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救援 张铭书
①1992年,我在地区高师读书,父母亲在老家种田。父亲为贴补家用,不顾多年腰疼的老毛病,农忙之余帮人跑起了长途货运。这年父亲已46岁。
②正是这年,出了一件大事,父亲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所有的细节。
③那天正好是寒露,阴历的八月二十九。天黑且下着雨的时候,父亲从外地跑车回来,刚一进村,就看见村支书迎头挡在车灯前面,朝父亲一个劲儿地摆手。父亲赶紧刹车。支书一脸焦急地说:“快!你娃出事了!”原来他刚刚从电视里插播的紧急通告里看到:一个20岁左右的小伙,在本市遭遇车祸,被紧急送往市一院,司机已逃逸,小伙身上只找出一些零钱,另有一本学生证,望家人紧急联系。学生证上写着我的名字,所以支书便急吼吼地来找我父亲。
④父亲的脸迅速变得煞白,他蹲在车下先抽了两分钟烟,然后抬头问支书:“你家里还有多少钱?”支书说:“也不太多。”父亲说:“有多少拿多少吧。”幸好父亲身上还装着代收的几千元货款。
⑤父亲不敢让我母亲知道,家也没回,当即发动车,准备直奔市一院。车开到镇子上,不敢再开了,因为手抖得太厉害。就从街上找到他的一名老战友,帮忙驾车直扑市里。从小镇到市区仅八十公里,一个小时后就到了。
⑥主治医生马上催他火速往住院部缴钱:“伤情非常严重,需立即手术,如果再晚几个小时联系不到家人,双腿将很难保住。”
⑦父亲再也隐忍不住,眼泪哗一下倾倒了满脸。他跌跌撞撞地赶紧往缴费处跑。
⑧从缴费处回来,不顾护士的拦阻,硬闯进急诊室。
⑨父亲看到的是一张清秀的面容。人已昏迷过去。父亲的心里“咯噔”一下,因为他发现这个小伙并非他儿子——也就是说,并不是我。父亲从里面退出来,反复端详从小伙身上找出的那张学生证,学生证上的照片和名字都是我的,没有错呀。父亲迷惑了。
⑩这时来了几名警察,警察告诉父亲,这个小伙的身份刚刚弄清了,原来是一名小偷,刚刚在公交车上偷了几个学生,被人发觉后,就跳车狂奔,他做贼心虚,已经把所有追赶的人都甩掉了,还是不停地飞跑,结果就跑到了一个车轱辘上。
⑾父亲这才松了一口气。整个人虚脱得一身大汗,瘫坐在门口的石头台阶上,再也站不起来。
⑿这时,父亲的战友提醒道:“病人不是你儿子,你缴的住院押金怎么办?”
⒀父亲说:“当然要退了,他偷了我儿子,还害得差点吓死我,哪能再给他白扔钱?”
⒁父亲就到收费处去退钱。收费处让父亲找主治医生开退费说明。又去找主治医生,主治医生刷刷几笔就开好了。
⒂父亲却犹豫起来,说,算了,这钱我不退了,你们接着给他治吧,长得那么漂亮的小伙子,要是少了两条腿多可惜呀,他家里应该也有父母,他的父母也一定会疼得心慌。
⒃小伙的手术顺利进行。
⒄此时已是深夜,雨也停了,父亲想来学校找我,又怕打搅我睡觉,就和战友在车里胡乱挤了一宿,第二日早上才来学校,看见我后,冲上来紧紧抱了我一下。父亲一贯性格刚强,平时很少流露感情,这次拥抱,还是我有记忆以来的第一次。
⒅那小伙在医院的精心治疗下,恢复得很好。小伙出院那天,阳光灿烂。他寻到我家,给我父亲磕了仨响头,非要认我父亲为干爹。
⒆我父亲担心他再学坏,就让他跟自己学开车。
⒇现在,十多年过去了,他已成为本市运输业非常叫得响的一位老板,去年,还被市里评为“年度最具爱心十大人物”之一。
文章第②节中的“一件大事”是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答:
请赏析下句中“扑”字的表达效果。
车开到镇子上,不敢再开了,因为手抖得太厉害。就从街上找到他的一名老战友,帮忙驾车直扑市里。
答:
第⑦段说“父亲再也隐忍不住,眼泪哗一下倾倒了满脸。”请你说说前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父亲的“隐忍”?
