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①?”肃造次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③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改动)
【注】①虞:意料,预料。 ②造次:鲁莽,轻率。  ③拊(fǔ):抚摩。
下面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 B.自以为∕大有所益
C.蒙∕年十五六 D.肃∕于是越席就之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蒙以军中多务(     )    (2)即刮目相待(      )
(3)母欲罚之   (     )    (4)遂往蒙   (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 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
乙文结尾处画线句子的意思与甲文中哪句意思相近。
通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问题。
(1)吕蒙是怎样的一个人?
(2)想想乙文中的鲁肃对待吕蒙态度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三峡》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释加点的字。
(1)略无处()(2)哀转久()
(3)沿阻绝()(4)属引凄异()
翻译下列语句。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
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第四段中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的手法,其作用是
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茍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富贵,无相忘
(2)天大雨,道不通。
(3)为天下,宜多应者。
(4)大楚兴,陈胜
翻译句子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2)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结合全文,试分析这次起义的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陈胜吴广为发动起义作了那些舆论准备工作?请简要概括。你怎么评价这些准备?

虽有嘉肴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虽有(2)不知其
(3)虽有(4)然后能自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教学相长。(2)学学半。(3)其此之谓乎。
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嘉肴”写起?
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氤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指嗅取(兰的香味)。②氤氲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亭亭净(2)陶后有闻:
(3)而之不可:(4)莫能也: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善绘者以意取似。
因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横线上。
香味:莲——;兰——氤氲无所。
品味: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
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做“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品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东方朔救乳母
葛 洪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①,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②,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其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③之,即敕免罪。(选自《西京杂记》,略有改动)
【注释】①申宪:依法惩处。申,按照。宪,法律。 ②愎 bì:固执任性。③愍 mǐn:哀怜。
解释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意思
(1)但屡帝()(2)死之速耳() (3)乳母其言()
下列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皆以美于徐公 B.旁人言之何罪之有
C.我当设奇以激之将以攻宋 D.乃凄然愍之乃不知有汉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
内容把握。(3 分)
(1)选文篇幅短小,但情节完整。请细读选文,摘录文中词语填空。(1 分)
开端:乳母发展:乳母高潮:东方设奇 结局:武帝赦免
(2)东方朔言“我当设奇以激之”,你认为他的计谋“奇”在何处?(2 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