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用0.50 mol/L NaOH溶液和0.50 mol/L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Ⅰ.配制0.50 mol/L NaOH溶液
(1)若实验中大约要使用245 mL NaOH溶液,至少需要称量NaOH固体______g。
(2)配制0.50 mol/L NaOH溶液必须用到的仪器有:天平(带砝码)、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Ⅱ.测定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该图中有两处未画出,它们是烧杯上方的泡沫塑料盖和_________________。泡沫塑料的作用是 。
(2)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ΔH= -57.3 kJ/mo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50 mL NaOH溶液和30 mL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①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实验次数] |
起始温度t1/ oC] |
终止温度t2/ oC] |
温度差平均值(t2-t1)/ oC] |
||
H2SO4 |
NaOH |
平均值 |
|||
1 |
26.2 |
26.0 |
26.1 |
30.1 |
|
2 |
27.0 |
27.4 |
27.2 |
31.2 |
|
3 |
25.9 |
25.9 |
25.9 |
29.8 |
|
4 |
26.4 |
26.2 |
26.3 |
30.4 |
②近似认为0.50 mol/L NaOH溶液和0.50 mol/L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则中和热ΔH=________ kJ/mol (取小数点后一位)。
③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 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____________。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16)实验室要配制0.1mol/L的稀硫酸980mL,回答下列问题:
(1)需要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 ______ mL
(2)配制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 ______ (填代号) 还缺少的仪器是 ______、______ 。
①烧杯 ②10 mL量筒③20 mL量筒 ④托盘天平(带砝码) ⑤玻璃棒
(3)配制时,该实验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______、 ______ 。
(4)配制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不影响”)
①用量筒量取98%的硫酸时俯视。()
②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取出水使液面恰好到刻度线。()
③容量瓶没有干燥。()
某课外兴趣小组欲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并检查不漏水,且用待测溶液润洗后,再注入待测溶液,调节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刻度以下的位置,记下读数;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2~3次;从碱式滴定管中放入25.00 mL待测溶液到锥形瓶中。
②将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并检查不漏水后,立即向其中注入0.1000 mol/L标准盐酸,调节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刻度以下的位置,记下读数。
③向锥形瓶中滴入酚酞作指示剂,进行滴定。滴定至指示剂刚好变色,且在30 s内颜色不再变化,测得所耗盐酸的体积为V1 mL。
④重复以上过程,但在滴定过程中向锥形瓶中加入5 mL的蒸馏水,测得所耗盐酸的体积为V2 mL。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锥形瓶中的溶液从_____色变为_____色时,停止滴定。
(2)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_____。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3)该小组在步骤①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由此造成的测定结果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步骤②缺少的操作是__________。
(5)如图,是某次滴定时的滴定管中的液面,其读数为_____ mL。
Ⅰ、为探究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了下列三种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CO2与过量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选择任意一种装置进行实验,简述产生的实验现象。选择的实验装置是(填“甲”或“乙”或“丙”),实验现象是。
(3)上述实验中,如果二氧化碳过量,还可能生成(写化学式),写出生成此物质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Ⅱ、为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的热稳定性,某同学设计了“套管实验”,装置如下图,大试管A与小试管a相连通,大试管B小试管b相连通。
(4)则小试管B中应装的药品是(写化学式)。
(5)加热过程中,对于a、b试管内溶液是否出现浑浊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仅a试管溶液变浑浊
B.仅b试管溶液变浑浊
C.a、b试管中的溶液都会变浑浊。
某小组为了探究“铁与水蒸气”能否发生反应及反应的产物,进行了系列实验。
(1)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就可以完成高温下“Fe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石棉绒是耐高温材料,不与水反应)。
反应一段时间,有肥皂泡吹起时,用点燃的火柴靠近肥皂泡,当时(填实验现象),说明“铁与水蒸气”能够进行反应。写出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为了证明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中含有+3价的Fe,他们计划取出少量混合物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溶解,过滤。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3)向滤液中滴加KSCN溶液,观察到溶液的颜色有两种可能,如下表。在下表中填写与现象相对应的结论与解释(可以不填满)。
现象 |
结论与解释 |
|
可能① |
溶液由浅绿色变红色 |
|
可能② |
溶液仍然为浅绿色 |
(4)可能①中,若要使红色又变成浅绿色,又不增加其它的金属离子,可以加入,可能②中,加入 可以使溶液变成红色。
三氧化二铁和氧化亚铜都是红色粉末,常用作颜料。现有一红色粉末可能含有Fe2O3和Cu2O中的一种或两种,设计合理的实验探究样品中Fe2O3、Cu2O的存在。
查阅资料知:Cu2O是一种碱性氧化物,溶于稀硫酸生成Cu和CuSO4,在空气中加热生成CuO。
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提出假设
假设1:红色粉末是Fe2O3;
假设2:红色粉末是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3:红色粉末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设计实验方案
取少量粉末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在所得溶液中再滴加 KSCN 试剂.
(1)若假设1成立,则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滴加 KSCN 试剂后溶液不变红色,则证明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三氧化二铁.你认为这种说法合理吗?___________。简述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固体粉末完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滴加KSCN 试剂时溶液不变红色,则证明原固体粉末是_______________。
写出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经实验分析,确定红色粉末为Fe2O3和Cu2O的混合物.欲用加热法测定Cu2O的质量分数.取a g固体粉末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待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其质量为bg(b>a),则混合物中Cu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