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科举制度规定,考生不分民族、出身和地位,一律平等,按考试成绩录用为朝廷官员。这反映了当时推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稳定 | B.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基础 |
C.扩大入仕途径,加强统治基础 | D.打破特权垄断,提高专制政体 |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组成共同体的成员数目就等于大会中的票数,并且共同体就以这一行为而获得它的统一性,它的公共的大我,它的生命和它的意志。”由此可知( )
A.社会契约是个人与个人之间订立的 |
B.社会契约体现的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
C.订立社会契约就能够实现人民主权 |
D.社会契约论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基础 |
在德国宗教改革的过程中,马丁·路德最为突出的贡献之一就是将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德语。下列对此贡献理解错误的是( )
A.使德国人从此摆脱了罗马天主教会对《圣经》的解释权 |
B.开启了德国人自由阅读《圣经》,随意解释《圣经》的先河 |
C.推动了德意志民族的形成,为德国后来的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
D.有利于德国民族语言的形成,促进了德国近代文化的崛起 |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以人文主义的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下列说法能反映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是( )
A.“赎罪券可以使人的原罪得到赦免” |
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
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
D.“上帝的救赎使人得救” |
英国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里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据此,作者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运动的局限性主要是()
A.对思想解放作用有限 | B.是无组织的少数人行动 |
C.局限于上层知识分子 | D.对政治领域的影响有限 |
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这里面“独特社会”的含义是( )
A.工商业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 |
B.罗马天主教会势力日渐衰落 |
C.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纷纷兴起 |
D.人们热衷于追求理性、民主、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