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苏 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 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以陷于大难,乃欲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在以处之矣。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注:①黾勉(mǐn miǎn):努力。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然其诗而实绮质:质朴
B.自谓不甚渊明愧:惭愧
C.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违背
D.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悔改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
B.独喜为诗,精深华妙
C.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
D.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置家罗浮下/不见老人衰惫
B.追和古人,则始东坡/然吾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
C.每家贫/乃欲桑榆之末景
D.然诗质而实绮/自托于渊明,谁肯信之

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子瞻是苏轼的字。古人除了名和字外,还有别号。别号是名和字以外的称号。古时,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字,而称其别号。
B.谪居指古代官吏被贬官降职到边远外地居住。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句中谪居与本文意思相同。
C.“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句中“诸人”分别指曹植、刘祯、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他们中有两人是建安七子。
D.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引用苏轼的话介绍他追和陶诗的情况,着重谈了他晚年谪居儋耳、深服渊明、并立志学陶的原因。
B.苏辙对苏轼的上述情况略加评论,其中说到了苏轼半生为官,频遭屈辱而不知悔,议论中流露出对其兄遭遇的不平之慨。
C.苏轼认为陶诗的艺术特点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认为陶渊明的人是“性刚才拙”,自己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D.这篇序言引用苏轼的原话来介绍其创作动机等相关情况,这种写法有利于缩短读者与苏轼的距离,让人感到亲切可信。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B.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C.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D.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把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
②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③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各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相应的题目
则天朝,或辄罗告其主,以求官赏。润州刺史窦孝谌妻庞氏,为其奴告夜醮,敕御史薛季旭推之。季旭言其咒诅,草状以闻,先于玉阶涕泣不自胜,曰:“庞氏事状,臣子所不忍言。”则天纳之,迁季旭给事中。庞弃市,将就刑,庞男希瑊诉冤于侍御史徐有功,有功览状曰:“正当枉状。”停决以闻。三司对按,季旭益周密其状。秋官及司刑两曹既宣覆而自惧,众迫有功。有功不获申,遂处绞死。则天召见,迎谓之曰:“卿比按,失出何多也?”有功曰:“失出,臣下之小过;好生,圣人之大德。愿陛下宏大德,天下幸甚!”则天默然久之,曰:“去矣!”敕减死,放于岭南。月余,复授侍御史。有功俯伏流涕,固不奉制。则天固授之,有功曰:“臣闻鹿走于山林,而命悬于厨者何也?势使然也。陛下以法官用臣,臣以从宽行法,必坐而死矣。”则天既深器重,竟授之,迁司刑少卿。时周兴、来俊臣等罗告天下衣冠,遇族者数千百家。有功居司刑,平反者不可胜纪,时人方之于定国,中宗朝,追赠越州都督,优赐其家,并授一品官。开元初,窦希瑊外戚荣贵,奏请回己之官,以酬其子。
[注]醮:祭祀。失出:判案错误或罪重罚轻。与失入相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敕御史薛季旭推之推:审理
