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电视起源于美国。刚传入拉丁美洲时,当地的节目主持人把西班牙语和英语夹杂在一起说,引起了“外国文化入侵”之类的批评。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注意到音乐电视使拉美国家之间彼此更加关注,文化共享的程度也增加了。对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文化交流 |
B.拉美和美国的现代化相互促进 |
C.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仍然存在 |
D.电视是影响极大的传播工具 |
古代雅典,每年均依据公民大会表决通过是否需要进行陶片放逐投票,以使城邦摆脱影响力太大的人士,得票最多的人士即为当年放逐的人选。由此可知雅典公民
A.消极行使民主权利 |
B.努力维护社会公平 |
C.可能滥用民主权力 |
D.积极防止权力集中 |
沈葆桢上奏:“台洋之险甲诸海疆,欲消息常通,断不可无电线。计由福州陆路至厦门、由厦门水路至台湾,水路之费较多,陆路之费较少”。1887年,清朝自主设计的首条海底电缆——福州川石至台湾沪尾的电报水线建成。可见,清政府修建该海底电缆的真实意图是
A.加强东南沿海的边防 |
B.解决海峡两岸的交通 |
C.掌握台湾更多的信息 |
D.降低电报铺设的成本 |
王尔敏在《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写道:“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文中的“原始动力”应是指
A.师夷长技的爱国情怀 |
B.全盘西化的政治期望 |
C.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 |
D.各谋其利的阶级诉求 |
严复在《论世变之亟》写道:“吾今兹之所见所闻,如汽机兵械之伦,皆其形下之粗迹,即所谓天算格致之最精,亦其能事之见端,而非命脉之所在。其命脉云何?苟扼要而谈,不外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在这里,他着重
A.诠释了救亡与图存的关系 |
B.强调了科学与民主的重要 |
C.说明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 |
D.表达了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道理 |
有学者认为,明中叶民间文化取代官方文化而成为明文化的主体。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文人画的兴起 | B.杂剧散曲的兴盛 |
C.古典小说的繁盛 | D.京剧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