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蒋偕字齐贤,华州郑县人。幼贫,有立志。父病,尝到股以疗,父愈,诘之日:“此岂孝邪?”曰:“情之所感,实不自知也。”举进士,补韶州司理参军,以秘书省著作佐郎为大理寺详断官。
密州豪人王澥使奴杀一家四人,偕当澥及奴皆大辟。宰相陈尧佐欲宽澥,判审刑院宋庠与偕持之不从,偕以是知名。
陕 西 用 兵 数 上 书 论 边 事 迁 秘 书 丞 徙 原 州 边 民苦属户为钞盗 偕得数 辈腰 斩境 上盗为息迁北作坊使兼本路钤辖。明珠、康奴诸族数为寇,偕潜兵伺之,斩首四百,擒酋豪,焚帐落,获马、牛、羊千计。所俘皆刳割磔裂于庭下,坐客为废饮食,而偕语笑自若。
湖南蛮唐和内寇,徙潭州钤辖。贼平,徙冀州。坐擅率粮草,降知霸州。逾年,徒恩州,领韶州刺史。属兵粮乏绝,朝廷方募民入粟,增虚直,给券诣京师射取钱货,谓之交钞,患未有应令者。偕使州仓谬为入粟数,辄作钞,遣属官持至京师转贸,得缗钱以补军食。为御史弹奏,降知坊州。
侬智高反,除宫苑使、韶州团练使,为广南东西路钤辖。贼方围广州,偕驰传十七日至城下。战士未集,会侬智高徙军沙头,安抚杨畋檄偕焚粮储,退保韶州。命未至,军次贺州太平场,贼夜入营,袭杀之。
初,偕入广州,即数知州仲简曰:“君留兵自守,不袭贼,又纵步兵馘平民以幸赏,可斩也。”简日:“安有团练使欲斩侍从官?”偕日:“斩诸侯剑在吾手,何论侍从!”左右解之,乃止。卒以轻肆败。
(选自《宋史.蒋偕传》,有删改)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陕西用兵数/上书论边事/迁秘书丞/徙原州/边民苦属户/为钞盗偕得数辈/腰斩境上盗/为息/ | 
| B.陕西用兵数/上书/论边事迁秘书丞徙原州/边民苦/属户为钞盗/偕得数/辈腰斩境上盗/为息/ | 
| C.陕西用兵/数上书论边事/迁秘书丞/徙原州/边民苦属户为钞盗/偕得数辈/腰斩境上/盗为息/ | 
| D.陕西用兵/数上书/论边事迁秘书丞/徙原州边民/苦属户为钞盗/偕得数/辈腰斩境上/盗为息/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磔裂”是古代一种酷刑,指车裂处死,行刑的方式是把肢体分裂,后来也指凌迟处死。 | 
| B.“州仓”在文中是指京师储存粮食的仓库,其支付职能有四项:兵饷、官禄、平准、赈贷。 | 
| C.“刺史”是古代官名,自汉设立,本为监察郡县的官员,宋元以后沿用为一州长官的别称。 | 
| D.“缗钱”是指把一千文钱串在一起的成串铜钱,汉代作为计算税课的单位,后泛指税金。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蒋偕为人至孝,行事出人意表。他在父亲生病的时候,割下自己腿上的肉来为父亲配药,事后还恳切地回答了父亲对于他的这一举动提出的质疑。’ | 
| B.蒋偕心狠手辣,对敌不择手段。他在边境捕了强盗后,使用腰斩的酷刑。明珠、康奴各族寇作乱时,他带兵镇压,后来把俘虏全都“磔裂”。 | 
| C.蒋偕施政灵活,有时擅作主张。他在兵卒粮饷不足的时候采用灵活的措施来筹措,但他没有把握好政策的标准和筹措方式,这给他带来负面影响。 | 
| D.蒋偕平乱有功,敢于秉持正义。朝廷多次派他到发生战乱的地方,他也多次平息事态;他不能容忍戕害平民邀功请赏的行为,几乎杀掉肇事官员。 |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宰相陈尧佐欲宽潞,判审刑院宋庠与偕持之不从,偕以是知名。
(2)命未至,军次贺州太平场,贼夜人营,袭杀之。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以下问题。(16分)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俗自为报私仇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盍余、属庸将兵围楚之潜(水名);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盍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介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史记·刺客列传》)”/”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2分)
 1) 善客待之
 2) 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 翻译下列语句。(6分)
 (1)
 1)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2)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2)吴王阖闾能立王成事的原因有哪些?(4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群臣怪之怪:奇怪 | 
| B.卒起不意卒:突然 | 
| 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掷击 | 
| D.被八创被:遭受 | 
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图穷而匕首见 因人之力而敝之 | 
| B.而乃以手共搏之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 C.箕踞以骂曰 阙秦以利晋 | 
| D.卒惶急不知所为 | 
君亦无所害下列对所选文段内容所作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选文生动地描绘了荆轲与秦王正面交锋,可谓波澜迭起。这一部分依次可概括为:“厚遗蒙嘉——顾笑舞阳——廷刺秦王——倚柱笑骂”等四个情节。 | 
| B.献图时,年十二就杀人的秦武阳竟然“色变振恐”,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荆轲临危不惧,语意圆转,既化解了危机,又颂扬了秦王的威风,使秦君臣上下疑窦冰释。 | 
