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西学中源”说与“中体西用”,对中西文化的交流乃至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随着西方传教士来华,中国人发现他们带来的很多东西是中国很早就有的。另一方面,当时中国人需要改革,但是不能通过直接否认自己来学习西方,而承认西方是进步的、但源头来自中国,因而提出了“西学中源”说。被誉为清初“历算第一名家”的清初科学家梅文鼎,也是最早提出这一观点者。他生于明代官宦之家又受教于明朝遗老,后又受到清朝皇帝的宠爱,潜心钻研西学却又有“奉耶稣”而“弃儒先”之虞,这种矛盾的境遇促成了他积极地鼓吹“西学中源”说。在天文学领域,他宣称西方的地球五带源于《周髀算经》,又说《黄帝内经》“地之为下”是地圆说得肇端。在数学领域,论证了几何学即始于勾股的理论。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学中源”说被日益放大,最后变成什么都源于中国了。许多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乃至顽固守旧派,在涉及中西文化交流时,都从各自的文化观念出发,不同程度地利用“西学中源”说。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不仅大力主张“西学中源”说,还将其改造成为“中体西用”说。梁启超于1902年写《古议院考》,论证中国古代“虽无议院之名,而有其实也。”早已有了类似议院的机构。康有为等都将中国上古的尧舜禹时代比作西方的民主、民权时代。章太炎、梁启超还试图证明中国古代的井田制和均田制具有社会主义的成分。顽固派、保守派认为西学在中国既然古已有之,就没必要再去学习西方了。
——黄敏兰《近代开放史上的“西学中源”说》
材料三 随着时代的推移,中国人引进西学的阻力越来越小。甲午战争后,人们开始觉得“西学中源”说没有道理,此后的革命家、改良家就开始一概否定中国文化,从而放弃“西学中源”说。“西学中源”说便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黄敏兰《近代开放史上的“西学中源”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梅文鼎等人倡导“西学中源”说的主要观点和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各派倡导“西学中源”的观点,简析“西学中源”在近代引起广泛共鸣的社会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甲午战争后“西学中源”说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和“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确立了“科学技术立国”战略,欧共体制定了“尤里卡计划”。1986年3月,中国制定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简称“863”计划)。“863”计划选择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新材料、海洋技术8个领域作为研究发展的目标,目前,“863”计划已在许多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请回答:
(1)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2)航天工业是在哪一次科技革命中兴起的?这次科技革命还产生了哪些重要的工业部门?
(3)结合中国当代科技成就,说明“863”计划对中国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毛泽东曾说:“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
材料二 1945年,荣毅仁率先向上海市政府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而来。
材料三 1979年中国百废待兴。邓小平找到荣毅仁,探讨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一些问题。邓小平要荣毅仁在引进外资方面多多出谋划策。……不久,他拿出了“方案”,建议按国际惯例,建立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以上均摘自《瞭望东方周刊》2005/11/3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出现的发展实业的有识之士提出了怎样的救国主张?试评价这一主张?(5分)
(2)建国后,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体现出的创举是什么?试阐明中国共产党采取这种政策的理由。
(3)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大批吸引外资的目的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经历了约7000年的发展,至今仍充满活力。下图以“虎”、“象”、“鹿”、“鸟”四字为例,分别展现了“汉字七体”的风采:
【材料二】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材料三】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上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A、B、C、D分别指的是哪几种字体?
(2)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什么时期?其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3)分析出中国印本身所含的三种历史信息。
(4)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名字叫什么?象征了什么?据你推测它属于什么画种?

1969年7月2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阐述了他的亚洲政策:美国将恪守对亚洲盟国的条约义务,同时希望有亚洲国家自己来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责任,除非存在某个核大国的威胁。这一政策后来被称为“尼克松主义”,其要点是美国准备从亚太地区收缩力量。
请回答:
(1)“尼克松主义”出台的背景是什么?他的目的是什么?
(2)为推行尼克松主义,美国采取在哪些措施?

巴士底狱是巴黎的著名监狱,曾经被视为专制统治的象征。据此回答问题:
(1)当时法国的著名思想家中,伏尔泰曾经两次被投进巴士底狱,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分析其中的原因。
(2)1789年,巴黎人民推翻了巴士底狱。假如卢梭再世,他将如何评价这种举动“你的根据是什么?
(3)为了避免发生在巴士底狱的悲剧重演,假如征求孟德斯鸠的意见,你认为这位启蒙思想家将会提出什么样的建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