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蹇义,字宜之,巴人,初名瑢。洪武十八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奏事称旨。帝问:“汝蹇叔后乎?”瑢顿首不敢对。帝嘉其诚笃,为更名“义”,手书赐之。满三载当迁,特命满九载,曰:“朕且用义。”由是朝夕侍左右,小心敬慎,未尝忤色。惠帝既即位,推太祖意,超擢吏部右侍郎。
永乐二年兼太子詹事。帝有所传谕太子,辄遣义,能委曲导意。帝与太子俱爱重之。七年,帝巡北京,命辅皇太子监国。义熟典故,达治体,军国事皆倚办。时旧臣见亲用者,户部尚书夏原吉与义齐名,中外称曰“蹇、夏”。
义视原吉尤重厚,然过于周慎。士奇尝于帝前谓义曰:“何过虑?”义曰:“恐卤莽为后忧耳。”帝两是之。杨荣尝毁义。帝不直荣。义顿首言:“荣无他。即左右有谗荣者,愿陛下慎察。”帝笑曰:“吾固弗信也。”宣宗即位,委寄益重。时方修献陵,帝欲遵遗诏从俭约,以问义、原吉。二人力赞曰圣见高远出于至孝万世之利也帝亲为规画三月而陵成宏丽不及长陵其后诸帝因以为制。迨世宗营永陵,始益崇侈云
英宗即位,斋宿得疾。遣医往视,问所欲言。对曰:“陛下初嗣大宝,望敬守祖宗成宪,始终不渝耳。”遂卒,年七十三。赠太师,谥忠定。义为人质直孝友,善处僚友间,未尝一语伤物。士奇常言:“张咏之不饰玩好,傅尧俞之遇人以诚,范景仁之不设城府,义兼有之。”
(《明史·列传三十七》,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朕用义且:暂且。
B.能委曲导意委曲:婉转地。
C.世宗营永陵迨:等到。
D.杨荣尝义毁:诽谤。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手书赐帝两是
B.更名“义”恐卤莽后忧
C.时旧臣见亲用即左右有谗荣
D.帝太子俱爱童之户部尚书夏原吉义齐名

用“/”给文言文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二人力赞曰/圣见高远出于至孝/万世之利也/帝亲为/规画三月而陵成/宏丽不及长陵/其后诸帝因以为制。
B.二人力赞曰/圣见高远/出于至孝/万世之利也/帝亲为规画/三月而陵成/宏丽不及长陵/其后诸帝因以为制。
C.二人力赞/曰圣见高远出于至/孝万世之利也/帝亲为规画/三月而陵成/宏丽不及长陵/其后诸帝因以为制。
D.二人力/赞曰圣见高远/出于至孝/万世之利也/帝亲为规画三月/而陵成宏丽/不及长陵/其后诸帝因以为制。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蹇义由于上奏论事都能合乎皇帝的意旨,加上他的诚实厚道,使得几代皇帝对他都很倚重。
B.蹇义熟悉典制掌故,通晓治国的体要,军国大事都倚仗他办理,甚至皇帝巡视北京,都要蹇义“辅皇太子监 国”。
C.在修筑先皇寝陵时,宣宗皇帝询问蹇义、夏原吉,他们赞同皇帝遵从先皇勤俭节约的想法,后来修造皇陵都沿袭节俭的做法。
D.杨士奇拿张咏、傅尧俞、范景仁来比较蹇义,说他同时具备不以身外玩物矫饰自己、待人诚信、没有心机的优秀品质。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义熟典故,达治体,军国事皆倚办。时旧臣见亲用者,户部尚书夏原吉与义齐名,中外称曰“蹇、夏”。
(2)士奇尝于帝前谓义曰:“何过虑?”义曰:“恐卤莽为后忧耳。”帝两是之。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卓茂
卓茂字予康,南阳宛人也。性宽仁恭爱。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茂问日:“子亡马几何时?”对日:“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默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日:“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
后以儒术举为侍郎,给事黄门,迁密令。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日:“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遭之乎?”人日:“往遗之耳。”茂日:“遗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日:“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茂曰:“汝为敝人矣。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吏顾不当秉威力强请求耳。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仪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阃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人日:“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日:“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且归念之!”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
(《后汉书·卓茂传》,有改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幸至丞相府归我幸:希望。
B.后以儒术举为侍郎举:推举。
C.茂辟左右问之日辟:躲避。
D.岁时遗之,礼也遗:馈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亭长为从汝求乎?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①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 ②精思附会,十年乃成
C.①默解与之,挽车而去②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D.①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②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
B.律设大法,礼顺人情
C.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
D.故有经纪礼仪以相交接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遗之而受,何故言邪?
