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当时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是它的内海。境内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交通十分发达,条条大路通罗马,海路畅通无阻,陆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促进了贸易发展,也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军队调动。帝国同北欧、印度、中国都有贸易往来,中国的丝绸也传入帝国。”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帝国”是指哪一帝国?当时中国称该帝国什么名称?
(2)帝国最初的二百年间经济繁荣,请从材料中找出说明其繁荣的一句西方谚语。
(3)该帝国同中国间的贸易通道被称作什么?
(4)在中国哪一个朝代,一个意大利人就大致沿着这条路线来到了中国?他留下的著作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这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这个人是谁?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3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30 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埔军校校长是谁?该军校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红军为什么要长征?长征途中召开的哪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咏读材料二《七律·长征》,我们从中可以感悟哪些长征精神?

王明明同学在学习世界历史时,遇到了一些困难,你能帮他解答吗?
(1)20世纪初,通过一场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制度,这场革命和制度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在外有帝国主义的干涉,内有地主的武装叛乱下,苏维埃宣布:第一,实行余粮收集制。第二,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第三,取消商品贸易……这一政策指苏俄实行的什么政策?
(3)新政策以粮食税代替征收,允许农民自由出卖余粮,允许私商自由贸易,……,还准备把一些企业租给外国资本家等等。新政策又指什么政策?
(4)后来到了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经济模式僵化了,这一僵化的模式指什么?( 2分 )
(5)这些做法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哪些借鉴?

日本是一个擅长学习的国家,它发展历程中的两次飞跃都和虚心学习分不开。回答下列问题:
(1)七世纪中期模仿中国的制度进行改革,史称什么?有什么意义?
(2)近代又模仿西方进行了一次改革,史称什么?,这次改革的性质是什么?
(3)20世纪70年代,日本已如成为第二号资本主义大国,和哪个国家和组织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的局面?
(4)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有哪些?

图示一、二分别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世界形势,请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反映的是哪两场战争前的气氛?
(2)图示一的大战后,形成了一种新世界秩序史称什么?
(3)图示二反映了哪一种反动势力的猖獗?
(4)分别说出二次大战中的战役各一个
(5)二次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读史明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美、英、德、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情况如下: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日本
46.2%
28.4%
40.6%
16.5%
8.4%


------《世界近代现代史》
材料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请回答:
(1)从图中可看出这场大危机中遭受打击最严重的是哪两个国家?
(2)为挽救危机,美国采取了什么措施?其目的是什么?德国采取措施又是什么?(2分)
(3)为什么 “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这一目标是不能实现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