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走过2014,迎来2015。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改革依然任重道远。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密不可分。当前雾霾频发等环境问题本质上是经济建设中的不当行为造成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要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也要统筹考虑经济体制改革,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向污染宣战,实施最严格的环境污染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逐步减少高能耗、高排放工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第三产业,优化能源结构——新常态下的发展,将不再只有枯燥的GDP数字,而是更加注重百姓的生命健康、生活品质与生存环境。
中央确定的经济生态领域8个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综合性改革方案,目前除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已经通过,其余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农村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等7个方案仍在等待出台。新一年,更需要一鼓作气,势如破竹地把改革难点攻克下来,落到实处。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将与人们自身的“心常态”相互融合,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为中国经济社会描绘一幅更加壮美的时代画卷。
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各方主体应如何为描绘一幅更加壮美的时代画卷而努力?
(共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五百里竹井冈 五千年竹文化
竹,四季常青、挺拔清秀。千百年来,竹子清竣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深入人心,而井冈翠竹尤甚。它在那风雨摇曳的岁月里,曾被制成竹阵、竹钉、竹箭等武器,打败过反动派多次“围剿”,向世人诠释着井冈山精神的深刻内涵;今天,更是以革命摇篮、旅游圣地的名片走向世界。
以竹为素材的各种制品,如笋干、笋罐头、竹饮料、竹凉席、竹雕、竹炭、竹纤维……深受海内外游客的赞许和青睐,不仅给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还向世人述说着浓厚的地方特色文化:过去以竹笋、竹筒饭等为主题饮食文化;改革开放以来,以竹制品为主题的市场文化和以竹雕为主题的工艺品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近些年盛行的以竹饮料为主题的保健文化和以竹炭、竹纤维制品为主题的环保文化……井冈翠竹和竹文化从过去的“井冈梦”到今天的“中国梦”实现着伟大的历史跨越,弘扬包括井冈山精神在内的中国精神对于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2)为什么说弘扬中国精神对于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共12分)
文化产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健康的文化市场,但我国在文化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文艺创作低俗化、娱乐化倾向严重。很多文艺创作者急功近利、金钱至上、在炒作和包装上寻找出路,用低级的耸人听闻、甚至丧失道德底线的所谓“卖点”吸引眼球;一些作品通过暴力色情、陈腐迷信、八卦奇闻来促销谋利。我国政府强调,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
为抵制“三俗”之风,某同学认为关键靠政府和企业,与我们青年学生没有关系。请运用相关《文化生活》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共22分)
材料一近年来,在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中,某省一方面坚持依靠群众,大力支持群众文化创造,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批文化品牌叫响全国,提高了该省的文化软实力。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对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全部免费开放……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建设发展成果。
材料二有位哲人说得好,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一种颜色构不成五彩,一种味道算不上佳肴,一种事物则无法比较。我们看到,不同的色彩构成最美的图画,万紫千红才会有繁花满园;不同的音调产生最美的和谐,管弦琴瑟必然此起彼伏。“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世之道,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们应坚持“和而不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要重视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应提倡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处,取长补短。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的道理。
(2)结合材料二,请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分析,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国为什么坚持“和而不同”?
(3)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我国应如何做到“和而不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大局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环境。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新形势下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增多。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强化底线思维,有效防范、管理、处理国家安全风险,有力应对、处置、化解社会安定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对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十分紧要。
2014年4月15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举行首次会议,习近平强调: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如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
(2)请从《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角度,阐述你对“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理解。
(3)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看,在我国“国家安全”问题上,党、政府和公民应如何作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11月以来,乌克兰地区局势动荡。2014年3月,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举行决定自身地位的全民公决投票,赞成加入俄罗斯的选票占96.6%;3月17日,克里米亚议会决定,克里米亚独立成为主权国家;3月1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克里米亚代表签署条约,允许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
材料二2014年3月15日,联合国安理会就美国起草的、有关反对克里米亚公投的决议草案举行投票表决。俄罗斯行使否决权,将该草案封杀。3月27日,第68届联合国大会以100个国家赞成、11个国家反对、58个国家弃权的投票结果通过有关乌克兰问题决议,申明对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承诺,同时敦促各方通过直接政治对话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
阅读材料,请运用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俄罗斯的国家结构形式及这一结构形式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概括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的主要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