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
火车上的故事
晚上,我由广东湛江市搭乘火车到广州去,八个多小时的路程,买了四人同室的软卧票。尽管觉得和素昧平生的人同室共寝是一件十分别扭的事,然而,别无其他选择,也只好随遇而安了。
进入那间极为局促的车厢寝室时,已有一位年过六旬的妇人坐在里面了。浅灰色的高领套头毛衣,极为得体地配以铁灰色的西式套装衣裤;染黑了的短发,一丝不苟地梳得整整齐齐;方形的细框眼镜,恰如其分地衬托出一股斯文淡定的书卷味儿。
攀谈之下,知道她是广州一份知性杂志的主编,几天前专程到湛江去约稿,现在,大功告成,启程回家。由于志趣相投,我们谈得十分投缘。就在这时,火车站的扩音器突然响起:
“请各位注意:软卧的车票还有几张,有意购买的人赶快去买!”
妇人转头对我说道:
“真希望这间寝室没有人再进来,图个清静。”
我一听,便笑了起来,因为我心里也正转着同一个念头。
然而,不到十分钟,我们的希望便破灭了。
一位中年妇女拖着一个行李箱,踏着碎步走了进来。
她身材高大,穿了一套花格子的绒质衣裙;惹人注目的是她的丝袜,橘红色的,使她的两条腿看起来好像是两根活动的胡萝卜。一进寝室,她便以极大的嗓门朝我们友善地打招呼:“嗨,回广州啊?”老编辑微微颔首,目光停驻在她双腿的丝袜上,眸子里原先蕴含的笑意全都没有了,而原本车厢里那一份融洽的气氛,也倏地僵了、冷了。
中年妇女吃力地把大大的行李箱安顿好,然后身体斜斜地靠在卧铺上,把手上的塑料袋打开,取出里面的多种零食,摊放在窄窄的桌面上,笑着说:“吃,你们吃,不要客气!”霎时,甜的、酸的、咸的、辣的味儿,扭扭捏捏地交缠在一块儿,猥猥琐琐地窜满了整个车厢。老编辑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转到另一边去。她见我们没有反应,自顾自地抓起了一大把瓜子,嗑、嗑、嗑,发出一种极为单调而又扰人的声响,还一边嗑,一边把瓜子壳朝下扔,不一会儿,满地都是愣愣地张开了口的瓜子壳。老编辑的脸色更难看了。
火车开动不久,查票员进来了。依据惯例,她要求每一位乘客出示证件。我交出了国际护照,老编辑交出了身份证。然而,那位中年妇女把自个儿大大的皮包翻遍了,就是找不到证件。查票员要她说出证件的号码,她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啊,我记不清啦!”好脾气的查票员并没有坚持,便走了出去。
我和老编辑交换了一下眼神,这个“来历不明”的女人,骤然成了我们两人心中长出来的一颗瘤。想起层出不穷的火车偷窃案与抢劫案,又想到我背包里的几千美元,我坐立不安。
过了约莫一盏茶工夫,老编辑终于憋不住了,她站起来,快步走了出去。刚好稽查员就在过道不远处,她毫不客气地向他提出了投诉:
“我要换房!我房里那个迟来的女人,没带证件,不知道是什么身份,现在世道很坏,我不想冒这个险!”
稽查员说:
“别的房间都满了呀,换不了。不会有问题的啦,购买火车票时,都要出示证件的,她大约是用了家眷的证件买的票,出了事情,一定追查得到,你放心吧!”
“出了事,再来追查,不是太迟了吗!”老编辑生气地说。
“不会出事的,您就请放心吧!”稽查员淡定地回应。
当时,四周很静,老编辑和稽查员的对话,每一句都清清楚楚地传进我们那间寝室里。我觉得很不好意思,看那妇女的表情,她竟若无其事,好像外面谈论的事情与她一点关系也没有。
半夜里,老编辑哮喘病发作,嘶嘶嘶地喘气,好不辛苦。那女人二话不说,从自己的皮包里取出一个喷雾器,要老编辑张开口,帮她喷;接着,又为她搓药油,从自己的热水瓶里倒出热水,喂她喝。忙了老半天,终于把她安顿好,再妥妥帖帖地替她盖好被子,才返回自己的床铺。
睡在上铺的我,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既感动,又感慨,啊,有许多时候,真的不可“以貌相人”呀!
早上,有人敲门,通知我们起身,还有半个小时便到广州了。
老编辑揉着浮肿的双眸坐起来时,女人立刻对她说道:
“我昨晚听了新闻,知道北部寒流今天南下,气温降得很低,大约只有七八度,你有哮喘病,最好披上我的大衣再出去。我的家人会开车来接我,就让我送你回家吧!”
老编辑一张脸涨得通红通红的,说:
“昨晚我对你有些误会,真是对不起!”
女人微笑着说:
