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不错意也错意:置意。错,通“措”
B.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休祲:吉凶的征兆
C.天下缟素 缟素:白色的丝织品
D.秦王色挠,长跪而之曰谢:道歉

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以”与“徒以有先生也”中的“以”意思相同的是(      )

A.今诚吾众诈自称公子
B.扶苏数谏故
C.大易小,甚善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迎将军者乎?

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篇幅不长,却绘声绘形地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作者把这两个人物放在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当中,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B.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C.在文中,秦王骄横狂暴和阴险狡诈的形象也被刻画得很鲜明。他开始向安陵君提出“易地”要求时,就用了商量的口气,所谓“其许寡人”,就是一定要服从他,不得违抗,实际上是把一个明显的骗局强加于人,表现出十足的骄横。
D.在文章中,唐雎和秦王的形象是互为衬托的,它们共同构成了这正义与非正义间拼死较量的一幕。

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实词解释虚词用法内容理解句子翻译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30分)
(牛)弘荣宠当世①,而车服卑俭②。事上尽礼,待下以仁,讷③于言而敏于行。上尝令其宣敕④,弘至阶下,不能言,退还拜谢,云:“并忘之。”上曰:“传语小辩⑤,故非宰臣任也。”愈称其质直。大业之世,委遇称隆。性宽厚,笃志于学,虽职务繁杂,书不释手。隋室旧臣,始终信任,悔吝不及⑥,唯弘一人而已。有弟曰弼,好酒而酗,尝因醉,射杀弘架车牛。弘来还宅,其妻迎谓之曰:“叔射杀牛矣。”弘闻之,无所怪问,直答云:“作脯。”坐定,其妻又曰:“叔忽射杀牛,大是异事!”弘曰:“已知之矣。”颜色自若,读书不辍。其宽和如此。
注解:①牛弘:隋朝人,官至宰相,历事隋文帝和隋炀(yáng)帝,都被重用,大业六年(公元611年)趋势。荣宠:指被皇帝宠信。   ②车服:所乘坐的车和所穿的衣服。卑俭:谦卑而节约。 ③讷(nè):不善言辞,说话迟钝。 ④敕(chì):皇帝的诏令。  ⑤辩:口才。   ⑥悔吝不及:意思是“皇帝从来没有后悔仍用他或给他赏赐”。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愈其质直(赞赏) B.退还拜(感谢)
C.志于学(专注) D.读书不(停止)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待下刀劈狼首
B.讷言而敏于行其受之天也,贤材人远矣
C.上令其宣敕未识书具,忽啼求之
D.弘荣宠当世,车服卑俭俄百千人大呼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事上尽礼,待下以仁,讷于言而敏于行。
(2)弘曰:“已知之矣。”颜色自若,读书不辍。
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牛弘的品质。

阅读与赏析 (共49分)
魏其侯窦婴者,孝文后从兄子也。父世观津人。喜宾客。孝文时,婴为吴相,病免。孝景初即位,为詹事。梁孝王者,孝景弟也,其母窦太后爱之。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后传梁王。”太后欢。窦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太后由此憎窦婴。窦婴亦薄其官,因病免。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
孝景三年,吴楚反,上察宗室诸窦毋如窦婴贤,乃召婴。婴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太后亦惭。于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乃拜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所赐金,陈之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财取为用,金无入家者。窦婴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兵已尽破,封婴为魏其侯。诸游士宾客争归魏其侯。孝景时,每朝议大事,条侯、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
(节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注]①魏其(jī)侯窦婴(?~前131):观津人,字王孙。历仕汉文、景、武三朝。②孝文:即汉文帝。③詹事:掌管皇后、太子宫中事物的官。④门籍:古代悬挂在宫殿门前的记名牌。⑤财:通“裁”,酌量,裁度。⑥条侯:即周亚夫。
下列句中的“以”与“上何以得擅传梁王”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祭以尉首 B.可以一战 C.以塞忠谏之路也 D.河曲智叟亡以应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窦婴是孝文后的堂侄,因为平定七国之乱有功,被封为魏其侯。孝文后即汉景帝和梁孝王母亲窦太后。
B.因为窦婴平定七国之乱后被封为魏其侯,所以“诸游士宾客”才争相归附到窦婴门下。
C.在这篇节选的文字中,有两位对立面的人物:窦婴和窦太后。两人格格不入,其原因是文中提到的是否立梁孝王为帝的问题。窦婴坚决不同意,因此遭窦太后的冷遇。
D.汉景帝时,窦婴的声誉很高,每当朝廷商议大事,别的大臣都不敢和他与条侯周亚夫平起平坐。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①婴吴相为:②酒,从容言曰酣:
③窦婴亦其官薄:之廊庑下陈: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2分)
译:
(2)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 (2分)
译:

