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乙】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 “兵固天下之狙① 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②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王曰:‘然。’‘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③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
注:①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 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 ③孟贲(bēn):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①长跪而谢之( ) ②寡人谕矣( )
③亲尝教以兵( ) ④许由无天下之累(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②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请分别概括唐雎和郑同的性格特点。
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劝谏方式有何不同?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孔)祯,高宗时为苏州长史。曹王明为刺史,不循法度,祯每进谏。明曰:"寡人天子之弟,岂失于为王哉!"祯曰:"恩宠不可恃。 "明不悦。明左右有侵暴下人者,祯捕而杖杀之。明后果坐法,迁于黔中,谓人曰:"吾愧不用孔长史言,以及于此!"
(选自《旧唐书•文苑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 循法度(遵照)
B.恩宠不可 恃(倚仗)
C.祯捕而 杖杀之(用杖刑)
D.以 及于此(比得上)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
(3)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孔祯是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岂不诚大丈夫哉/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不得志/寻向所志
C.此之谓大丈夫/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威武不能屈/猥自枉屈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结合选文,概括孟子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盛唐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全盛时期。山水诗清新闲雅,空灵淡泊。孟浩然的《春晓》借雨后的落花抒写淡淡的怜惜,王维的《竹里馆》借竹林的幽静表现内心的澄明。边塞诗雄浑开阔,悲壮高亢。高适的《别董大》写挚友离别,洋溢着前程万里的信心;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绘塞外奇观,表现雪中送客的不舍和为国戍边的豪情。山水诗派的牧歌情调与边塞诗派的英雄气魄,构成了盛唐诗坛的别样风貌。
(I)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8个字。
(2)根据材料内容,完成下面的对偶句。
田园骚客寄情山水, , ;
边塞诗人放歌风雪,《别董大》诉说离情,抒发戍边人豪迈雄心。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①澭水。澭水暴溢,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②其先表之时,可导③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注】①表:做标记。 ②向:原先,原来。 ③导:引导渡河。根据上下文推断加横线词的意思:
荆人欲袭宋()荆人弗知()
澭水暴益()循表而夜涉()用自己的话说说荆人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 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 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书名),作者是清代作家_____________(人名)。
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
①私拟作群鹤舞空()②项为之强()
③鞭数十()④果如鹤唳云端()下列加横线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故时有物外之趣余忆童稚时 | B.物外之趣昂首观之 |
C.以丛草为林二虫尽为所吞 | D.舟已行矣,而剑不行而忘操之 |
翻译下列句子: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写了几件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本文后,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像作者一样富有情趣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