②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
③苟如此,律何故禁之?
④以律治汝,何所措手足乎?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卓茂“宽仁恭爱”的一组是 ( )
①举为侍郎,给事黄门。②心知其谬,默解与之。
③视人如子,举善而教。④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
⑤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⑥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D.③④⑥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有人误把卓茂的马认为是自己丢失的,卓茂也不解释,就把马解给了那人,那人找到了丢失的马,把马送还了卓茂,并感谢卓茂的大仁大德。
B.卓茂担任密令时,有人告发部下一位亭长收受别人赠送的米肉。卓茂问明情况,原来是那人怕亭长而自愿送给亭长的礼物,并非亭长乘威所致。
C.告发亭长者认为,官吏不应该收受别人的礼物,如果收受,就是违背律条的规定,亭长收受了自己的米肉,应当向上司告发,使其受到惩治。
D.卓茂认为,不论是邻里老人,还是官吏百姓,都应该“有仁爱,知相敬”,有经纪礼义以互相往来,以顺应人情,不应死守教条,无限上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海瑞
海瑞,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日:“昨闻海瑞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日:“囊胡公按部,令所过无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隆庆元年,徐阶为齐康所劾,瑞言:“阶事先帝,无能救于神仙土木之误,畏威保位,诚亦有之。然自执政以来,忧勤国事,休休有客,有足多者。康乃甘心鹰犬,博噬兽类,其罪又浮于高拱。”人韪其言。
历两京左、右通政。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自免去。有势家朱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瑞锐意兴革,请竣昊淞、白峁通流入海,民赖其利。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扶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徐阶罢相里居,按问其家无少货。下令飙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乡以避。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怒颇兴。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勤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瑞抚吴甫年半岁。小民闻瑞去,号泣载道,家绘像寺祀之。
(《明史·海瑞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署南平教谕署:代理,暂任。
B.令老仆艺蔬自给艺:种植。
C.发橐金数千发:发放。
D.素疾大户兼并疾:憎恨,厌恶。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曩胡公按部 按部:巡查部属。
B.布袍脱粟脱粟:糙米。
C.墨者白免去墨者:贪官。
D.中人监织造者 中人:才德一般的人。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徐阶为齐康所劾②为减舆从
③豪有力者至窜他乡以避④以右昼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
A.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B.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C.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D.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足多者。
②人韪其言。
③闻瑞至,黝之。
④按问其家无少贷。
5.以下八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海瑞为官刚正不阿的一组是 ( )
①令老仆艺蔬自给②发橐金数千,纳之库
③康乃甘心鹰犬,博噬兽类,其罪又浮于高拱 ④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
⑤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⑥徐阶罢相里居,按问其家无少贷
⑦又裁节邮传冗费⑧小民闻瑞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
A.①③⑦⑧ B.②④⑤⑥
C.①④⑥⑧ D.②③⑤⑦
6.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海瑞为官生活俭朴,就连替母亲祝寿也极为俭省。
B.海瑞认为,徐阶在任职期间虽有失误,但忧勤国事,仍有值得称赞之处。
C.海瑞巡抚应天十府时,下属官员十分怕他,有的甚至自动辞职,有势之家有的黝门,有的远避他乡。
D.海瑞摧豪强,扶穷弱,因而受到小民的欢迎;裁节冗费,不让供顿,为此遭到士大夫的怨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一6题。
梅尧臣
