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②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乃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及为丞相椽,选授堂邑县尹。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首毁淫祠③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痰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元史·列传六十二·张养浩传》)
【注】①楮(chǔ)币: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②平章:元代官职,职权类似宰相。③淫祠:在正神(谷神、土神等)以外滥设的神祠,如供奉“狐仙”“蛇妖”等的祠堂。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游:游学 |
B.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纳:上交 |
C.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 昏:模糊不清 |
D.夜则闭户,张灯窃读窃:盗窃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张养浩“为官能为民着想”的一组是( )
①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②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
③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
④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⑤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
⑥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A.①③④ | B.③⑤⑥ | C.②④⑤ | D.①②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养浩从小就讲道义,不忽木来看望他,他和家人恭敬地迎接;做县尹时,官舍不好也不计较;对做过盗贼的人和李虎这样的暴戾之人都能用宽容去感化他们。 |
B.张养浩把钱财看得很淡,做御史台时两袖清风;调任陕西时,把家里的所有东西都送给了乡里贫困的人;还常拿自己的钱赈济百姓。 |
C.张养浩往陕西赴任的途中,到华山祷雨,结果“一雨二日”,到官后又求雨,结果大雨如注。这些事虽带有迷信色彩,但可见他心里装着老百姓。 |
D.张养浩为官清廉,心系百姓,也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戴,他调离堂邑十年之后,当地群众仍为他竖碑颂德;他去世以后,百姓悲哀得如失去父母。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2)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真州东园记
欧阳修
真州当东南之水会,故为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之治所。龙图阁直学士施君正臣,侍御史许君子春之为使也,得监察御史里行马君仲涂为其判官。三人者,乐其相得之欢,而因其暇日,得州之监军废营以作东园,而日往游焉。
岁秋八月,子春以其职事走京师,图其所谓东园者来以示予曰:“园之广百亩,而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高台起其北。台,吾望以拂云之亭;池,吾俯以澄虚之阁;水,吾泛以画舫之舟。敞其中以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为射宾之圃。芙渠芰荷之的历,幽兰白芷之芬芳,与夫佳花美木列植而交阴,此前日之苍烟白露而荆棘也;高甍巨桷,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其宽闲深靓,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此前日之颓垣断堑而荒墟也;嘉时令节,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此前日之晦冥风雨、鼪鼯鸟兽之嗥音也。吾于是信有力焉。凡图之所载,皆其一二之略也。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于水以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凡工之所不能画者,吾亦不能言也。其为吾书其大概焉!
又曰:“真,天下之冲也。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然而池台日益以新,草木日益以茂,四方之士无日而不来,而吾三人者有时而皆去也,岂不眷眷于是哉?不为之记,则后孰知其自吾三人者始也?”
予以为三君子之材贤足以相济,而又协于其职,知所后先,使上下给足,而东南六路之人无辛苦愁怨之声;然后休其余闲,又与四方之贤士大夫共乐于此。是皆可嘉也,乃为之书。
庐陵欧阳修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真州当东南之水会 当:应当 |
B.图其所谓东南者来以示予 示:指示 |
C.吾于是信有力焉 信:相信 |
D.而又协于其职 协:协助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而因其暇日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 |
B.①凡图之所载 ②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C.①其为吾书其大概焉 ②持其踵为之泣 |
D.①乃为之书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选出全属于真州东园美景的一项 ( )
①流水横其前②芙渠芰荷之的历
③苍烟白露而荆棘④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
⑤嬉于水以逐鱼鸟之浮沉⑥草木日益以茂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②④ | D.③④⑥ |
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东园是施正臣、许子春和马仲涂三人于闲暇之时用监军荒废的营地建造的一座园子。 |
B.作者欧阳修从夕日的废营地变为美丽的东园这事实中认识到有能力可以改变环境。 |
C.东园吸引着四方人士天天前来游览,而施正臣等三人却是有空才能去,所以流连忘返。 |
D.作者面对东园艳丽典雅的景致和游人游玩的欢乐激动不已,欣然命笔,为园作记。 |
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敞其中以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为射宾之圃。
(2).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
(3).然后休其余闲,又与四方之贤士大夫共乐于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帆山子传
(清)袁枚
真州有逸人曰帆山子,姓员,名燉,字周南。帆山子,其别号也。性逋宕不羁。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尝曰:“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或下一令曰:途遇被妹,平视者笞,受笞者必多;又下一令曰:归家能殴兄妹者赏,受赏者必少。何也?一情中所有,一情中所无也。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顺人情以设教。”其持论快彻,大率类是。余每至邗江,必招与俱。帆山知余之好之也,扼腕而谈,汩汩如倾河。尤长于说往事,叙先贤遗迹。凡可喜可愕,可嗢噱①绝倒者,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尽态极妍。
