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余自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其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隙:暇,空闲的时候
B.上高山,入深林,穷溪 回:曲折
C.到则草而坐,倾壶而醉 披:拨开
D.过湘江,染溪,斫榛莽 缘:攀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1)凡是州山水有异态者(2)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B.(1)攀援而登,箕踞遨(2)吾尝终日思矣
C.(1)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涯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D.(1)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始 (2)生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用来说明“西山之怪特”的一组是(      )
①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②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③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④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⑤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以下对本文有关内容和写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游众山写起,然后笔锋一转,写宴游西山给自己带来的精神愉悦,第一段对第二段起衬托作
用。
B.全文紧扣“始”字落笔,从“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到“始指异之”,再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游于是乎始”结束全文。
C.西山之怪特美和作者受到挫折却不甘沉沦的人格美相互映照,作者的“情”与西山的“景”完全融
为一体,最后达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境界。
D.作者陶醉于西山风景的“怪特”之中,不觉“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作者醉倒山中,无法行走,

以致天黑了还没有能够回去。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邈,字彦思,临江清江人,唐宗室宰相适之之后。少有才略,以父任为太庙斋郎,擢通判河间府。以迕蔡京、童贯,迁知霸州,为辽国贺正副使。还,贯将连金人夹攻契丹,呼邈至私第,以语动之,使附己。邈言契丹人未厌其主,因教贯阴佐契丹以图金人。贯不能用,乃乞致仕。叹曰:“国家祸乱自兹始矣!”
金人犯京师,诏趣入见,邈慨然复起就道。既至,会姚平仲战不利,京师震动。上问御敌奈何,邈言:“胜负兵家之常势,陛下无过忧,第古未有和战不定而能成功者。”因言:“种师道宿将,有重名,二敌所畏。朝廷自主和议,而尽以诸道兵畀师道,视敌为进退。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使见可击而进,胜固社稷之福;不胜,亦足使敌知吾将帅有以国为任者。”上称善。
守真定,兵不满二千,钱不满二百万,自度无以拒敌,乃谕民出财,共为死守。民恃邈为固,不数日,得钱十三万贯、粟十一万石,募民为勇敢亦数千人。金人至,邈乞师于宣抚副使,且间道走蜡书上闻,皆不报。城被围,且战且守,相持四旬。城破,邈巷战不克,将赴井,左右持之不得入。斡离不胁邈拜,不拜,以火燎其须眉及两髀,亦不顾,乃拘于燕山府。
金人问曰:“集民兵击我,谓我为贼,何也?”邈曰:“汝负盟,所至掠吾金帛子女,何讳吾言敌?”不能屈。久之,欲以邈知沧州,笑而不答,且说之曰:“汝不以此时归二帝及两河地,岁取重币如契丹,以为长利,强尚可恃乎?”金人讳其言,命邈被发左衽,邈愤,诋毁甚力。金人大怒,遂遇害。将死,颜色不变,南向再拜,端坐就戮。燕人为之流涕。
(选自《宋史·忠义传》,有删节)【注】①完颜斡离不,金太祖第二子。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迕蔡京、童贯,迁知霸州迕:触犯。
B.趣入见趣:急速。
C.巷战不克克:能够。
D.讳吾言敌讳:忌讳。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邈有“才略”的一组是()
①因教贯阴佐契丹以图金人②国家祸乱自兹始矣
③邈慨然复起就道④尽以诸道兵畀师道,视敌为进退
⑤以火燎其须眉及两髀,亦不顾⑥邈愤,诋毁甚力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贯曾有联合金人夹击契丹的计划,并召李邈到私人府第谋划这件事,但李邈认为契丹百姓尚未厌弃自己的君主,时机尚不成熟,因此不赞成。
B.金人进犯京师,李邈建议皇上不能在战与和之间摇摆不定,应该早作决断,放弃和谈,把全部兵权都交给老将种师道,和金人决一死战。
C.李邈守卫真定,充分调动百姓的力量,坚守了一个多月。城池被攻破,仍顽强抵抗。被俘后,也能保持民族气节,坚决不向金人臣服。
D.金人想收买李邈,以官职相诱,没有成功。逼李邈改变宋人的服饰装扮,又被李邈义正辞严地斥责。李邈被杀害之时,燕地的百姓也为他流泪。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邈乞师于宣抚副使,且间道走蜡书上闻,皆不报。
②颜色不变,南向再拜,端坐就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报刘一丈书
(明)宗臣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私之。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裾,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抵暮,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何客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
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内之。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亡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闻者亦心计交赞之。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
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哉,以此常不见怡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守分尔!”长者闻此,得无厌其为迂乎?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至于长者之抱才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天之与先生者甚厚,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幸宁心哉!
(选自《四库全书》本《宗子相集》)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不才益将何以焉②士不敢弯弓而
B.①自相公家来②始还家门
C.①道经其门②道芷阳
D.①乡园多②大人嫌迟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前所受赠金者出②于其身也,耻师焉,惑矣
B.①长者之抱才困② 秦王与群臣相视
C.①以此常不见怡长吏②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D.①袖金私之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塞忠谏之路也