答:
结合语境,分析第⒅段画线句的作用。
答:
文章的标题“父亲的救援”有哪些含义?
答:
阅读《真正的慷慨》一文,完成小题。
①当飓风在附近的小镇登陆时,不少家庭遭受了灭顶之灾。随后,当地所有的报纸都刊登了很多人道主义的报道,专访了一些受灾最严重的家庭。
②那个星期天,报纸上一幅引人注目的照片格外打动我。一位少妇站在被彻底摧毁的活动房前,面容因痛苦而扭曲。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站在她身旁,目光低垂。紧紧拽着她的裙子的,是一个很小的女孩儿,大大的眼睛直视着镜头,饱含着迷惑和恐惧。配文中提供了每位家庭成员的衣服尺码。我注意到他们的尺码和家人的很接近,不由兴趣渐增。这是个好机会,能教育孩子们帮助比自己不幸的人。
③我把这家人的照片贴在冰箱上,向孩子们解释他们的困境。我有3个孩子——两个7岁的双胞胎男孩布莱德和布雷特,还有一个3岁的女儿梅甘。“我们拥有那么多,而这些可怜的人现在一无所有,”我说,“我们应该把自己的东西与他们分享。”
④我从阁楼上搬下三个大盒子,放在客厅的地板上。小女儿梅甘表情严肃地注视着我和男孩子把罐头、肥皂和各种化妆品装满第一个盒子。我一边挑拣衣物,一边鼓励儿子把自己的玩具筛选一遍,把不太喜欢的捐献出来。梅甘静静地望着哥哥们把淘汰的玩具堆在一起。“等我忙完这些,”我说,“就帮你找点东西送给那个小姑娘。”
⑤男孩子们把选出来捐献的玩具装进第二个盒子,而我则往第三个盒子里填衣物。梅甘走了过来,胸前紧紧地抱着露西——一个褪色磨损的她极为心爱的碎布娃娃。她在装玩具的盒子前停住脚步,把圆圆的小脸埋进露西扁扁的娃娃脸里,给了它最后一个亲吻,然后把它轻轻摆在其他玩具上面。“哦,宝贝儿,”我开口道,“你不必把露西给出去,你那么喜欢它。”
⑥梅甘庄重地点点头,忍住眼里闪烁的泪花。“露西让我快乐,妈咪。也许它也能让那个小女孩快乐。”
⑦我的喉咙哽咽了,久久凝视着小女儿,我不知道该怎样使男孩子明白她刚刚教给我的道理。因为我猛然意识到,任何人都可以把穿旧的淘汰的衣服送人,而真正的慷慨是把最珍爱之物奉献出来。一个3岁小孩把虽然破旧却最珍爱的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希望娃娃能把带给自己的快乐同样带给她。这才是真正的慈善。本想教育孩子的我,被孩子教育了。
⑧男孩子们目睹小妹妹把最喜欢的娃娃放进盒子时,都惊讶得张大了嘴。布莱德二话没说,起身走向自己的房间,带回了他特别喜欢的可动人偶。他迟疑了一下,攥紧玩具,瞄了妹妹一眼,随即把它放进盒子里娃娃的旁边。布雷特的脸上慢慢泛起了微笑,他跳起来,眼睛亮闪闪地跑开了,他取回几个珍藏的火柴盒汽车。我惊讶不已,没想到男孩子们也领会了小妹妹此举的含义。我强忍泪水,把三个孩子搂进怀里。
⑨受小家伙的启发,我把自己那件袖口磨破的茶色旧夹克从盒子里取出,代之以上周精心选购的猎人绿的新夹克。我希望照片中的年轻女人能像我一样喜爱它。用简洁的语言准确而完整地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联系全文,就文中加点和加线的词句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⑴“梅甘庄重地点点头,忍住眼里闪烁的泪花……”一句中划线的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⑵“我注意到他们的尺码和家人的很接近,不由兴趣渐增……”一句,请你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说说我“兴趣渐增”的原因。根据全文,说说“本想教育孩子的我,被孩子教育了”中两个“教育”的含义?
