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居注》是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了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朝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撰《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
| A.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
|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
| C.清代君主权力不再受到制约 |
| D.记注官的设立削弱了相权 |
邓小平从列宁那里找到了新思路,给中国改革开放找到了新航向。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而实际上邓小平对新经济政策有继承也有超越。“超越”的主要表现是
| A.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社会计划经济 |
| B.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 |
| C.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
| D.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突出位置 |
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
|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 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中提道:“囊括大典,同罗众家之学府也。……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常樊然并峙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此材料体现的理念
| A.与尊孔复古的思潮出现无关 |
| B.传播西学,彻底否定中学 |
| C.以包容的态度来推动思想传播 |
| D.使新文化运动由此展开 |
五四时期,各色各样的主义蜂拥而入中国。从新实在论到尼采主义、国家主义,从先验主义到英美经验主义、实验主义乃至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都曾化为众多中国人的言谈和文章。这一思想状况
| A.得益于政治民主思想自由的氛围 |
| B.反映了观念变革已是大势所趋 |
| C.体现了国人自卑的病态文化心理 |
| D.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
| 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
| C.发动政治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
|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