以下句子体现进谒者曲意逢迎或权贵倨傲做作丑态的一组是()
①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②惊走匍匐阶下
③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④主者故不受,则固请
⑤某也贤,某也贤⑥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④⑥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送石昌言为北使引
苏洵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以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为文,中心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①,乃为天子出使万里之外强悍不屈之虏庭,建大旆②,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
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自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③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成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况于夷狄?请以为赠。
注:①两制:宋指翰林和中书两部门。②大旆:大旗。③介马:披甲的战马。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察其意甚恨恨:遗憾
B.又以亲戚故,甚狎狎:亲近
C.吾始数岁,未学也始:开始
D.说大人,则藐之藐:轻视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篇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作者在文中表现出了对石昌言官场有为及出使虏庭的赞叹。
B.文章后半部分属劝慰之辞,借彭任随富公出使的事例及孟子的言论,提醒石昌言千万不要被虏庭的气焰所惑而有辱使命。
C.文章前半部分着重叙述了石昌言与作者家的渊源,及几十年来他对作者学业上的关心、勉励和影响,流露出作者的感激之情。
D.作者在文中描写了石昌言出使虏庭时出京的盛况,“从骑数百,送车千乘“,流露出对这种富贵排场的反感。

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成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
B.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成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
C.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成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
D.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成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4分)
译:
(2)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4分)
译:
(3) 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4分)
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僚吏郑陶、饶奭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之归化卒,皆故时群盗。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概不答。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加直集贤院。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
召修起居注。欧阳修后至,朝廷欲骤用之,难于越次。概闻,请郡,除天章阁待制,修遂知制诰。逾岁,概始代之。苏舜钦等以群饮逐,概言:“预会者皆馆阁名士,举而弃之,觖士大夫望,非国之福也。”不报。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帝欲加罪,概曰:“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擢枢密使、参知政事。数以老求去。
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以太子少师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神宗赐诏曰:“请老而去者,类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元丰六年薨,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谥曰康靖。
概秉心和平,与人无怨怒。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议者以比刘宽、娄师德。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欧阳修遇概素薄,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修得解,始服其长者。
(《宋史·赵概传》,有删节)
注:①奭(shì):盛大的样子。②请郡:指古代京官请求外放,任州郡长官。③觖(jué):因不满意而怨恨。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太子少师致仕致仕:官员退休
B.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省阅:审视阅览
C.概独抗章明其罪抗章:向皇帝上奏章
D.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报怨:同“抱怨”

以下全都表现赵概是一位“长者”的一项是()