研读下面的材料,结合上文主旨,说说你对现实社会中成年人和孩子如何处理问题的看法。
材料一:城市中的十字路口,当红灯亮起时,经常看到一些成年人不顾交通协管员的劝阻,随意闯红灯,有的甚至跟协管员发生争执。而小学生都很遵守交通规则,看到红灯亮起,就自觉停下来,等车通过。
材料二:乘公交车时,经常看到这样的事情:乘车的小孩子对母亲说“妈妈,我也要买票。”而母亲则生气地对孩子说:“你还小,不用买。”
阅读《正确的态度成就人生》一文,完成小题。
①一条蚯蚓,遁地三尺,穿越黑暗,缘于它坚持不懈地挖掘;一只大鹏,俯瞰五岳,睥睨江河,缘于它始终不渝地飞翔。一条山路,尽管崎岖险恶,但不畏艰险的人终会抵达高山之巅;一条大道,尽管平坦宽阔,但瞻前顾后的人也会半途折戟沉沙……这一切,都缘于态度。
②端正学习态度,可以使一个学子在学业上柳暗花明;调整工作态度,可以让一个人在职场中游刃有余。正确的人生态度,是用来成就人生的。它可以使一个人清醒地审视自己,理智地面对人生,不好高骛远,不随波逐流,不为名利所惑,不为困境所溺,乐观积极,昂扬向上,从而在浮躁的尘世上从容不迫,在喧嚣的生活中淡然自如。
③在一生中,总会为自己设定一个人生目标,而正确的态度则会使这个目标更加坚定。一个拥有积极态度的人,往往专注并执著于自己的目标,且为之殚精竭虑,为之废寝忘食、心无旁骛、义无反顾。他们的人生态度常常是明朗、坚定、睿智、乐观的,像洒向草地的阳光,像掠过江面的劲风,在灿烂中摇曳着生机,在刚劲中透露着力量,充满着无限活力。抱有消极人生态度的人则不然。他们往往对自己所追求的目标热情不高,投入不够,慵懒、倦怠、左顾右盼。三心二意,像秋日的落叶般飘零,像墙上的衰草般枯败、沉郁,没有活力,没有希望。
④不同的人生态度,也是自我品质的一种反映。拥有乐观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坚强的人;拥有豁达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大度的人;拥有平实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谦逊的人;拥有严谨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一定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时时兼济苍生的,一定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
⑤如果说,品质是从生命的个体上旁逸斜出的一条绿色藤蔓的话,那么正确的人生态度则是绽放在这些藤蔓上的色彩各异的花朵。这些花朵,在绚烂地绽放后,最后为你结出最美的人生果实来。
⑥如果你生活困顿迷茫,在人生的路上走得并不顺心遂愿,就该想着适当地调整一下自己的人生态度,或许,你会因此而发现人生最美的风景。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第③—⑤自然段,作者认为正确的人生态度对人生有哪些意义?
仔细阅读第③段, 本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中一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阅读《今天你“微博”了吗》一文,完成小题目。
①微博出现于2006年,自进入大众视野以来,迅速传播。从唐骏和方舟子的学历门之争,到河北的“我爸是李刚”事件,再到上海11·15火灾事故的网上直播,微博在几次事件中均表现其便捷性和实时性的特点,在当今的互联网生活中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已成为一个分享有用信息和知识的强大平台。
②微博的最初用途是让人们每时每刻都能向外界播报自己的所作所为。目前,这还是微博的主要用途。由于微博的使用,人们开始能够创造并传播信息,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是消费信息——消费他人传播和“控制”的信息。如此一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得以进一步地拓展。
③微博的另一种用途是作为一种非正式渠道,对会议进行实时报道。与会者可以把会议内容贴到接收信息来源更新的公共订阅网站,这样就可以使那些没有参加会议的人“听到”发言人正在讲什么内容了。这样做还可以使那些与会人员看到其他人对发言人所讲内容的理解和反馈,并且经常会在此后某个时刻引发对该话题的进一步讨论。这样一来,这个订阅网站就变成了思想和观点的档案库,对与会者来说,它是未来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把微博作为传播会议内容的一种非正式渠道也是一种良好的市场营销演练,因为目标事件会得到相当大的曝光率。
④此外,微博还能够使人们参与到具有重要社会和政治意义的问题的讨论中来。微博用户贴出关于危机情境的实时新闻不断更新,几秒钟内全世界的读者都能看到这条新闻,这种现象已是司空见惯。众多的从政人士和政府机构现在都在用微博发布公告。
⑤微博这种社交网络已经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网络上广为流传的招呼语已然变成了:朋友,今天你“微博”了吗?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微博的用途?
