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探究与实践。
【感知历史 提取信息】
小明同学在学了“巴黎和会”后,画了下边漫画。

(1) 结合漫画回答:巴黎和会上作出了怎样的规定导致德国人如此沮丧、日本人如此得意?
【收集整理 积累知识】
德国人沮丧、日本人得意,中国人的反应会怎么样?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小名同学收集到如下材料:
1919年5月4日下午,3000多名学生在北京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示威游行,队伍中喊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等口号。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哪个社会群体成为五四运动的先锋?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深入探究 获得认识】
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李长春说:“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为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而奔走呼号;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积极探索指导中国人民根本改变受奴役、受压迫地位的科学真理和发展道路。他们以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诠释了五四精神的丰富内涵.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不朽丰碑。”
(3)根据材料概括:五四精神是什么?
【联系实际 升华情感】
(4)为弘扬五四精神,校团委向全体同学征集题为“我的青春宣言”的誓词。请你积极参与并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一段誓词。(30字左右。)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欧盟的成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略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探索民族解放的抗争史。根据所学知识解析下列问题。
依据下面图示内容写出图一、图二、图三所对应的分别是哪一次战争?并分别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2)在中华民族探索民族解放的征途中,出现了两位时代的巨人--孙中山和毛泽东。他们各自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什么伟大贡献?

在历史长河中,历史人物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各不相同,让我们探寻人物,见证历史。
【跨越时空碰撞的思想者】
伏尔泰是欧洲启蒙运动的先驱,民主政治的创立者之一,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家。然而……伏尔泰一生中最崇拜的人,就是中国的孔子。孔子的民本思想,让伏尔泰欣喜不已。孔子启蒙伏尔泰,伏尔泰启蒙西方。
(1)结合材料分析伏尔泰吸收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伏尔泰启蒙西方"的思想精髓在法国大革命中以什么文献体现的?
【同一时空迥异的领导者】
乾隆和华盛顿两个人一个是留辫子的哈,一个是穿西装的总统。乾隆与华盛顿是同时代的人,而且都是在1799年去世的,乾隆死在年头,华盛顿死在年尾。两个人身上的现代性实在相差太大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就是两个国家的差异。
(2)"两个人身上的现代性实在相差太大"在政治体制上的表现分别是什么?
【同一地域战争的疯狂者】
人物一:……世界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他在革命的暴风雨中崛起,他为法兰西的新生立下了赫赫战功,也曾给欧洲留下了难以抚平的战争创伤。
人物二:在很多人眼里,他被称之为"战争的召唤者"、"魔鬼的代言人",因为他给世界带来的是灾难和灭亡,是无尽的战争和流血。一个曾使德国一度辉煌而又亲手毁了德国的人。
(3)材料中的两位"人物"分别是谁?他们都曾想武力统一欧洲,却都以失败告终。你如何评价他们发动的战争?

教材后面的“材料阅读”栏目,可以我们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提升历史思维能力。请你阅读某课的“材料阅读”,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幽云十六州),党项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下同)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署,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一样)。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1)从这段材料中找出辽和西夏都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
材料二(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2) 材料二中提到宋代出现了“纸钞”,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人民日常生活方面”,请你对城市和农村“人民日常生活方面”各举一例。
(4)材料认为“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请你任意举一例来说明宋朝政府所起的作用。(1分,例如,政府派人推广占城稻。学生不得再举此例。)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音:rěn;意:一年或一次的收成),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衣覆天下。”“(宋朝时)朝廷……实仰东南财赋……‘苏湖熟,天下足’。”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历史现象?(3分)
材料二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2)材料二中的“市舶”指什么?(2分)为获“市舶之利”,宋朝政府是怎么做的?(2分)
(3)宋朝“市舶”范围较广,你能说出到达过哪些地方吗?(2分)假如你是当时的商人,在远洋航行时,你会装载什么货物?(2分)
(4)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则材料之间有何内在联系?(2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时刻挂在嘴边的话(如图)

(1)结合材料一,分析唐太宗认识到哪一实质性问题?(1分)他对人民群众产生了一种什么心理?(1分)
材料二《贞观政要》里的几句话(已作放大处理)

(2)唐太宗统治期间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盛世局面?(1分)结合材料二,说一下此盛世局面与隋炀帝“一朝而败”的关系?(2分)
材料三《唐语林》摘录

(3)《唐语林》中的“上”是指谁?(1分)“开元初”是指什么时期?(1分)
(4)材料中的“上”是如何“留心理道,革去弊讹”的?(2分)由此出现的“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的局面被称作什么?(1分)
材料四则天太后践祚临朝,欲收人心,尤务拨翟,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卷,非但人得荐士,亦自举其才。所荐必行。所举辄试……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是,累朝赖多士之用。
——陆贽《陆宣公翰苑集》
(5)材料四主要反映了武则天采取的哪一措施?(1分)史称武则天的统治有“贞观遗风”,这与材料三《唐语林》“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局面的出现有什么关系?(2分)
(6)结合四则材料,说一说怎样才能达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