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型蒸汽机的出现,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历史已经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材料二 ……在电力的运用上,电报、电话、电灯、电梯、电影放映机等新兴电器相继问世,电报电话公司.电影公司等企业纷纷建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及的“新型蒸汽机”是谁改进的?举出一例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式交通工具。
(2)材料二中的电报、电话等新兴电器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就?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发明是什么
(3)以上两次工业革命分别把人类带入什么时代?
(4)谈谈两次工业革命证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让我们穿越历史时空,回到古代中国,感受古老的东方文明吧。
(1)假如你来到战国时的秦国,商鞅变法后的一个农民,因为你的辛勤劳作,打得粮食很多,获得政府的奖励,这种奖励是。 |
(2)假如你是西汉著名的大儒学家董仲舒,看到社会上各种思想流传,特别混乱,不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你给当时皇帝的建议是 |
(3)假如你来到了唐朝都城长安,或许可以看到许多日本来华的使团(填名称),后人一般把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局面称之为。 |
(4)北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假如你来到北宋会发现,平民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开始应用于航海。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 |
(5)穿越历史时空,来到明朝,你可以看到明太祖朱元璋设置,对臣民进行监督,这是明朝空前强化的表现。 |
(6)如果你来到清朝,会在(填地名)遇到不同国籍的外国商人,还可以阅读到标志我国古典小说高峰的文学作品是。 |
请在横线上依次填写好相关内容:
(1)(2)
(3)、(4)、
(5)、(6)、
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让我们沿着科技发展的轨迹,完成下面探究任务。
材料一蒸汽机能够提供巨大的动力,资本家可以用一台蒸汽机推动许多台机器,雇用更多的工人,组织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工厂制度兴起;工业城市也开始逐渐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材料二 1830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点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9世纪90年代起,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人类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得益于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材料三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的这场革命的各项技术都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战略性、时效性、风险性强的新技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革命与社会结合的比过去的技术革命要紧密得多。科学研究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发展到国家规模,甚至国际规模。例如,美国的“曼哈顿工程”和“星球大战计划”,中国的的863计划都是国家规模的科研行动;尤里卡计划,太空合作行动,国际原子能机构更是国际间的合作。
——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四
说明:图1伦敦警察手持火把在大雾中指挥交通,图2墨西哥湾原油泄漏后垂死挣扎的海鸟,图3 工业废气对大气的污染,图4核电站爆炸后的切尔诺贝利变为鬼城。
请回答:
(1)工业革命中创制改良蒸汽机的是谁?根据材料一分析改良蒸汽机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内燃机车和飞机的发明者是谁?根据材料二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能源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这场革命”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认识。(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这项很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黑人奴隶面前……《解放宣言》的签署预示着备受煎熬的漫漫长夜结束了,令人欢欣鼓舞的黎明到来了。”
───摘自马丁•路德•金1963年8月的演说
材料三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一个高峰发生在十八世纪初以后的彼得大帝至叶卡捷琳娜时期……第二个高峰发生在亚历山大二世统治时期,l861年改革是当下受到高度关注的一次自由主义导向的改革……第三个高峰也就是前苏联时期。
——冯绍雷《普京和俄国政治》
材料四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19世纪中后期的日本,一方面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请回答:
(1)19世纪中期,面对历史发展的潮流,美国、俄国和日本都出现了社会危机。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出三国面临的主要社会危机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中“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指的是谁?“《解放宣言》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黑人奴隶面前”在当时发挥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二个高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2分)
(4)19世纪“日本全面学习西方”在经济上和生活习惯上有何重大措施?“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突出表现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19世纪中期美、俄、日解决社会危机的办法反映了当时怎样的世界潮流?
近代化——是中国近百年来历史发展的重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洋务运动把“近代工业导入中国,开始了中国的机器时代”,使中国在工业近代化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然而,如众所周知,洋务运动既未能使中国强,也未能使中国富……甲午战争的失败,最终宣告了这一运动的破产。
——谢石敏《世界经济大战》
材料二 “广开言路,裁撤冗员,精简机构;……,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戊戌变法内容
材料三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一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中国近代史》上
材料五俄国——苏联——俄罗斯联邦,无论是昨天和今天,甚至明天,都是中国最大的近邻。……“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马克思主义”,走十月革命的的路,建立苏维埃政权,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繁荣富强,这个理想激励着几代中国人为之不惜抛洒热血。
——张建华:《俄国史·自序》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中洋务运动“使中国在工业近代化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这句话的理解。
(2)戊戌变法是近代化的重要探索,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教育方面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你认为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三民主义”是近代历史上哪一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有人认为这一历史事件使20世纪的中国历史发生了第一次巨变,请说出其主要理由。
(4)材料三中“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指的是什么?你对这场运动有何评价?(2分)
(5)有人认为“1927年中国革命既走了十月革命的路,也走了中国自己的路”,请各举一例史实说明。中国人民 “当家作主”是以什么历史事件为标志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用行政命令来治理国家,制定相应的刑法,人们虽然想到免于刑罚,但还不能从心理上想到犯罪是可耻的;以道德来治理国家,以礼仪规范来约束百姓,人们就会有了耻辱之心,并且知道如何遵守规矩。”) ……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
——《论语》
材料二孔子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孔子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孔子还修诗、书,订礼、乐,赞易而作春秋,此所谓六经。其先皆官书也,经孔子之手而流布于民间。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故中国之教,得孔子后而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自秦以来,垂二千年,虽百王代兴,时有改革,然观其大义,不甚悬殊。譬如建屋,孔子奠其基,秦、汉君营其室。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是怎样把官府教育传播到民间的?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作者认为“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的主要原因。
(4)材料三作者对汉武帝持肯定态度,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5)你认为作者评价孔子、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