第①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某新闻网开展“文明小博客”的活动,“学生该不该开博”这一问题引起了广泛讨论。有些同学赞同开博客,有些同学持反对意见。请参与讨论,发表你的看法。(至少说出两点理由,4分)
动物睡觉的秘密(堂 文)
①有人说,拿破仑每天只需要睡4个小时的觉,万不得已时,他还骑在马背上睡觉。但他骑的马比他睡得还少,通常3个小时就够了。
②动物睡觉的多样性使动物研究人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颈鹿的睡眠更少,它们每天只需睡两个小时,而蝙蝠和条形鼠以20小时的睡眠时间保持着睡懒觉的纪录。
③在动物王国,在睡觉的技巧方面有真正的高手:某些动物站着睡觉(大象、马、绵羊)或者单腿站着睡觉(鹳);某些动物睡觉时头朝下(蝙蝠);某些动物在水里睡觉(海豹、河马);某些动物睡觉时睁着眼睛(鱼)或者只闭上一只眼睛(海狮、海豚);某些动物甚至可能在飞行中睡觉(信天翁)。
④“它们为什么这样做?”“它们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我们为什么无法这样做?”
⑤这是人们在研究动物睡觉时经常提到的问题。解答这些问题将有助于解开这个深奥的谜,即人和动物到底为什么必须睡觉。自人类诞生起就有人思考这个问题。但对睡眠的研究在约7年前才开始盛行起来,脑电图的应用使人们可以连续地记下大脑里产生的电流。从那以后,研究人员试图用越来越完善的方法揭开睡觉的秘密。
⑥对这个秘密最重要的认识之一是:确实所有的动物都睡觉。如果它们因受干扰而长时间得不到休息,那么它们会像人一样“补觉”。动物长期不睡觉也会死亡。
⑦科学家们早先注意到:动物体积越大,睡觉越少。这是符合逻辑的,人们可以认为,牲口体积越大,它在天敌面前躲闪的机会就越小。这个论点适用于马、长颈鹿和牛,它们以吃草来消磨大量时间,并且不能很好地隐蔽。但使这个论点站不住脚的是,大象只睡4~5个小时,也属于睡觉少的动物,尽管它们几乎没有天敌。狮子虽然体积不小,但睡眠多达18个小时,是极其明显的爱睡懒觉者。这使更多的人认为,睡觉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关联。食肉动物睡得最多,食草动物睡得最少。
⑧在睡觉习惯方面,动物和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许多动物有固定的入睡习俗:黑猩猩每天晚上都铺“床”,把自己的“枕头”拍松,还找一个偎依的伙伴;马戏团里的大象会兜圈子;狐狸、狗和猫则舔净自己的皮毛;仓鼠和家鼠睡觉时把自己的“卧室”变暗。幼小动物的睡眠时间原则上要比成年动物长。
⑨不仅如此,所有的哺乳动物在睡觉时也经历相同的阶段:深睡阶段、短波轻睡阶段和活跃的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摘自《北京青年周刊》)动物睡觉的秘密有哪些?
第①段划线句子中“通常”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第④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简要说明“动物体积越大,睡觉越少”不完全正确的理由。
烟雨桃花潭(陈所巨)
①桃花潭早在神往之中。每每由凝思进入幻境,将自己化成汪伦、李白,或岸上,或舟中,送人或被人送着,一样的难分难舍、别情依依。
②真到桃花潭来了。一个暮春的雨天。雨是江南独有的,似雨似雾,丝丝缕缕;桃花潭也是江南独有的,在青弋江上,在蒙烟细雨和莽莽苍苍的历史之中。穿过水东翟村,出踏歌岸阁。面前是墨青色无声的青弋江,背后是青青的生满益母草的踏歌古岸。我知道,在另外的时空,在另外一个桃花盛开的暮春,李白立在船头,就是那种江南特有的小小的梭子船,他的眼睛里有一滴雨一样亮的泪水。汪伦在岸上,踏着江南特有的节奏,唱一首据说是很久很久以前就有的送别歌。在他们身边,江水悠悠地流淌,桃花灿烂地盛开,小雨牵肠挂肚地下着。A李白再也忍不住了,那首《赠汪伦》的诗就流出来,而且就那样平平仄仄脍炙人口地流传千载。
③不见有潭,只有联袂而来,一版墨青的江水,原来春夏水涨,将对岸那潭与青弋江连为一体了。桃花依然像古代那样地开着,在岸边,在水里,在那种烟雨迷蒙的意境之中,静静的濡染着生命的嫣红。我突然想起,江水和桃花和谐组合的桃花潭,似乎是在静静地等待着什么。是等待我呢,还是大唐的李白?