B.秋官及司刑两曹既宣覆而自惧宣:宣布君王的诏谕
C.卿比按,失出何多也比:等到
D.迁司刑少卿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
2.对下列“以”字用法的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或辄罗告其主,以求官赏②季旭言其咒诅,草状以闻③有功览状曰:“正当冤状。”停决以闻④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遇族者数千百家 B.庞弃市,将就刑
谁得而族灭也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C.季旭言其咒诅,草状以闻 D.有功俯伏流涕,固不奉制
庞氏事状,臣子所不忍言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①辄罗告其主②必坐而死矣
A. ①常常编造罪名,告发主人
②一定会受此连累而死
B. ①常常编造罪名,告发主人
②这样会坐而待毙的
C. ①常常到处告发他们的主人
②一定会受此连累而死
D. ①常常到处告发他们的主人
②这样会坐而待毙的
5.选出全部表示徐有功执法公正宽仁的一组
①有功览状曰:“正当冤状。”停决以闻②有功不获申③有功俯伏流涕,固不奉制④臣闻鹿走于山林,而命悬于厨者何?势使然也⑤有功居司刑,平反者不可胜纪
A. ①②⑤B. ③④⑤C. ①③⑤ D. ②③④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御史薛季旭在处理庞氏一案时,为了迎合武则天,故意制造冤情,致使庞氏被判死刑。
B.在即将行刑时,庞氏的儿子窦希瑊向徐有功诉冤,徐有功停止行刑,奏明朝廷。但三司对案时,由于薛季旭把诉状编造得更加周密,秋官和司刑两曹又怕翻案后受连累,徐有功没有申辩的机会,终于铸成错案。
C.徐有功未能挽救庞氏,并因此受了连累,后来由于他在武则天面前据理力争,武氏也对自己纵容小人罗织罪名,滥杀无辜的做法有所悔恨,徐有功方才免于一死,最后被流放到岭南。
D.徐有功执法公正宽仁,得到武则天的理解,侍御史一职免而复授。徐有功因深受武则天器重,后又升任司刑少卿,在任期间,徐有功为许多人平反了冤假错案,时人把他比做汉代执法名臣于定国。

阅读下列各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相应的题目
羊续,字兴祖,太山平阳人也。其先七世两千石卿校,祖父侵,安帝时司隶校尉;父儒,桓帝时太常。续以忠臣子孙拜郎中,去官后,辟大将军窦武府。及武败,坐党事禁锢十余年,幽居守静,及党禁解,复辟太尉府,四迁为庐州太守。后扬州黄巾贼攻舒,焚烧城郭,续发县中男子二十以上,皆持兵勒陈,其小弱者,悉使负水灌火。会集数万人,并势力战,大破之,郡界平。后安风贼戴风等作乱,续复击破之,斩首三千余级,生获渠帅,其余党辈原为平民,赋与佃器,使就农业。
中平三年,江夏兵赵慈反叛,杀南阳太守秦颉,攻没六县。拜续为南阳太守,当入郡界,乃羸服间行,侍童子一人,观历县邑,采问风谣,然后乃进。其令长贪洁,吏民良猾,悉逆知其状,郡内惊竦,莫不震慑,乃发兵与荆州刺史王敏共击慈,斩之,获首五千余级,属县余贼并诣续降,续为上言,宥其枝附。贼既清平,乃班宣政令,候民病利,百姓欢服。时权豪之家多尚奢丽,续深疾之,常敝衣薄食,车服羸败。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续妻后与子秘俱往郡舍,续闭门不内,妻自将秘行。其资藏唯有布衾、敝衤氐 衤周,盐、麦数斛而已。顾敕秘曰:“吾自奉若此,何以资尔母乎?”使与母俱归。
[注] 衤氐 衤周:汗襦,短衣。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皆持兵勒陈陈:陈列
B.宥其枝附 枝附:随从的人
C.乃羸服间行间:从小道
D.候民病利 病利:兴利除害
2.比较下列句子中:“为”、“与”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四迁为庐江太守 ②续为上言 ③赋与佃器,使就农业 ④乃发兵与荆州刺史王敏共击慈
A.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D. 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续以忠臣子孙拜郎中 B.及党禁解,复辟太尉府
C.其余党辈原为平民 D.赋与佃器,使就农业
4.对下列句子在文中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及武败,坐党事禁锢十余年②属县余贼并诣续降
A.①等到窦武因事被治罪,羊续牵连到党锢之事,被禁锢不许为官十余年。
②属于县里的其他贼人都到羊续那里投降。
B.①等到窦武兵败,羊续也因党锢之事,被禁锢不许为官十余年。
②属于县里的其他贼人都到羊续那里投降。
C.①等到窦武因事被治罪,羊续牵连到党锢之事,被禁锢不许为官十余年。
②所属各县的残余贼人都到羊续那里请降。
D.①等到窦武兵败,羊续也因党锢之事,被禁锢不许为官十余年。
②所属各县的残余贼人都到羊续那里请降。
5.根据文意,对“郡内惊竦,莫不震慑”的原因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续复击破之,斩首三千余级,生获渠帅
