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人认为秦始皇是一位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发展作出过贡献的杰出政治家,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暴君,你赞同哪一种观点?(允许有第三种观点)为什么?
2、简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20世纪上半期短短的50年内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至今还令爱好和平的人们悲痛和愤恨。
【历史不容忘却】
战争的硝烟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然而它所留下的记忆将永远存在。李军同学整理的关于这两次战争的学习笔记如下:
(1)笔记一复习提纲中有一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请帮助李军同学补齐提纲内容。
(2)笔记二所描述的是哪次战争中的主要事件?哪一事件是这次战争的转折点?
【历史给人智慧】
如果学好了历史,我们就拥有更多解决现实问题的办法。
(3)当今世界格局下,人类社会的发展仍存在许多破坏和不利于团结的因素,为了国际关系的和谐,你认为世界各国应遵循怎样的原则面对未来?
2014年是红军长征开始80周年。红军将士铸就的长征精神在人们的心中永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们习惯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比喻为"新的长征"。
【文史结合】
(1)学习了长征的历史,有助于理解七律《长征》这首诗。
请回答:
a你能写出诗中体现红军将士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精神的句子吗?
b你知道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和最终跳出敌人包围的战斗分别是哪次吗?
(2)"新的长征"中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是指的哪座城市?
【知行统一】
(3)在"新的长征"的征途中,你认为红军的哪些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器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材料二
材料三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轰鸣声,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之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请回答:
(l)材料一中"生产的革命"指什么?为什么说"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
(2)材料二中的发明创造分别是哪种新能源和新动力的应用?
(3)材料三说明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什么问题?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下面是蒋介石两封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电报,仔细阅读电文,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材料二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实现,举凡国际国内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蒋中正未寒(未寒即8月14日)
--1945年蒋介石给毛泽东的第一封电报
(1)材料一中当时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变?蒋介石对这一事变持什么态度?
(2)依据材料二判断这封电报发于中国哪一重大事件之前?你认为蒋介石为何发起这一重大事件?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两份电报造成的最终结果?
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开始有所认识,……,并主张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材料二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革命"发生在那一年?谁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以上两则材料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