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界普遍把出生于十四世纪初的彼得拉克视为人文主义之父。有一位学者描述了有彼得拉克生平的四件事情:( )
(甲)他最初学习法律,后因经济问题改投神职成为教士。
(乙)他的拉丁文造诣高,并以意大利方言创作美丽诗歌。
(丙)他的著作常叙述自己,以追求名声,显示个人主义。
(丁)他曾经攀登法国南部高山,为了居高临下欣赏美景。
上述哪两件事可作为“彼得拉克是人文主义之父”这个论题的说明
A.甲乙 | B.乙丙 | C.丙丁 | D.甲丁 |
明清时期(1840年前),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些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
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明清时期)从商致富的记载,但……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为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明清时期从商致富的现象多,是因为唐宋对“市”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被突破了 |
B.经商积累财富主要用于买田置地和子女入仕并非明清时期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之一 |
C.“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指商人的财富大量消耗于非生产用途,而不是用于扩大再生产 |
D.造成材料中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的干预和影响力较弱 |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细微地描写了贾府的洋货使用。第40、59回,凤姐用以包裹银箸、黛玉用以包裹匙箸的洋巾,宝玉的俄罗斯国出品的雀金裘氅衣。第105回,抄家时没收的洋灰皮、洋呢、哔叽、姑绒、天鹅绒等呢料。材料反映了清朝中期
A.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 | B.官宦人家使用外国奢侈商品 |
C.进入中国的商品主要是纺织品 | D.外国商品丰富了中国民众的生活 |
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春秋时期 | B.西汉 | C.南北朝 | D.北宋 |
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 | B.土地兼并严重 |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