B.羸服间行,侍童子一人,观历县邑,采问风谣,然后乃进
C.其令长贪洁,吏民良猾,悉逆知其状
D.乃发兵与荆州刺史王敏共击慈,斩之,获首五千余级
6.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羊续是官宦世家,但他却凭着自己的才能,当了官,并且屡屡升迁。
B.羊续先作充分的准备,使贼人受到震慑,再发兵攻贼,取得卓著的战绩。
C.羊续的妻子携儿暗中来到官邸,羊续不让他们进去,说自己生活清苦,没能供养他们母子。
D.本文主要记叙了羊续平乱的功劳、为官的业绩和为人的清廉。

阅读下列各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相应的题目
周新,南海人,初名志新。成祖常独呼“新”,遂为名,因以志新字。洪武中以诸生贡入太学。授大理寺评事,以善决狱称。成祖即位,改监察御史。敢言,多所弹劾,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京师中,致以其名怖小儿,辄皆奔匿。巡按福建,奏请都、卫、所不得陵府、州、县,卫、官相见均礼,武人为之戢……
还朝,即擢云南按察使。未赴,改浙江。冤民系久,闻新至,喜曰:“我得生矣!”至,果雪之。锦衣卫指挥纪纲使千户缉事,擢贿作威福,新欲按治之。遁去,顷之,新赍文册入京,遇千户涿州。捕系州狱,脱走诉于纲,纲诬奏新罪。帝怒,命逮新。旗校皆锦衣私人,在道榜掠无完肤。既至,伏陛下前抗声曰:“陛下诏按察司行事,与都按察同,臣奉诏擒奸恶,奈何罪臣?”帝愈怒,命戮之。临刑,大呼曰:“生为直臣,死当作直鬼!”竟杀之。他日,帝悔,问侍臣曰:“周新何许人?”对曰:“南海。”帝叹曰:“岭外乃有此人!枉杀之矣。”……
妻有节操,新未遇时,缝纫自给;及贵,遇赴同宦妻内宴,荆布如田家妇。诸妇惭,尽易其衣饰。新死无子,妻归,甚贫。广东巡抚杨信民曰:“周志新当代第一人,可使其夫人终日馁耶?”时时贴给之。妻死,浙人仕广东者皆会葬。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未遇时,缝纫自给未遇:未得到君主的信任
B.卫、官相见均礼均礼:都要行礼
C.以善决狱称决狱:判决案件
D.擢贿作威福擢贿:夺取不义之财,收受贿赂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目为“冷面寒铁” B.至以其名怖小孩
北驱余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C.岭外乃有此人 D.帝愈怒,令戮之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枉杀之矣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敢言,多所弹劾,贵戚震惧 B.旗校皆锦衣私人
C.新未遇时,缝纫自给D.周志新当代第一人
4.以下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武人为之戢在道榜掠无完肤
A.带兵的人因此有所收敛
在路上把周新随身财物抢夺个干干净净
B.带兵的人因此有所收敛
在路上把周新打得体无完肤
C.当兵的人因此收藏了兵器
在路上把周新随身财物抢夺个干干净净
D.当兵的人因此收藏了兵器
在路上把周新打得体无完肤
5.下列各组句子,能直接表现周新“直臣”的一项是
A.授大理寺评事,以善决狱称
B.敢言,多所弹劾,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
C.锦衣卫指挥纪纲使千户缉事,擢贿作威福,新欲按治之
D.伏陛下抗声曰……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周新冤死与他过分耿直,没有对阴险狠毒的纪纲及其手下作威作福的千户作出应有的准备和防范是分不开的。
B.明成祖一向倚重锦衣卫,并利用他们来打击异己。
C.周新在朝廷上敢于直言,被视为“冷面寒铁”,对违法者多有弹劾,贵戚震惧,因此对他受诬无人挺身相助。
D.明成祖偏听偏信,一时误听了锦衣卫头目的恶言中伤。

阅读下列各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相应的题目
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耶?” 乃召伺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伺胡惶恐,俱服其状。超乃闭伺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皆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
[注]:班超,班固之弟,沟通西域,为发展与西域的政治文化联系作出不朽功绩。
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宁觉广意薄乎?薄:微薄
B.明者睹未萌萌:开始发生,显现
C.可殄灭也殄灭:消灭
D.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然:“燃”
2.下列“以”字与其他各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以超为假司马 B.固以为能
C.欲立大功以求富贵 D.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
