.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建立中央集权制,从此,中国历史进入黑暗时代 |
| D.中央集权制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不可能存在于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这说明周朝政治的本质特点之一是( )
| A.神权政治 | B.分权政治 | C.族权政治 | D.官僚政治 |
美国记者鲍大可描述周恩来:“他在这个辩论几乎已经陷入僵局的时候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菲律宾外长罗慕洛说:“周恩来是我去的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该会议
| A.打破了我国的外交僵局 | B.推动了印度支那的和平恢复 |
|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 D.解决了与亚非国家之间矛盾 |
下图是2009年11月9日,为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德国人民推倒了竖立在柏林墙遗址处由一面面巨型多米诺骨牌仿制的”柏林墙”的情景。从德国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人民庆祝的原因是柏林墙的倒塌
| A.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
| B.结束了美苏军事占领,被占领土收复 |
| C.结束了国家分裂,实现了民族统一 |
| D.结束了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格局多极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