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物质A~E均含同种元素,都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可发生如图所表示的反应。已知A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B是银白色金属单质。

(1)反应⑤可用于潜水艇中制取氧气,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剂是______,还原剂是______;
(2)根据反应②相关的现象,从表格下方找出相应性质序号填在表格中,并在对应的位置写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现象
单质B的相关性质(填序号)
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I
单质B浮在水面上
 
 
II
熔成一个小球
 
III
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声音
 
IV
滴入酚酞试剂,溶液变红
 

与反应现象相应的性质:①反应后生成了酸性物质;②反应后生成了碱性物质;③单质B的熔点低;④单质B的密度比水的小;⑤生成了气体;⑥单质B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
(3)D和E分别与等浓度的盐酸反应,相同条件下生成等体积的气体,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填序号)
①消耗D的质量较多;②消耗E的质量较多;③D消耗盐酸的体积更大 ④E消耗盐酸的体积更大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有机物的推断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化学一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1)PM2.5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引发二次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中含有NOx、HCOOH、(PAN)等二次污染物。
①1mol PAN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为_______。PAN中除H外其余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
②NO能被FeSO4溶液吸收生成配合物[Fe(NO)(H2O)5]SO4,该配合物中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中心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
③相同压强下,HCOOH的沸点比CH3OCH3____(填“高”或“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PM2.5微细粒子包含(NH4)2SO4、NH4NO3等。
①(NH4)2SO4晶体中各种微粒间的作用力不涉及___________(填序号)。
a.离子键
b.共价键
c.配位键
d.范德华力
e.氢键
②NH4NO3中阳离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阴离子的中心原子轨道采用_______杂化。
(3)测定大气中PM2.5的浓度方法之一是β—射线吸收法,β—射线放射源可用85Kr。已知Kr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设晶体中与每个Kr原子紧相邻的Kr原子有m个,晶胞中Kr原子为n个,则m/n=_____(填数字)。

【化学一选修2:化学与技术】(15分)纳米材料二氧化钛(TiO2)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可做性能优良的催化剂。
(1)工业上二氧化钛的制备是:
Ⅰ.将干燥后的金红石(主要成分TiO2,主要杂质SiO2)与碳粉混合装人氯化炉中,在髙温下通人Cl2,制得混有SiCl4杂质的TiCl4
Ⅱ.将混有SiCl4杂质的TiCl4分离,得到纯净的TiCl4
Ⅲ.在TiCl4中加水、加热,水解得到沉淀TiO2•xH2O。
Ⅳ.TiO2•xH2O高温分解得到TiO2
①TiCl4与SiCl4在常温下的状态是。Ⅱ中所采取的操作名称
②如实验IV中,应将TiO2•xH2O放在(填仪器编号)中加热。

(2)据报道“生态马路”是在铺设时加入一定量的TiO2,TiO2受太阳光照射后,产生的电子被空气或水中的氧获得,生成H2O2,其过程大致如下:
.O2 → 2O
.O + H2O → 2OH(羟基)
.OH + OH → H2O2
① b中破坏的是(填“极性共价键”或“非极性共价键”)。
② H2O2能清除路面空气中的CXHY、CO等,其主要是利用了H2O2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3)过氧化氢是重要的化学试剂,它的水溶液又称为双氧水,常用作消毒、杀菌、漂白等。某化学兴趣小组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准确测定了过氧化氢的含量。请填写下列空白:
①取10.00mL密度为g/mL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至250mL。取稀释后的过氧化氢溶液25.00mL至锥形瓶中,加入稀硫酸酸化,用蒸馏水稀释,作被测试样。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被测试样,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请将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配平及化学式填写在方框里。
MnO4- + H2O2 + H+ ="=" Mn2+ + H2O +
②滴定时,将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注入(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
③重复滴定三次,平均耗用cmol/L KMnO4标准溶液VmL,则原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
④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填“偏髙”或“偏低” 或“不变”)。

(15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SO2、NO直接排放将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利用电化学原理吸收SO2和NO,同时获得 Na2S2O4和 NH4NO3产品的工艺流程图如下(Ce为铈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I中生成HSO-3的离子方程式为
(2)含硫各微粒(H2SO3、HSO-3和SO2-3)存在于SO2与NaOH溶液反应后的溶液中,它们的物质的量分数ω与溶液pH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标号)。