3.下列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 B.因激怒之曰
会天大雨,道不通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
C.今虏使到裁数日 D.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唯大王裁其罪匈奴使来数日
4.下列各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鄯善国的国王广接待班超的礼节很恭敬完备
B.卿曹与我俱在绝域——你们和我都身在绝境
C.从事文属吏,闻此必恐而谋泄——从事是庸俗文官,知道了一定害怕而想办法告密
D.死无所名,非壮士也——死了却不能扬名,就不是壮士
5.下列句子中,不能都表现班超多谋善断的一项是
A.明者睹未萌,况已著耶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
B.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 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
C.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酒酣,因激怒之
D.从事文属吏,闻此必恐而谋泄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6.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班超从鄯善礼节上的先敬后废,察知有变,便机智诱供鄯善侍者,断然采取相应措施。
B.鄯善佯结汉朝,暗通匈奴,终于被班超发现,得到应有的下场。
C.班超运用激将法,发动官兵,出敌不意,火攻匈奴,一举获胜。
D.班超英勇善战,出使西域又多谋善断,终于取得巨大胜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王韶,字子相,自云太原晋阳人也,世居京兆。韶幼而方雅,颇好奇节,有识者异之。在周累以军功官至车骑大将军、议同三司,复转军正。武帝既拔晋州,意欲班师,韶谏曰:“齐失纪纲,于兹累世,天奖王室,一战而扼其喉。加以主昏于上,民惧于下,取乱侮亡,正在今日。方欲释之而去,以臣愚固,深所未解,愿陛下图之。”帝大悦,赐缣一百匹。及平齐氏,以功进位开府,封晋阳县公,邑五百户,赐口马杂畜以万计。迁内史中大夫。宣帝即位,拜丰州刺史,改封昌乐县公。高祖受禅,进爵项城郡公,邑二千户。转灵州刺史,加位大将军。
晋王广之镇并州也,除行台右仆射,赐彩五百匹。韶性刚直,王甚惮之,每事谘询,不致违于法度。韶尝奉使检行长城,其后王穿池起三山,韶既还,自锁而谏,王谢而罢之。高祖闻而嘉叹,赐金百两,并后宫四人。平陈之役,以本官为元帅府司马,帅师趣河阳,与大军会。既至寿阳,与高颎支度军机,无所壅滞。及克金陵,韶即镇焉。晋王广班师,留韶于石头防遏,委以后事,几岁余。征还,高祖谓公卿曰:“晋王以幼稚出籓,遂能克平吴、越,绥静江湖,子相之力也。”于是进位柱国,赐奴婢三百口,绵绢五千段。
开皇十一年,上幸并州,以其称职,特加劳勉。其后,上谓韶曰:“自朕至此,公须鬓渐白,无乃忧劳所致?柱石之望,唯在于公,努力勉之!”韶辞谢曰:“臣比衰暮,殊不解作官人。”高祖曰:“是何意也?不解者,是未用心耳。”韶对曰:“臣昔在昏季,犹且用心,况逢明圣,敢不罄竭!但神化精微,非驽蹇所逮。加以今年六十有六,桑榆云晚,比于畴昔,昏忘又多。岂敢自宽,以速身累,恐以衰暮,亏紊朝纲耳。”上劳而遣之。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仍为长史。岁馀,驰驿入京,劳敝而卒,时年六十八。高祖甚伤惜之。(《隋书·列传第二十七》)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谢而罢之。罢:罢免 B.帅师趣河阳趣:赶赴
C.韶辞谢曰谢:告别 D.非驽蹇所逮逮:捉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在周累以军功官至车骑大将军 B.高祖闻而嘉叹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蟹六跪而二螯
C. 晋王广之镇并州也 D. 武帝既拔晋州,意欲班师
送孟浩然之广陵始皇既没,余威振于殊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韶年幼时气度高雅,人们认为他与众不同。随武帝征伐齐国时,王韶直言劝谏,武帝非常高兴,大大地赏赐他。
B.王韶在攻克金陵后,被留在城中负责防卫,处理晋王的后事。几年后回到京城,高祖高度赞扬王韶,封他为柱国。
C.征伐陈国时,王韶任元帅府司马,与高颎一起指挥军队。高祖认为他辅助幼主有功,封柱国之位,赏给他财物一批。
D.皇上幸临并州时,王韶请求辞官。皇上同意他的请求,并给予慰劳。一年多后王韶入京时劳顿而死,皇上深感痛惜。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及平齐氏,以功进位开府。
译文
(2) 晋王以幼稚出籓,遂能克平吴、越,绥静江湖,子相之力也。
译文

(3) 岂敢自宽,以速身累,恐以衰暮,亏紊朝纲耳。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