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同学利用DIS实验装置研究支架上力的分解。A、B为两个相同的双向力传感器,该型号传感器在受到拉力时读数为正,受到压力时读数为负。A连接质量不计的细绳,可沿固定的轨道做圆弧形运动。B固定不动,通过光滑铰链连接长0.3m的直杆。将细绳连接在杆右端O点构成支架。保持杆在水平方向,按如下步骤操作:
①测量绳子与水平杆的夹角∠AOB=θ
②对两个传感器进行调零(使其示数归零)
③用另一根绳在O点悬挂一个钩码,记录两个传感器的读数
④取下钩码,移动传感器A改变θ角
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得到表格。
F1/N |
1.001 |
0.580 |
|
1.002 |
|
F2/N |
-0.868 |
-0.291 |
|
0.865 |
|
θ |
30° |
60° |
|
150° |
|
(1)根据表格数据,A传感器对应的是表中力________(选填“F1”或“F2”)。钩码质量为________ kg(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2)本实验中多次对传感器进行调零,对此操作目的是________
A.因为事先忘记调零
B.何时调零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C.为了消除横杆自身重力对结果的影响
D.可以完全消除实验的误差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某同学首先将白纸固定在方木板上、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拴上两根细绳,每根细绳分别连着一个量程为5 N、最小刻度为0.1 N的弹簧测力计.然后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如图所示,夹角约为900,这时必须在白纸上记下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还必须记下 ,其中右图中B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N。接着,用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去拉该橡皮筋时,该实验能否顺利进行下去 吗?请说明理由。
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50" Hz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图所示,A、B、C、D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
,
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
①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s
②打C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m/s(取2位有效数字)
③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2
在探究力的合成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①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填字母代号)
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B. 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C. 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
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②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 (填字母代号)
A.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适当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适当远些
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两细绳必须等长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其中S1=7.05cm、S2=7.68cm、S3=8.33cm、S4=8.95cm、S5=9.61cm、S6=10.26cm,则A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_______ ,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D.弹簧秤不能接触水平木板。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入相应的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