A.pH = 7时,溶液中c( Na+) < c (HSO-3) + c(SO2-3)
B.由图中数据,可以估算出H2SO3的第二级电离平衡常数K2≈10-7
C.为获得尽可能纯的 NaHSO3,应将溶液的pH控制在 4~5为宜
D.pH = 9时溶液中 c(OH)=" c" (H+) + c(HSO-3)+ 2c(H2SO3)

②向pH = 5的NaHSO3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的 CaCl2溶液,溶液中出现浑浊,其pH 降为2 ,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溶液 pH 降低的原因
(3)装置Ⅱ中的反应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写出NO被氧化为NO-2离子方程式
(4)装置Ⅲ的作用之一是再生Ce4+,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图中A为电源的(填“正”或“负”)极。右侧反应室中发生的主要电极反应式为
(5)已知进人装置Ⅳ的溶液中NO-2的浓度为 0.75 mol/L ,要使 1m3该溶液中的NO-2完全转化为 NH4NO3,需至少向装置Ⅳ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 O2的体积为 L 。

Ⅰ.化学反应总是伴随能量变化,已知下列化学反应的焓变
2HI(g)=H2(g)+I2(g) △H1
SO2(g)+ I2(g) + 2H2O(g)=H2SO4(l)+2HI(g) △H2
H2SO4(l)=H2O(g) + SO2(g) +1/2O2(g) △H3
2H2O(g)=2H2(g)+ O2 (g) △H4
(1)△H4与△H1、△H2、△H3之间的关系是:△H4=
(2)若反应SO2(g)+I2(g)+2H2O(g)=H2SO4(l)+2HI(g) 在150℃下能自发进行,则△H ____ 0
A.大于B.小于C.等于 D.大于或小于都可
Ⅱ.以CO2为碳源制取低碳有机物成为国际研究焦点,下面为CO2加氢制取乙醇的反应:
2CO2(g)+6H2(g)CH3CH2OH(g)+3H2O(g) △H=QkJ/mol (Q>0)
在密闭容器中,按CO2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进行投料,在5MPa下测得不同温度下平衡体系中各种物质的体积分数(y%)如下图所示。完成下列填空:

(1)表示CH3CH2OH体积分数曲线的是____(选填序号)
(2)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_____
A.平衡常数K不再增大
B.CO2的转化率不再增大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D.反应物不再转化为生成物
(3)其他条件恒定,如果想提高CO2的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选填编号);达到平衡后,能提高H2转化率的操作是_______(选填编号)
A.降低温度B.充入更多的H2C.移去乙醇D.增大容器体积
(4)图中曲线a和c的交点R对应物质的体积分数yR=_______%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A和B单质燃烧时均放出大量热,可用作燃料。已知A和B为短周期元素,其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如下表所示:

电离能(KJ/mol)
I1
I2
I3
I4
A
932
1821
15390
21771
B
738
1451
7733
10540

根据上述信息,写出B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预测A和氯元素形成的简单分子空间构型为
(2)钴(Co)可形成分子式均为Co(NH3)5BrSO4的两种配合物,往其中一种配合物的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往其溶液中加BaCl2溶液时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该配合物的化学式为,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
(3)参考下表中的物质熔点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
NaF
NaCl
NaBr
NaI
NaCl
KCl
RbCl
CsCl
熔点(℃)
995
801
755
651
801
776
715
646

根据上表数据解释钠的卤化物及碱金属的氯化物的熔点变化规律
(4)C60可用作储氢材料。C60的结构如图1。已知金刚石中的C-C的键长为154.45pm,C60中C-C键长为145~140pm,有同学据此认为C60的熔点高于金刚石,你认为是否正确,并阐述理由。科学家把C60和钾掺杂在一起制造了一种富勒烯化合物,其晶胞如图2所示,该物质在低温时是一种超导体,该物质的K原子和C60分子的个数比为

(5)三聚氰胺分子的结构简式如图3,则其中氮原子轨道杂化类型是,l mol三聚氰胺分子中含mol键。
(6)碳化硅的晶胞与金刚石的晶胞相似如图4,设晶胞边长为a cm,碳原子直径为b cm,硅原子直径为c cm,则该晶胞的空间利用率为(用含a、b、c的式子表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