A.①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②概闻,请郡,除天章阁待制
B.①今黜之,何以示天下②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
C.①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②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
D.①诰死,恤其家备至②概独抗章明其罪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州属官郑陶、饶奭把持郡里事务,并编造流言说士兵得到饷米都是陈旧腐烂之米。后来赵概斩杀了从容州驻地逃归的士卒,并趁机查办了陶、奭二人。
B.赵概编修起居注在先,欧阳修是后来被召编修起居注的,朝廷想破格任用欧阳修,但难在不好超越次序进行提拔。赵概知道后,虽然心有不快,但仍主动请求外放任郡官来让贤。
C.官员因年老辞官回家后,一般都是唯恐自己的一些说辞、议论等传到朝廷而获罪,但赵概即使退居在家,却依然能够忠耿尽职,编写《谏林》来提醒皇上注意纳谏。
D.赵概秉性平和,与人无怨怒。虽然在一些事情上表面上像是没有说什么,但暗地里做了不少对别人有利的事情,连一直对赵概冷淡的欧阳修最终也为之折服。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
(2)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周节妇传
宋濂
周节妇,姓赵氏,名淑。父孟德,有文学,生二女,节妇长且贤。尤爱之,授《论语》《孝经》《列女传》,皆能通其义。年十八,求宜婚者,得同邑周本恭,归焉。始归而姑卒,既而,舅及兄公、姒氏亦相继死。兄公子宗显尚幼,节妇相夫饬丧,治葬咸尽礼,育宗显如子,归十一年,生三男:宗善、宗祚、宗政。宗政始生时,天下大乱,夫婴疾甚,恐不起,顾节妇曰:“今兵革四兴,嗣子单弱如此,我死尔能自保乎?”节妇啮指流血,泣曰:“天在斯,吾有不能保孤儿者,天实诛之!”夫卒,节妇年二十九,号泣,泣间,含食哺诸儿,不暂出户限。
明年,国朝与伪吴分邑拒战,两兵交焚掠,家资无纤毫存,节妇抱儿及宗显从一媵出,走匿。惟持田籍,以行深山穷谷间,饥饿颠踣,削木肤,采藜藿以食。或劝之曰:“呱呱者何足恃,奚为自苦也?”节妇怒,不与言,剪鬓发示之,厉色峻辞,使人莫敢近。
兵完而归,富民侵主,其田殆尽,节妇持田籍与辩,卒赖以完。知州田若赋高其行,欲上其事于朝。节妇力辞不愿,乃复其家,节妇感泣,日治麻缕为布帛,以继乏绝。市诗书,教诸子,夜焚松脂于室,坐诸子两旁而口授之。或怠睡首俯,辄笞咄不少恕。及长,遣从名师游,所友善士相过则喜,为之置酒;否则,愤叹竟日。
节妇以兄公早殁,惟宗显存,为之婚娶,先于己子,羞服与诸子同,人不知辨。诸子逊悌,皆有士行。宗祚入为太学生,以文行称,人咸谓节妇善教所致云。
(选自《宋濂散文选》,有改动)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疾甚 婴:缠绕 B.乃其家复:恢复
C.诗书,教诸子市:购买 D.服与诸子同羞:食物

下列句子中,表现节妇“善待兄公之子”和“困苦不改其节”的一组是( )
①育宗显如子②不暂出户限
③含食哺诸儿④为之婚娶,先于己子
⑤剪鬓发示之⑥日治麻缕为布帛,以继乏绝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节妇符合礼法的品行是从公婆和丈夫的哥哥嫂子去世后,在办理丧事及养育宗显等事情中逐渐显现出来的。
B.周节妇的丈夫在病重时担心孩子孤弱,生活难以维持,恐怕妻子改嫁,而节妇咬指出血,发誓一定要保全孩子。
C.战乱中,节妇和孩子们到处奔逃躲避,尽管忍饥挨饿,吃树皮野菜,也带着自家田地簿册 ,足见节妇虑事周全。
D.在对待个人声誉上,节妇对知州的好意极力推辞;在教诲孩子读书上,是稍有懈怠就打板子呵斥,毫不宽恕。

把下列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劝之曰:“呱呱者何足恃,奚为自苦也?”
(2)及长,遣从名师游,所友善士相过则喜,为之置酒;否则,愤叹竟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