梅尧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侍读学士询从子也。工为诗,以深远古淡为意,间出奇巧,初未为人所知。用询荫为河南主薄,钱惟演留西京,特磋赏之,为忘年交,引与酬唱。欧阳修与为诗友,自以为不及。尧臣益刻厉,精思苦学,由是知名于时。宋兴,以诗名家为世所传如尧臣者,盖少也。尝语人日:“凡诗,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矣;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也。”世以为知言。历德兴县令,知建德、襄城县,监湖州税,签书忠武、镇安判官,监永丰仓。大臣屡荐宜馆阁,受召,赐进士出身。
宝元、嘉祜中仁宗有事郊庙,尧臣预祭,辄献歌诗,又尝上书言兵。注《孙子》十三篇,撰《唐载记》二十六卷、《毛诗小传》二十卷、《宛陵集》四十卷。尧臣家贫,喜饮酒,贤士大夫多从之游,时载酒过门。善谈笑,与物无忤,恢嘲刺讥托于诗,晚益工。有人得西南夷布弓衣,其织文乃尧臣诗也,名重于时如此。
(《宋史·列传二0二》)
1.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侍读学士询从子也从子:侄子。
B.以深远古淡为意古淡:质朴淡泊。
C.以为知言知:知己。
D.尧臣益刻厉益:更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由是知名于时②名重于时如此
B.①间出奇巧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①用询荫为河南主簿 ②广用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D.①凡诗,意新语工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3.从句式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初未为人所知。②以诗名家为世所传如尧臣者。
③欧阳修与为诗友。④其织文乃尧臣诗也。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后为至也。
②大臣屡荐宜在馆阁。
③贤士大夫多从之游。
④恢嘲刺讥托于诗。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梅尧臣“诗才”的一组是 ( )
①工为诗,以深远古淡为意②用询荫为河南主簿
③欧阳修与为诗友,自以为不及④世以为知言
⑤宝元、嘉祜中仁宗有事郊庙,尧臣预祭,辄献歌诗
⑥喜饮酒,贤士大夫多从之游,时载酒过门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梅尧臣是宣州宣城人,他特别擅长写诗。他的诗,追求一种深远质朴淡泊的意境,并常于平淡中.显现出匠心独运的功力,可惜起初还不被人赏识。
B.后来,梅尧臣做了河南主簿,与名人钱惟演成为忘年之交,又与欧阳修结为诗友,在这些名人的支持下,他终于在宋代文坛上一下子出了名。
C.梅尧臣曾在德兴、建德、襄城任职,并先后担任过几任地方官。大臣们多次举荐梅尧臣担任馆阁之职,因而他受到皇帝的召试,并被赐进士出身。
D.梅尧臣喜欢饮酒,名贤及士大夫与之交往甚密,并常常带着酒到其家共享。梅尧臣十分健谈,且无所畏惧,嬉笑怒骂之情皆寄寓于诗中,晚年尤其如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刘宽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日:“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日:“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校。
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躬克责。每行县止息亭传,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熹平五年,代许训为太尉。灵帝颇好学艺,每引见宽,常令讲经。宽尝于坐被酒睡状。帝问:“太尉醉邪?"宽仰对日:“臣不敢醉,但任重贵大,忧心如醉。”帝重其言。
宽尝坐客.遣苍头市酒,迂久,大醉而还。客不堪之,骂日:“畜产。”宽须臾遣人视奴,疑必自杀。顾左右曰:“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故吾惧其死也。”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日:“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
(《后汉书·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州里服其不校校:计较。
B.灾异或见,引躬克责躬:自身。
C.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化:风俗人心的变化。
D.其性度如此度:推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故吾惧其死也②昔其用武而不终也
B.①认者得牛而还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①惭负长者,随所刑罪②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①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②而从六国破亡之言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宽无所言,下驾步归。
②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③宽尝于坐被酒睡状。
④宽尝坐客,遣苍头市酒。
4.“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
A.事物有同类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劳累你来把牛归还我,为什么还要道歉呢?
B.事物有相似之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劳累你来把牛归还我,为什么还道歉呢?