“没有关系,我从来都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因为我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双眼湿润,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文中的画线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文章在刻画中年妇女这一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文中的中年妇女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文章结尾说:“我双眼湿润,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结合文章内容,你认为作者所说的人生一课是什么?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困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文后小题
①科学家认为“甲型H1N1流感”相对温和。尽管世卫组织29日提高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警戒级别,而且卫生官员也证实出现了首例“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但研究病毒的科学们却渐渐达成共识,认为目前的混合型流感病毒变种并没有过去引起疫病大流行的那些病毒那么致命。
②事实上,上月底首先在加州圣迭戈和墨西哥南部出现的H1N1病毒变种,主要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其破坏性可能不及每年冬天出现的普通的流感病毒。
③众所周知,流感病毒是不可预测的,这种变种可能在任何时候突变,成为更温和或者更危险的变种。但从基因工程实验室和流行病模型等渠道获得的越来越多的初步证据表明,目前的疫情暴发其最坏的情况可能是可以避免的。
④田纳西州流感病毒学专家理查德·维比说:“这种病毒与1918年的致命性病毒完全没法相比。”1918年暴发的流感造成全球大约5000万人死亡。
⑤目前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首次被查出时,它与1918年的流感病毒相似这一点似乎是不祥之兆。它们都是在春天流感季节的末尾出现,两者似乎都是重点袭击年轻人和健康人,而不是老年人和婴幼儿,而且它们都是H1N1变种,因为它们有着相同的两个关键的蛋白类型,这两个蛋白类型主要决定着病毒的传染力和扩散力。
⑥美国疾病防治中心和国家卫生研究院周一上午公布了加州和得克萨斯州病人身上病毒的基因序列,成千上万的科学家立即开始下载那些信息。他们把病人身上的病毒同已知的病毒(1918年的病毒和禽流感病毒H5N1等)进行对比,之后发表了令人欣慰的消息。
⑦纽约西纳山医疗中心微生物学家彼得·帕勒斯说:“这种病毒缺少某些特征”。尤其突出的是,这种病毒缺少一种氨基酸。那种氨基酸似乎会导致肺部增生病毒粒子使之更致命。
⑧佐治亚大学流感专家拉尔夫·特里普说,对这种病毒蛋白类型的初步分析表明,经历过1957年那流感的人可能对这种病毒有一定的免疫力。1957年的那场流感疫情造成全球约200万人死亡。
⑨这或许可以解释墨西哥老年人没有感染上这各病毒的原因。迄今,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最为严重。 (选自《参考消息》2009年5月,有删改)
科学家提出“甲型H1N1流感”相对温和的依据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有什么作用?请任选一处简要分析?
从基因工程实验室和流行病模型等渠道(a)获得的越来越多的初步证据表明,目前的疫情暴发其最坏的情况可能(b)是可以避免的。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墨西哥南部出现的H1N1病毒变种的破坏性可能不及每年冬天出现的普通的流感病毒。
B.流感病毒是不可预测的,这种变种可能随时突变,成为更温和或者更危险的变种。
C.“甲型H1N1流感”病毒首次被查出时,人们认为它与1918年的流感病毒完全相同。
D.墨西哥老年人没有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原因可能是对这种病毒有一定的免疫力。

