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材料一:【图说历史】
注:慕尼黑会议助长了法西斯侵略,加速了“二战”的爆发。雅尔塔会议协调了消灭法西斯的行动,加速了“二战”的结束。
材料二:【史现历史】
材料三: “各国(指26国)保证以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者······”
材料四:【论从史出】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史实: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数据
参战国家 |
卷入人口 |
参战人数 |
军队伤亡 |
平民伤亡 |
物资损失 |
61个 |
17亿人 |
1.1亿人 |
5000万人以上 |
9000万人 |
4万亿美元 |
材料五:【历史启迪】胡锦涛出席俄卫国战争60周年庆典时表示,60年前,法西斯侵略者发动的侵略战争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浩劫。包括苏联和中国在内的60多个国家,近20亿人被卷入这场战争。在那场正义与邪恶殊死搏斗的战争中,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团结一致,英勇奋战,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人类的尊严,赢得了世界和平。
请回答:
问题一:阅读材料一的两个图片,回答上述图1反映的事件把什么政策推到顶峰?图2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推动了哪一国际组织的产生?你从两图所示会议中得到的最主要的启迪是什么?
问题二:材料二中的历史事件对二战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问题三:材料三出自于26个国家签署的什么文件?它的签署有何重大意义?你能说出材料二和材料三是什么关系吗?
问题四:阅读材料四中的数据,分析有关“二战”的史实,你能得出“二战”影响的什么结论?
问题五: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五中“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团结一致”,组成一个什么组织?1944—1945年,反法西斯国家为打败法西斯国家而进行了哪些合作?(两例即可)回顾历史人类历经两次世界大战浩劫,你得到什么启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器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材料二: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发明
材料三: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轰鸣声,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之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问题一: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中“生产的革命”指什么?为什么说“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问题二: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中的重要发明分别属于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材料中图D的发明创造是哪种新能源或新动力的应用?
问题三:材料二中的图C的发明家是谁?图C、图D所处的历史时期的时代标志是什么?从经济结构上看,材料共同反映人类社会进入到了什么时代?
问题四: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回答:材料说明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什么问题?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正确区分改革和革命。改革强调在原有基础之上对事物进行革新,通过吸收新鲜事物来充实和完善旧基础,使其不失时代性和先进性。革命则是对原事物的彻底否定和打击,从而建立新的事物。同时,在阶级社会里,杰出人物是一定阶级的代表,他们从属于一定阶级,他们的历史作用同他们所代表的那个阶级的历史作用是分不开的。
材料一: 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成为拥有私户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地主领地上现存的秩序应维持到应有的准备工作完成,新办法开始实行为止。
——《解放农奴宣言》
材料二:图A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图B,沙皇在“文明”的口号下,把大批的反对者流放到西伯利亚。
材料三:有人认为,拿破仑对外战争具有双重性,进步的和反动的,反干涉的和侵略的,文明的和野蛮的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充矛盾又复杂的整体……他的军队把法国风尚思想和较先进的文明带到了欧洲各地,欧洲的陈旧基础被彻底动摇.
材料四: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习惯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因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日本政治史》
问题一: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中的“新办法”指的是俄国历史上什么重大事件?材料中“农民……成为拥有私户的完全自由的农民”是什么意思?该法律颁布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问题二: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中“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说明了什么?材料中“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又是为什么? 图—5说明了什么?材料中的沙皇指的是谁?
问题三:结合材料三回答:拿破仑对外战争中的“反干涉”指的是什么?
“欧洲的陈旧基础被彻底动摇”的含义是什么?拿破仑在对内统治中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问题四: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回答:材料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材料体现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该事件对日本近代化进程有何重大意义?
主题为“世界联成一体”的历史活动课上,一个小组的同学向其它同学展示了四幅选自历史教科书上的图片:
(1)他们提出挑战,请其他组同学派出一个代表,上台回答他们的问题。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员,你能顺利完成这场挑战吗?
(1)首先,他们要求同学写出以上四幅图片内容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名称?
图1:图2:
图3:图4:
(2)接着,他们要求上台的代表任选一幅图,然后说出图中人物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你会选哪一幅呢?(请注明你选择的人物,再作答)
(3)最后,他们请每个组的代表说出这些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请你也按以下提示,选出其中一组进行简要说明。(提示:图1与图2;图2与图3;图3与图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林肯在1858年一次演说中说:“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确期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变成另一种东西。”
材料二:①废藩置县,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②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实行地税改革;③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④模仿西方国家,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和警察制度。
材料三:宣布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赎金比地价还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三可知,分别是哪次改革的内容?
(2)这两次改革的主要相同点有哪些?
(3)文中的“房子”在这里比喻的是什么?
(4)“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分别指南方和北方哪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
(5)什么事件结束了这两种经济制度并存的现象?在此期间,林肯政府颁布了哪两个重要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