C.事物有同类的,事情也容易有错误,劳累你发现了就归还,为什么还要道歉呢?
D.事物有相似之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劳累你发现了就归还。为什么还要道歉呢?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刘宽行为宽厚仁慈的一组是: ( )
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②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③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④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
⑤宽须臾遣人视奴⑥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日:“羹烂汝手?”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④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宽为人宽厚,他不仅没有责罚那个失牛的人,反而加以宽慰,这使得他在州里赢得了声誉。
B.刘宽历任郡守,不主张用严刑峻法整治百姓。属吏有错,他只是象征性地施刑以示;羞辱,从不施加严刑。政务有了功绩,则归功于下属。
C.刘宽以德为政。他巡视属县时,对老年人谈农事和乡土之事,以示关切,对年轻人则用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教诲加以鼓励。
D.刘宽性情温和慈爱。夫人在早晨会客时让侍女故意以肉汤污其官服以试其会不会发怒,但刘宽不但神情自若,反而关心侍女烫伤了没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张元
张元字孝始,河北芮城人也。祖成,假平阳郡守。父延俊,仕州郡,累为功曹主簿。并以纯至为乡里所推。
元性谦谨,有孝行,微涉经史,然精释典。年六岁,其祖以其夏中势,欲将元就井浴。元固不肯从。谓其贪戏,乃以杖击其头曰:“汝何为不肯浴?”元对日:“衣以盖形,为覆其亵。元不能亵露其体于白日之下。”祖异而舍之。
南邻有二杏树,杏熟多落元园中。诸小儿竞取而食之。元所得者,送还其主。树陌有狗子为人所弃者,元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日:“有生之类,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是以收而养之。”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未几,乃有狗母衔一死兔置元前而去。
及元年十六,其祖丧明三年。元恒忧泣,昼夜读佛经,礼拜以祈福祜。后读《药师经》,见“盲者得视”之言。遂请七僧,然七灯,七日七夜转《药师经》行道。每言:“天人师乎!元为孙不孝,使祖丧明。今以灯光普施法界,愿祖目见明,元求代暗。”如此经七日,其夜梦见一老翁,以金鎞疗其祖目,于梦中喜跃,遂即惊觉。乃遍告家人。三日,祖目果明。
其后,祖卧疾再周,元恒随祖所食多少,衣冠不解,旦夕扶侍。及祖没,号踊绝而后苏。随其父,水浆不入口三日。乡里咸叹异之。县博士杨轨等二百余人上其状,有诏表其门闾。
(《北史·列传七十二》)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
A.莫不重其性命B.今为人所弃而死
C.昼夜读佛经D.县博士杨轨等二百余人上其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今以灯光普施法界②以金鎞疗其祖目
B.①乃以杖击其头②乃有狗母衔一死兔置元前面去
C.①祖异而舍之②诸小儿竞取而食之
D.①叔父感其言,遂许焉②其祖丧明三年.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祖父)谓其贪戏B.(张元)将欲更弃之
C.(张元)号踊绝而后苏D.(老翁)以金媲疗其祖目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涉经史,然精释典。
②将欲更弃之。
③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④其后,祖卧疾再周。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张元讲孝道的一组是 ( )
①元不能亵露其体于白日之下②元恒忧泣,昼夜读佛经
③愿祖目见明,元求代暗④衣冠不解,旦夕扶侍
⑤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②⑤ D.①③⑤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张元小时贪玩,一年夏天,因为中午炎热,他的祖父想把他放到井中沐浴,张元却坚决不肯听从。还说,“我不能把身体裸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B.张元小时候就与一般孩子不同,邻居家的杏子落在他家园中,张元拾到后,就送还给杏树的主人,而其他的小孩拾到后却自己享用。
C.张元快成年时,祖父已经失明三年,张元一直忧愁哭泣,每天早晚诵读佛经,做礼拜,以祈求神灵降福给自己的祖父。
D.张元的祖父卧病时,张元随祖父的饭量大小进食,日夜服侍在祖父身旁。祖父死后,张元悲号气绝,与他父亲一样,三天水汤不进,邻里们都感叹不已。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