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a)表示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洋葱根尖细胞;图(b)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c)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
(1)在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时,正确的操作次序是
A.解离 染色 漂洗 制片 | B.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 |
C.染色 解离 漂洗 制片 | D.漂洗 解离 染色 制片 |
(2)图(a)中表示分生区细胞的是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3)图(b)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图(c)中_______________细胞处于图(b)中的BC段。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产上常利用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右图曲线可表示双子叶杂草,用作除草剂时,最合适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是图中的(字母)点。右图曲线表明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性。
(2)生产上可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生根,若类似物浓度较低,可选用法处理插条。
(3)植物移栽时切除主根可促进侧根生长,此现象说明根与茎一样都具有现象。
(4)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验证“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
材料用具: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辣椒种子200粒、蒸馏水、培养皿、恒温箱等。
实验程序:浸种→分组→恒温培养→观察记录辣椒种子的发芽率
实验数据:辣椒种子的发芽率记录表
第2天 |
第4天 |
第6天 |
第8天 |
第10天 |
第12天 |
|
实验组 |
10% |
50% |
90% |
97% |
97% |
97% |
对照组 |
0% |
10% |
50% |
70% |
85% |
85% |
请回答: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②本实验的因变量是:。
③依表中数据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下图中,图1为胰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1-5代表特定的结构或物质。图3是胰岛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6-9代表不同的液体。请据图回答问题:
(1)刺激迷走神经,能促进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当神经冲动到达图2中的突触小体时,结构2中的(物质名称)将会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中。该物质与结构5上的(结构名称)结合后,使得结构5对Na离子的通透性增强,导致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表现为。
(2)图3中能产生胰岛素的是细胞。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对葡萄糖的摄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3)有人患上了胰腺癌,这与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功能的下降有关。胰腺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胰腺细胞内的(基因名称)发生了突变。
(4)请用数字和箭头表示图4中6~9四种不同液体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__________________。
图1为某家族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这两种遗传病分别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及X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图2表示5号个体生殖腺中某个细胞的连续分裂示意图。请回答:
(1)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12号个体的X染色体来自于第I代的号个体。
(2)9号个体的基因型是。14号个体是纯合体的概率是(用分数表示)。
(3)图2中细胞c1的名称是。正常情况下,细胞d1和d4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否相同?。
(4)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是通过图2的(填图中数字)过程实现的。若细胞e1和e2的基因组成并不完全相同,其原因可能是发生了。
下表列出了细胞结构甲~戊在不同生物材料中的的分布情况。已知甲、乙、丙均由双层膜构成,其中甲的膜上具有小孔,而乙、丙的膜上没有小孔。
细胞结构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枯草杆菌(细菌) |
无 |
无 |
无 |
无 |
有 |
菠菜叶肉细胞 |
有 |
有 |
有 |
无 |
有 |
兔肝细胞 |
有 |
有 |
无 |
有 |
有 |
(1)结构乙、丙、戊(均为细胞器)的名称是乙、丙、戊。
(2)从上述生物材料中进一步提取了A、B、C、D、E五种物质(或结构),进行了相关鉴定实验。鉴定试剂与结果如下(“+”表示有显色反应;“一”表示无显色反应):
物质(或结构) |
A |
B |
C |
D |
E |
|
来源 |
枯草杆菌 |
菠菜叶肉 |
兔血 |
兔肝 |
兔表皮 |
|
染 色 反 应 |
甲基绿溶液 |
— |
— |
— |
— |
+ |
斐林试剂 |
— |
— |
— |
— |
— |
|
苏丹III溶液 |
— |
— |
— |
+ |
— |
|
双缩脲试剂 |
+ |
— |
+ |
— |
+ |
|
碘液 |
— |
— |
— |
— |
— |
已知:①将适量的A溶液加入盛有B的试管中,在适宜条件下混合一段时间后,混合液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②C为红色,且检测发现C中含有Fe元素。
请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推断出A~E的名称:
A:;B:;C:;D:;E:。
蜂毒素是工蜂毒腺分泌的多肽,具有抗菌、抗病毒及抗肿瘤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体外研究发现,蜂毒素对多种癌细胞具有强烈的杀伤作用。请回答:
(1)在工蜂毒腺细胞的核糖体上,蜂毒素是以为模板合成的。
(2)在适宜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癌细胞能够,在此过程中细胞内的DNA含量将持续出现周期性的变化。下图-1表示癌细胞在一定浓度的蜂毒素培养液中培养一定时间后,DNA含量不同的细胞数。据此推测,蜂毒素能将癌细胞阻断在有丝分裂的期。
(3)研究表明,阻断癌细胞增殖周期可引起细胞凋亡。科研人员为研究蜂毒素对人胃癌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实验并回答问题。
方法步骤:
a.取4只相同的培养瓶,编号,分别加入等量的完全培养液并接种等量离体胃癌细胞。
b.1号培养瓶为空白对照,向2-4号培养瓶中分别加入 2、4、8 μg/mL蜂毒素溶液。
c.培养48h后,检测并统计,结果如上图-2所示。
d.重复a、b步骤,检测凋亡基因(Bax、Bel-2)的表达,结果如上图-3所示。
分析讨论:
a.图-2表明一定浓度的蜂毒素能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并随浓度增大诱导效应。
b.图-2、图-3表明:从基因水平上看,蜂毒素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与
有关。当Bel-2蛋白/Bax蛋白的比值出现趋势时,将会诱导胃癌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