| C.朝廷上,荆轲“取、奉、发、把、揕、逐”,连续进击;秦王则“惊、起、绝、拔、操、急”,手足无措,正面表现出荆轲的勇武,同时刻画出秦王无能的形象。 | 
| D.廷刺部分多用急促短语,渲染出紧迫的气氛,突出了行刺的紧张。作者以群臣的惊愕、左右的惊呼,衬托了荆轲的英雄虎胆,最后绘形传神,突出了荆轲的视死如归。 | 
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
 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乃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
 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阵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及薨,赐谥曰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汉为人质厚少文文:有文采 | 
| B.汉乃勃然裹创而起创:伤口 | 
| C.而使人谢城中谢:谢罪 | 
| D.汉乃召诸将厉之曰厉:勉励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 A.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 
| B.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 
| C.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 
| D.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吴汉为人质厚少文,一经召见,便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信任。并于建武二年,被封为广平侯。 | 
| B.吴汉趁着胜利,进逼广都,违背皇帝不得与刘尚分兵的告诫,导致被谢丰等人围困,与敌人大战一天后,军队失败,逃入营垒。 | 
| C.吴汉善于听取部下的正确意见,当将领们提出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时,吴汉接受了他们的意见,并着力鼓舞士气,最终打败敌军。 | 
| D.他对家人要求严格,出征归来得知妻儿在家购买田宅后,责备了他们,并把这些田宅全部分给了自己的兄弟以及外家。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
 (2)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王不听。
 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毋置之,吾已决矣!”母因曰:“即如有不称,妾请无随坐。”赵王许之。
 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军,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出兵击秦师。武安君佯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括乘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又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武安君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
 秦王闻赵食道绝,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兵及粮食。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
 九月,赵军食绝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急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赵括自出锐卒搏战,秦人射杀之。赵师大败,卒四十万人皆降。
 武安君曰:“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节选自《资治通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廉颇易与,且降矣与:对付 | 
| B.奢不能难难:反驳,质问对方 | 
| C.妾请无随坐坐: 坐下 | 
| D.张二奇兵以劫之张:布置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以其无礼于晋 | 
| B.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因人之力而敝之 | 
| C.军吏无敢仰视之者是寡人之过也 | 
| D.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第Ⅰ卷文言文中,传主赵括熟谙兵法,为什么招致惨败?请从赵括自身方面简要分析。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限画8处)
 汉成帝幸赵飞燕,飞燕谗班婕妤祝诅,于是考问。辞曰:“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善尚不蒙福为邪欲以何望若鬼神有知不受邪佞之诉若其无知诉之何益故不为也。”翻译课内句子两句。(共8分)
 (1)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今太子迟之,请辞决也!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段断句。(限8处)
 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学知古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