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包含三部分.请分别作答:
Ⅰ(1)下列实验方法合理的是____________。
A.用加热法除去食盐固体中的氯化铵
B.将碘的饱和水溶液中的碘提取出来,可用酒精进行萃取
C.实验室制取Al(OH)3:往Al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
D.往FeCl2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检验FeCl2是否已氧化变质
(2)将10.7 g氯化铵固体与足量消石灰混合加热使之充分反应。生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______L。
Ⅱ.工业盐中含有NaNO2,外观和食盐相似,有咸味,人若误食会引起中毒,致死量为0.3g—0.5g。已知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aNO2-+xI-+yH+=bNO↑+cI2+z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中,x、y、z的数值分别是 (全对才给分)。
(2)根据上述反应,可用化学试纸和生活中常见物质进行实验来鉴别工业盐和食盐,现有碘化钾淀粉试纸,则还需选用的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名称为
(3)某工厂废切削液中含有2%—5%的NaNO2,直接排放会造成水污染,但加入下列物质中的某一种就能使NaNO2转化为不引起污的N2,该物质是 ,
a.NaCl b.H2O2 c.NH4Cl d.浓H2SO4
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Ⅲ.向炭粉、Cu和Fe2O3组成的混合粉末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A,将沉淀物洗涤、干燥,得到固体B。
(1)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氧元素在周期中的位置是 。
(2)关于固体B的成分,下列选项中可能的有 。
A 炭粉 B 炭粉和Cu C 炭粉和Fe2O3 D Cu和Fe2O3 E 炭粉、Cu和Fe2O3
该图是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乙醇与氢卤酸反应的实验装置图。在烧瓶A中放一些新制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并加入约20 mL无水乙醇;锥形瓶B中盛放浓盐酸;分液漏斗C和广口瓶D中分别盛浓硫酸;干燥管F中填满碱石灰;烧杯作水浴器。当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由于浓硫酸流入B中,则D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此时水浴加热,发生化学反应。过几分钟,无水硫酸铜粉末由无色变为蓝色,生成的气体从F顶端逸出。(已知一氯乙烷沸点:12.3℃)试回答:
(1)B逸出的主要气体名称__________;
(2)D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E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F管口点燃的气体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__
(5)A瓶中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Ⅰ:元素的金属活动性递变规律是元素周期表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课外资料,看到第IVA族的三种金属锗、锡、铅的性质:“锗、锡在空气中不反应,铅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氧化铅,请解释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
Ⅱ:另一研究性学习小组欲通过实验探究Zn、Fe、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设计了如下的几种实验方案:
(1)该小组同学根据提供的Zn片、Fe片和稀硫酸,设计成了一个原电池比较锌与铁的活动性顺序,请在下侧方框内画出原电池装置图。并写出正极的反应现象及电极反应式。
现象;电极反应式。
(2)现只有Fe片、CuO和稀硫酸这几种药品,请你帮忙设计方案比较铁与铜的活动性顺序。你的设计方法是
某化学课外小组用下图装置制取溴苯。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再将混合液慢慢滴入反应器A(A下端活塞关闭)中。
(1)写出A中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时,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中,充分振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可向试管D中滴入AgNO3溶液,若产生淡黄色沉淀,则能证明。另一种验证的方法是向试管D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实验室制各氯气的实验中:制法
(1)反应原理(方程式)为
(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指出下列装置中所盛试剂及其作用:
C.
D.
F.
下面是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其中实验步骤如下:
实验序号 |
实验步骤 |
① |
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沸水中,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
② |
向新制得到的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
③ |
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
④ |
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 |
⑤ |
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 |
⑴实验目的
⑵写出实验①和②中的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
实验①:现象化学方程式
实验②:现象化学方程式
⑶实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