在第④段和第⑤段中,作者使用了哪一种方法来解释“甲型H1N1流感”的特征?你觉得使用这种方法有什么作用?
根据上文和下面两则材料,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材料一:四川省新闻办公室2009年5月17日下午宣布:与我国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包某某接触的最后一批人员解除医学观察,患者包某某也同时治愈出院。(《钱江晚报》)
材料二:2009年5月7日,北京确诊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这是我国内地第三例输入性确诊病例。患者为女性,18岁,北京人。5月11日13时50分乘坐美国大陆航空公司CO89航班到达北京。北京市卫生部门及时开展了对密切接触者的跟踪工作,全部密切接触者已查明并进行医学观察。(《人民日报》)

启示
①我喜欢在海边静静地思索。当躯体休息下来的时候,往往是大海最活跃的时候。
②面对浩瀚无边的大海,就像面对缥渺无涯的星空一样,思维的翅膀在这广阔的天地里会飞得
很远、很远……
③我凝视着。头上,那比地球还古老的阳光;远处,那像大海一悠久的群山,那从未止息过的碧波,那日夜进退的潮水,甚至,就在我身边,这一块目睹了多少人间沧桑的礁石,这一切,都会使人想到世界的永恒,自然的永恒。哦,再想下去呢,我便常常坠入一处无名的怅惘:人,在自然面前显得多么渺小,人的生命又多么短暂……
④可是有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海边遇见了一位熟识的老渔民。我们攀谈了起来。从打渔聊到天气,从大海聊到人生。我忽然感叹地说:“人和海相比,真是太渺小,太短促了。”老渔民似乎不假思索地笑了笑,随口说:“可海懂什么?”他的不经意的回答,犹如一道电光在我心灵深处一闪。我似乎获得了一种启示。我望着大海、群山、礁石……许久,忽然产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思想。我想,是呵,海懂得什么?山懂得什么?它们虽然已经存在了亿万年,今后,也许还将存在更多的亿万年,可是,它们并没有也不可能感知和意识自己的存在,哪怕一分钟,一秒钟呢!而人,虽只有短短的几十年的岁月,却每时每刻,甚至在梦中也都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自身的存在。而且,不正是人类自己赋予了自然以人的面貌、思想和感情吗?在无知的自然面前,人,难道不该感到骄傲和神圣吗?我顿时觉得第一次用另一种眼光审视着眼前的大海,并仿佛感到自己渐渐高大起来……
⑤我为这意外的收获而高兴,我急忙跑去找那位渔民。可是沙滩空空的,老渔民已经出海了。举目望去,只见前方的海面上一叶小舟在风浪中驶去,驶去。而我,那些无名的怅惘也仿佛被它带走了……
第③段中,从阳光、群山、碧波、潮水到礁石,这样排列的原因是什么?
第④段中的“不经意的”这个词语不能去掉,因为它照应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语。
第④段中“犹如一道电光在我心灵深处一闪”一句中,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有什么含义?
老渔民“不经意的回答,犹如一道电光在我心灵深处一闪。我似乎获得了一种启示。”这种启示是什么?根据文中意思用概括的语言回答。你赞同作者的说法吗?并说明理由。

【甲】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乙】春在田畴,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湿润的气息,冬憩后醒来的麦苗儿精神焕发,展现出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机;渠水欢唱,如母爱的乳汁,与土地和麦苗的血液水乳交融。春在河畔,碧波清荡,鱼虾畅游,蛙鼓抑扬弄喉嗓,柳丝婆娑舞倩影,阳光水波交相辉映,洒落捧捧金和银。春在天空,燕语呢喃,蝴蝶翩跹,风筝高飞,浓浓春意弥漫洁白的云朵间,甜甜笑声穿梭浩淼九天。春在果园,红杏流火,桃花漫霞,梨树飞雪,蜂蝶追逐喧嚷,酝酿生活的甘甜和芬芳……
甲文描绘了春草图和春花图两幅春天的画面,乙文描绘了四幅春天的画面,分别是、天空春图、
对下面句子中划线部分进行简要赏析。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含义。
蜂蝶追逐喧嚷,酝酿生活的甘甜和芬芳


