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孔子路过泰山,见一妇女在坟边痛哭。询问后才知道,他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老虎吃了。孔子问她为什么不早些搬迁,妇女回答:“因为这里没有苛政。”孔子感慨地对弟子们说:“苛政猛于虎也!”由此,他提倡(  )

A.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B.为政以德
C.人而不仁,如礼何? D.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艺术家主张要用“物理般的眼睛”观察和描绘光,力争画出真实的光的效果。为此,他们坚持户外写生。这种主张属于

A.浪漫主义 B.古典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库尔贝在一封信上这样描述《石工》:“弯着腰、身体被烈日烧灼、头戴麦秆草帽的七十岁老人,他那粗布的裤子上打着补丁,脚上穿着古老的木鞋,破袜子露出脚。在老人旁边是个满头尘土、皮肤被太阳灼成褐色的少年。”此画应属于下列哪一绘画艺术流派

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代主义

英国的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他的思想观念是

A.君主立宪 B.革命权利说
C.社会契约论 D.天赋人权

有学者指出,培根(1561-1626年)所确立的实验观察和归纳推理法、牛顿(1643-1727年)提出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但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而且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上述历史现象

A.促进地圆学说在欧洲普遍传播
B.导致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
C.成为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来源
D.产生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流派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孔子创立儒家学说
B.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法国大革命的理论依据
C.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采纳
D.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提出“信仰得救”的主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