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列强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也改变着中国的社会。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在这场战争中,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彻底暴露了中国外强中干的腐朽本质,各列强胆子也就壮起来了,准备对中国进行一次更大的瓜分。
——摘编自顾明义的《中国近代外交史略》
材料三: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陈天华《猛回头》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什么?“界碑”的含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中国被一个岛国打败指的是哪次战争?该战争后签订的条约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危害最大的是哪一条款?
(3)材料三中所描写的现象和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充分说明清政府已完全变成“洋人的守土官长”?
(4)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写出一个19世纪末反抗外来侵略的事例。
(5)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近代中国的百年屈辱史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1)观察下图,请将下列新航路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答卷图中相应方框内。
A第一条从西欧直通东方的新航路 B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的路线
(2)从图中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观察下图《亚历山大帝国》,请将下列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胡夫金字塔所在地 B.实行种姓制度所在地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1分)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1)材料一中的“秦王”是谁?“诸侯”的产生与哪一制度有关?
(2)“秦王”能够“扫六合”的条件有哪些?
(3)材料二中的“一夫作难” 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据所学知识指出“七庙隳”的根本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3分)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君书》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资治通鉴》
(1)材料一是哪位政治家说的?这句话反映了哪家学派的思想?
(2)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概况材料二反映了变法中哪些措施
(3)根据材料三,“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的目的是什么?对我们做人有何启示?
下面是中外历史学家对一位重要的中国历史人物的评价,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2分)
(他)堪称人类历史上也许最成功的哲学、道德和伦理体系的创始人。
——罗兹•墨菲《亚洲史》
(他)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穆《国史大纲》
(他)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胡适
(1)他是春秋时期的谁?
(2)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开创了哪个学派?他的思想主要由哪两部分组成?
(3)作为教育家,他“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具体行动是什么
(4)他突出体现“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教育主张是什么?
(5)他的思想在战国时期是如何继承和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