甲文与乙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一)昙花
只看过一次昙花的开放,那种感觉,凄美而壮烈。
一共五盆,排在大厅的一旁。
圆筒形的主枝,傲然直立。分枝多,呈叶状形,枝上巍巍然地挂着即将灿烂地开放的花蕾。
我和朋友,坐在厅里,喝茶、谈心。
茶原本是甘醇的,话原本是投缘的;但是今晚,整颗心,都去了昙花那儿,心情有点儿焦躁、有点儿兴奋、又有点儿不安。所以,入口的茶,变得无味;入耳的话,变得单调。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聊着,最后,索性闭口不语了。
等。
在全然的寂静中等。
子夜过后,还是完全没有动静。
意识渐渐地陷入半朦胧的状态中。忽然,响起了一种很轻微、很轻微的声音:“啪啪啪、啪啪啪”,好像蝴蝶振翼欲飞时所发出的声响。迅速睁开眼睛,盆里的昙花,灿烂地、绚丽地、快活地、无羁地开放了。
花,很大很大;非常非常白;味儿呢,浓郁强烈。
我看,我闻,我惊叹。
立在枝上的昙花,顾盼生姿,得意非凡。
它尽情地享受人间蜂拥而来的爱。
然而,就在“旖旎风光无限好”的时刻,鸡啼声起,它大限到来。不作无谓的留恋与挣扎,它迅速萎谢。
众人齐声叹可惜。
独我。羡慕它。
它辉煌而来,辉煌而去。
生命虽短,不曾浪费一点一滴。
文中的“我”在看昙花开放前、中、后的心情变化是什么?(可用文中词语,3分)

文中描写昙花的词句写得美,请摘录一句,从语言角度加以赏析。
句子:
赏析:
本文表达作者对昙花怎样的感情?

读了本文后,你从“昙花”身上获得怎样的生命感悟?

古诗词中写“花”的诗句浩如烟海,请写出两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秋叶的思念
①深秋的早晨,打开房门,满地都是金黄的落叶,厚厚的、柔柔的,轻轻踏上去,犹如走在绒毯上,细细体会,如仙如梦,让我一时忘掉周围的一切。我爱极了这情这景——这秋叶。
②微风清荡,落叶如万只彩蝶飞舞,在朝霞的映照下,红如玛瑙,黄如玉片,艳丽极了;树上的枝丫沙沙作响,像在深情地为离开的叶子[甲] ();落下的叶子[乙] (),那么安详,毫无悲怨。此时我总会小心翼翼地拾起她们中的一片,痴痴地欣赏,幻想着把她们串起来,缀成金色的衣裳,穿在身上,也许会显得特别美丽。我经常捡些形状好看的叶子带回我的小屋,小心地夹在厚厚的书本里,过些日子取出来,她们便成了很好的标本。或者,我会用彩线在标本上系一个小蝴蝶结,做成漂亮的天然书签;或者仔仔细细地把她们用透明胶带贴在墙上,拼成美丽的图形。
③有人喜欢嫩叶,[丙]();有人喜欢绿叶,[丁]()。我却偏偏喜爱这秋天的落叶,她们从不自耀,不求赞美,无声地来,无声地去,走完了自己该走的路,做完了自己该做的一切,或化为灰烬,或为明天的绿树成阴而甘于融入泥土,而她们依然是一片沉默、安详……
④啊,好思念你——秋天的落叶!
第①段画波浪线一句中的“这情这景”是指哪情哪景?(用原文语句来回答)

请你选出最恰当的选项填入第②、③段的甲、乙、丙、丁处的括号里。

A.欣赏她带来的浓浓春意 B.吟唱着一支送别的歌
C.赞美她蓬勃盎然的生机 D.含着微笑静静地躺着

请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热爱秋天的落叶、思念秋天的落叶的原因是什么。(3分)

这篇文章在语言上很有特色,修辞手法大量使用。请从文中摘出你最喜欢的一
句话,从修辞角度赏析一下它的表达效果。
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
赏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