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在《新青年》杂志刊文上,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该刊文出自于
A.《庶民的胜利》 |
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D.《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
伊拉克战争给美、伊人民都带来了深重灾难。不久前,美国著名的“反战母亲”强烈要求美国众议院议长启动法律程序弹劾总统。学生小明对此很感兴趣,想进一步了解西方三权分立模式的理论渊源,为此,你建议他阅读
A.《论法的精神》 | B.《人权宣言》 | C.《权利法案》 | D.《独立宣言》 |
1555年,一位西方领袖下令:除非另有许可,僧侣必须立刻返回修道院,所有随意游荡的僧侣都将遭逮捕;修道院不得再向不在职的官员提供献金,教会所有部门必须减少开支;任命圣职时,如涉及买卖嫌疑,一律禁止。我们如何解释这样的现象?
A.罗马教宗受宗教分裂刺激,决心整顿教会 |
B.英国国王对罗马教宗不满,限制教会活动 |
C.法国国王不愿受教会控制,禁止宗教发展 |
D.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要强化教会,清除异端 |
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 B.否定基督教 | C.宣扬《圣经》精神 | D.否定教皇地位 |
在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美术作品中,也有许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他们的这些杰作与神学宗教画的最大区别在于
A.揭露教会腐败与神学的谬误反动 | B.表现现实生活与真实的人物形象 |
C.倡导民主革命与反抗精神 | D.宣传宗教改革与激进思想 |
古希腊哲学家朗吉弩斯的著作《论崇高》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天之生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它带我们到生活中来,到包罗万象的宇宙中来,要我们做万物的观光者,所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心灵中植下一种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的事高物的渴望。”这段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
A.强调发展个性,追求民生平等 | 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人性至上 |
C.提倡个人奋斗,鼓励发展私有 | D.要求自由平等,反对神学世界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