西 溪
张岱
粟山高六十二丈,周回十八里二百步。山下有石人岭,峭拔凝立,形如人状,双髻耸然。过岭为西溪,居民数百家,聚为村市。相传宋南渡时,高宗初至武林,以其地丰厚,欲都之。后得凤凰山,乃云:“西溪且留下。”后人遂以名。
地甚幽僻,多古梅,梅格短小,屈曲槎桠,大似黄山松。好事者至其地,买得极小者,列之盆池,以作小景。其地有秋雪庵,一片芦花,明月映之,白如积雪,大是奇景。余谓西湖真江南锦绣之地,入其中者,目厌绮丽,耳厌笙歌,欲寻深溪盘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以西溪为最。
余友江道暗有精舍在西溪,招余同隐。余以鹿鹿风尘,未能赴之,至今犹有遗恨。
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其地丰厚”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不试之以足 B.策之不以其道
C.以土砾凸者为丘 D.以中有足乐者

下列对文段的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西溪的名称最初是宋高宗命名的,后来人们都这样称呼。
B.西溪有很多的古梅,这些古梅大的好像是黄山的松树。
C.西溪有一处地方叫秋雪庵,长满芦花,到了晚上,在明月的照映下就像积雪。
D.张岱认为西溪是避世的好地方,但他忙于世俗琐事,而没去那里避世。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①欲之都:__________②后人遂以名:
③招余同隐:__________④至今犹有遗恨:____ ___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好事者至其地,买得极小者,列之盆池,以作小景。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以西溪为最。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赵约而伐魏
秦、赵约而伐魏,魏王患之。芒卯曰:“王勿忧也。臣请发张倚使谓赵王曰:‘夫邺,寡人固形弗有也。今大王收秦而攻魏,寡人请以邺事大王。’”
赵王喜,召相国而命之曰:“魏王请以邺事寡人,使寡人绝秦。”相国曰:“收秦攻魏,利不过邺。今不用兵而得邺,请许魏。”张倚因谓赵王曰:“敝邑之吏效城者,已在邺矣。大王且何以报魏?”赵王因令闭关绝秦。秦、赵大恶。
芒卯应赵使曰:“敝邑所以事大王者,为完邺也。今效邺者,使者之罪也,卯不知也。”赵王恐魏承秦之怒,遽割五城以合于魏而支秦。
下列句中的“以”与“遽割五城以合于魏而支秦”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B.扶苏以数谏故
C.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策之不以其道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秦赵联合打算攻打魏国,魏王害怕,芒卯提议把邺地献给赵以求和。
B.赵国相国认为得到邺地是很大的好处,于是建议赵王答应魏国的请求。
C.张倚作为使者,成功说服赵王与秦国断交。
D.最终秦赵没有联合伐魏,魏王感激赵王的行为,按照约定把邺献给了赵国。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魏王之 患:②请魏 许:
割五城以合于魏而支秦 遽:④为邺也 完:
翻译下列句子。
①魏王请以邺事寡人,使寡人绝秦。
译文:
②今效邺者,使者之罪也,卯不知也。
译文: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题目。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 初,范文正公(1)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2),士大夫莫敢往别,王质独扶病(3)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乃长者,何自陷朋党?”王质曰:“范公天下贤者,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注】(1)范文正公:范仲淹谥号文正。(2)朋党:专有名词,古代特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3)扶病:抱病、带病。
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2分)
(1)或异二者之 (2)士大夫敢往别
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B.然则何/时而乐耶
C.闻者为/之缩颈
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王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文的内容。(2分)
结合乙文,说说王质可否称得上是与范仲淹志同道合的人?(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