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进入“十二五”时期的第四个年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火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中小企业、居民消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动重点领域改革。
请结合材料,简述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4年9月12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发表讲话时强调,成员国要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意识,协调一致加大打击“三股势力”(是指“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国际恐怖势力”),维护地区稳定和主权安全。成员国一致同意继续协作严打“三股势力”。
材料二:2014年9月28日至29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新中国成立65年来,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我国民族关系总体是和谐的,我国民族工作做的是成功的。会议强调,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只要我们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任何人任何政治势力可以挑拨我们的民族关系,我们的民族团结统一在政治上就是有充分保障的。
(1)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你对“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的理解。
(2)联系上述材料,结合“民族和国际社会”的知识,就如何做好民族工作提出你的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走钢铁企业发展的现状
表:2014年我国钢铁市场供需情况及大中型钢企的盈利情况
注:①我国宏观经济进入增速换挡期,对钢铁等原材料行业的产品需求下降。②2013年底,我国前四家钢铁企业的集中度(是指某行业内前N家最大的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总和)在21%左右,而日本前四家集中度是78%,美国是67%。
材料二:我国钢企寻机遇、谋自救
首铜:完成0.27毫米和0.3毫米取向硅铜全系列产品的研发,依托新技术新产品,今年上半年首钢京唐公司实现扭亏为盈。
江苏沙钢:从单一的钢铁生产拓展形成资源能源、延伸加工、物流贸易等多元板块。今年前7个月,沙钢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均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河北钢铁:在南非投资建设的500万吨钢铁项目正式启动,这也是迄今我国在海外投资建设的最大规模全流程钢铁项目。
(1)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钢企应如何走出困境?
三十多年来,中国的改革一直在探索中前行。随着世情、国情不断发生深刻变化,政府采用深化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必须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一方面要学会“下围棋”,既有大局观和前瞻性,又要提前在关键部位布防,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另一方面要学会“弹钢琴”,既有先后次序,又有轻重缓急,把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影响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领域作为深化改革的着力点,不失时机地加大改革力度,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
结合材料,运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2014年下半年,“雾霾”天气困扰着中国,治理雾霾需要各方努力,共同致力于大气污染防治。
材料一:环境税,也称生态税、绿色税,主要是针对污染、破坏环境的特定行为而征收的税种,征税对象一般为企业。国家通过征收环境税,力图达到遏止污染的目的,环境税的征收已经进入“快车道”。
(1)运用《经济学常识》中的相关知识,请完成下列图示内容(写在答题卡上),形成该政策的影响路径,并说明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该政策给予我们的经济学启示。
材料二:大气污染防治需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而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任重道远,问题主要体现在:环保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环保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低;市场化程度不高,许多建设项目由政府拨款建设,政府补贴营运;产业政策亟待完善,标准体系不健全;在国际规则和人才的储备等方面尚未完全适应国际环保市场的发展需要。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请你提出发展我国环保产业的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联系,带动了西域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建设。2000多年前,中国又开通了前往亚非欧的海上“丝绸之路”。海陆两条丝绸之路不仅沟通了东西方、亚非欧文明,而且促进了不同文明的相互渗透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材料二:2013年9月-10月,习近平先后提出,为密切欧亚各国及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联系,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并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举措。这将给中国及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更紧密的联系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也将给我国带来一些风险和挑战,如一些国家政局不稳,基础设施落后,经贸法规薄弱,一些国家之间还有存在矛盾等。
(1)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一的启示,分析建设海陆“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于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重要意义。
(2)运用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知识,结合材料二,就我国如何推动海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出三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