④李白当时住在宣城,“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但他忽然收到汪伦顺着青弋江漂来的书信。信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就欣然溯江而来。到翟村一看,并不似信中所言。汪伦说他的信没错。离此十里有个桃花渡,岂非“十里桃花”?对岸的万村有家姓万的人开的酒店,莫不是“万家酒店”?李白大笑,不仅笑中国文字机巧无穷,也笑江南人的机智和诙谐。
⑤细雨霏霏,如小猫舌头凉凉地舔着面颊。江水墨青地静,偶尔贴一朵无声的小旋涡。江南的蒙烟细雨最是缠缠绵绵地难以招架。那古意盎盎的水村山廓和许多心绪,也都湿漉漉让人难以招架了罢!上游百米处,三两牧童骑在水牛背上,悠悠地由江水驮过江去,水面只剩一弯盘角的牛头和戴小斗笠的牧童的上半身。那情景,似在李可染水墨画中见过。歌声悦耳,牧歌呢,踏歌呢?
⑥雨丝密密的,漫天撒下轻丝罗帐。翟村、万村和不远处的魁星阁都成了淡淡的影了,那雨莫不真个就是江南的情,江南的韵?此时,汪伦和李白都隐进乳白色的厚厚的帘幕,只有那潮湿的渡船苍黑着,在原来的地方,静静地,静静地若有所思。
⑦乘船渡过江,渡口叫万村渡。传说翟村曾与万村争渡口的名字。但万村人说,“桃花潭水深千尺。”千尺者,万寸(村)也。这又是一例江南人的机智和诙谐。上岸,于那一截老街中寻万家酒店,不见当日那酒垆,和飘摇招展的牙边小酒旗,就寻在细雨之中飘逸千年的诗酒气氛吧。酒能酣畅肝胆,亦可消解愁闷。在长安城大呼“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在山水灵秀、春雨霏霏的江南,是不是依然那样狂醉?然而,此时的李白老矣,他胸中的激情,已经化作更多的忧郁,他的人生或许已经短缺了许多诗意的东西了。他是那样的认真,那样地感恩,那样地脚踏实地地感受着真实的人间烟火。所以他才真实地体味了桃花潭和汪伦对于他的比桃花潭水更深的真情。我总以为,青年李白与老年李白是迥然有异的两个人,就像迥然有异的石头和水。岁月太能改变一个人,而且是从外到里深刻的改变。有谁能风流倜傥一辈子?有谁能不像李白那样,在采石矶头,最终将黄铜古月和那条来自家乡的大江看透,看穿呢?我后来有一首题为《老年李白》诗中,就有这样的句子:“老年李白把石头都看穿了/看穿一切的诗人不叫诗人/叫诗仙……”“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桃花潭毕竟不比长安,人到老年的李白毕竟也不比年轻气盛的李白啊!
⑧蒙蒙烟雨依然无声无息,无声无息地编织着暮春的江南。风有酒的气味,雨有酒的气味,青弋江有酒的气味,桃花潭那墨黑色嶙峋的崖岸有酒的气味。江水不倦地流,小旋涡似一朵朵水青色的小莲花,开在多少有些禅意的墨青色的江面上。似乎有一叶小舟,倏地滑进烟雨,滑进迷蒙中的别离,从古到今,由远而近,招招手、惜别古人,惜别那诗意的陈年旧事。B逝者如斯,而烟雨中的桃花潭却留住了永远的小舟,和在踏歌的节奏中濡润出生命嫣红的桃花。
⑨是谁在吟咏那首古诗呢?我听见水面上有些声音,平平仄仄,殷殷切切…… 结合文意看,说说桃花潭为什么“早在神往之中”?
作者认为,“青年李白与老年李白是迥然有异的两个人”。请根据文意分别说明青年李白与老年李白各有怎样的特点。
文章行文中多处描写雨,请问有什么作用?
请赏析文中画线语句。
①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A句。
②请品析B句的含义及作用。我们祖国有许多的风景名胜都因为有优美的传说和故事而声名远播,请运用你的课外知识积累,举这样的一个例子并加以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