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
年代 |
科技发明(件) |
中国科技发明 |
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
||
件数 |
百分比 |
件数 |
百分比 |
||
公元l-400年 |
45 |
28 |
62% |
17 |
38% |
公元401-1000年 |
45 |
32 |
71% |
13 |
29% |
公元1001—1500年 |
67 |
38 |
57% |
29 |
43% |
公元1501—1840年 |
472 |
19 |
4% |
453 |
96% |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材料二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三 作为官方正统思想的儒学,强调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安天立命、修已安人,缺乏研究、开发自然的传统。当科学技术处于以总结经验、收集材料为主的传统科技阶段时,其影响尚不明显,因此中国古代还有可能在技术方面做出领先于西方的贡献。但一旦进入理论升华阶段,哲学观和自然观的影响就至关重要。
——摘自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简要归纳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科技在近代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4)根据以上材料,你如何看待思想和科技发展的关系。
学界眼中的戊戌变法
材料一: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长时问来,关于戊戌变法是保守的观念,影响广泛而深巨。……近20年来,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化进程视角来看,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不可或缺的历史环节。……时下又流行一种意见,戊戌变法打断了洋务运动的进程,使中国丧失了一次走向近代化的机会,乃至指责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带头羊。——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问题:
(1)材料一把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理由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史学界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先后有哪几种观点?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用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研究者观点不同的因素有哪些?
制度的演进
材料一: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1644年4月25日,明朝崇祯皇帝自缢于北京禁苑煤山。l649年1月30日,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有学者把东西方这两位末代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
材料三: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有人这样评论此事:“事实上,这却是政体制度上的一次真正的革命。”
材料四: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问题:
(1)材料一中的“这两种制度”各是什么?(2分)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4分)
(2)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观察问题的着眼点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的“革命”有何深刻含义?(2分)
(4)结合所学和材料四,概括先进中国人是如何“利用科学和机械的”?又是如何去“组织近代民族国家”的?
记录文明进步的文博资料
主题1中国古代的青铜文明
材料:某博物馆收藏有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器内铭文记载:裘卫用玉璋与贵族矩伯换取了80朋(货币单位)的土地。这个换取手续征得
了五个贵族的同意,并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完成。通过这样的途径,裘卫聚敛了大量财富。裘卫家族的第三代,随葬物品享用“五鼎八簋”。按西周礼制: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
问题:(1)依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表格。
信息内容 |
信息分析 |
土地交换在相关部门监督下完成 |
|
土地与玉璋以朋为单位进行交换 |
|
裘卫家族后人随葬物“五鼎八簋” |
|
青铜器内的铭文 |
可以用来研究西周中期的文字 |
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
主题2西方社会的法治文明
《拿破仑法典》现藏于卢浮宫博物馆。以下为《拿破仑法典》的摘录:
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44条 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但法令所禁止的使用不在此限。
第545条 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问题:(2)结合所学,指出上述条款所体现的原则。说明其思想和法律上的来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19世纪30年代考察了工业革命中的英国城市曼彻斯特后,留下精彩评论:“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人们的住 所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它们像不散的浓雾一样包裹着着人们。城市的这 一边住的是奴隶,那一边住的是老爷;那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这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这里人性获得了最为充分也最为野蛮的发展;这里创造了文明的奇迹,文明之人却几 乎沦回野蛮人的境地。从这里肮脏的下水道里却流出了足赤的黄金”。
(1)材料中的“奴隶”和“ 老爷”分别喻指什么?
(2)从材料看,托克维尔运用了哪些视角来观察英国工业革命的?
(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工业革命的认识。
观察漫画,回答问题。(共12分)
![]() |
(1)漫画7中的人物和漫画8中的熊分别指代哪个国家?简要说明判断理由。
(2)分别给两幅漫画起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依据。
(3)漫画反映历史事件有何特点?这些特点对漫画的史料价值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