身短而髯,圆面。终身布衣,家无担石,气象充充然,不类贫者。逡巡有耻,遇人无机心。假馆某某家,偶有不可于意,色斯举矣。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几上罗列图书、珮环。椭狡零星,手自摹拭。见美男子则惵然意下,目往而足欲随,或尤之,笑曰:“吾何与哉?《易>称‘见金夫②,不有躬’,圣人诏我矣。”其风趣如此。
论曰:庄子有“人貌而天”之说,帆山子真气盎然,盖纯乎天者也。年七十四而终。闻临终预知死期,奉其祖父木主埋先人垅中,而以所玩器物尽贻朋好,拱手而逝。自称无方之民。其信然矣。其挚友江吟香素敦风义,有友五人,哀其无后,每逢寒食,辄具鸡黍纸钱。设位,祀之于江上之延生佛舍。帆山,其一也。盖即宋玉“招魂”、圣人“于我殡”之义。呜呼,仁哉!(选自《袁枚全集》,有删改)
注:①嗢噱(Wà jué):笑谈,笑话。②金夫:有钱有势的男子。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持论快彻彻:透彻 |
B.叙先贤遗迹遗迹:留下踪迹 |
C.圣人诏我矣诏:教导 |
D.自称无方之民无方:不行礼义 |
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帆山子性格“不羁”的一组是(3分)
①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 ②扼腕而谈,汩汩如倾河
③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 ④逡巡有耻,遇人无机心
⑤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 ⑥椭狭零星,手自摹拭
A.①②④ | B.①③⑤ | C.②④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帆山子看来,命令人在路上不直视美貌女子,或者回到家里殴打自己的兄妹,都是不合人的性情的。 |
B.帆山子见到美男子就心慌意乱,眼睛盯着而脚像要跟着,他却风趣幽默地解释说自己合乎圣人之道。 |
C.文章结尾说帆山子有仁爱之心,故而在他死后,他的好朋友江吟香每逢寒食节就会在寺庙中设灵位祭祀他。 |
D.帆山子是一位隐士,为人豪放不羁而又自尊自爱,谈吐、举止都显示出他是—个“真气盎然”的人。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读经书悉遗晓,卒不为先儒所囿。(3分)
(2)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睡人情以设教。(4分)
(3)假馆某某家,偶有不可于意,色斯举矣。(3分)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早孤,孝养祖母。县举顺孙,国相奇之,欲以为吏。诩辞曰:“祖母九十,非诩不养。”相乃止。后祖母终,服阕,辟太尉李脩府,拜郎中。
后羌寇武都,邓太后以诩有将帅之略,迁武都太守,引见嘉德殿,厚加赏赐。羌乃率众数千,遮诩于陈仓、崤谷,诩即停军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当发。羌闻之,乃分抄傍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或问曰:“孙膑减灶而君增之。兵法日行不过三十里,以戒不虞,而今日且二百里。何也?”诩曰:“虏众多,吾兵少。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虏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孙膑见弱,吾今示强,势有不同故也。”
既到郡,兵不满三千,而羌众万余,攻围赤亭数十日。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诩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一人,发无不中,羌大震,退。诩因出城奋击,多所伤杀。明日悉陈其兵众,令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贸易衣服,回转数周。羌不知其数,更相恐动。诩计贼当退,乃潜遣五百余人于浅水设伏,候其走路。虏果大奔,因掩击,大破之,斩获甚众,贼由是败散,南入益州。诩乃占相地势,筑营壁百八十所,招还流亡,假赈贫人,郡遂以安。
先是运道艰险,舟车不通,驴马负载,僦五致一。诩乃自将吏士,案行川谷,自沮至下辩数十里中,皆烧石翦木,开漕船道,以人僦直雇借佣者,于是水运通利,岁省四千余万。诩始到郡,户裁盈万,及绥聚荒余,招还流散,二三年间,遂增至四万余户。盐米丰贱,十倍于前。
(节选自《后汉书》)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项是()
A.后羌寇武都寇:进犯 |
B.诩因出城奋击因:趁机 |
C.以戒不虞戒:防备 |
D.诩计贼当退计:谋划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众多行速,必惮追我。 | B.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 |
C.明日悉陈其兵众 | D.贸易衣服,回转数周。 |
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虞诩有“将帅之略”的一组是()
①迁武都太守,引见嘉德殿,厚加赏赐②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③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④令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贸易衣服,回转数周。⑤皆烧石翦木,开漕船道,以人僦直雇借佣者⑥招还流亡,假赈贫人,郡遂以安。
A.②③④ | B.①⑤⑥ | C.②③⑤ | D.①③④ |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邓太后升迁虞诩的官职,并接见赏赐他,表现了邓太后的知人善任。 |
B.虞诩在理论上懂得活用战例,在实战中能以少胜多,的的确确有“将帅之略”。 |
C.虞诩把自己的兵力完全暴露在后羌人面前,这种做法虽有迷惑敌方的作用,但其实是一种冒险之举。 |
D.虞诩在治理武都郡的时候发展了武都郡的经济,表现了他出众的管理才能。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诩即停军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当发。
(2) 虏众多,吾兵少。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早孤,孝养祖母。县举顺孙,国相奇之,欲以为吏。诩辞曰:“祖母九十,非诩不养。”相乃止。后祖母终,服阕,辟太尉李脩府,拜郎中。
后羌寇武都,邓太后以诩有将帅之略,迁武都太守,引见嘉德殿,厚加赏赐。羌乃率众数千,遮诩于陈仓、崤谷,诩即停军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当发。羌闻之,乃分抄傍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或问曰:“孙膑减灶而君增之。兵法日行不过三十里,以戒不虞,而今日且二百里。何也?”诩曰:“虏众多,吾兵少。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虏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孙膑见弱,吾今示强,势有不同故也。”
既到郡,兵不满三千,而羌众万余,攻围赤亭数十日。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诩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一人,发无不中,羌大震,退。诩因出城奋击,多所伤杀。明日悉陈其兵众,令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贸易衣服,回转数周。羌不知其数,更相恐动。诩计贼当退,乃潜遣五百余人于浅水设伏,候其走路。虏果大奔,因掩击,大破之,斩获甚众,贼由是败散,南入益州。诩乃占相地势,筑营壁百八十所,招还流亡,假赈贫人,郡遂以安。
先是运道艰险,舟车不通,驴马负载,僦五致一。诩乃自将吏士,案行川谷,自沮至下辩数十里中,皆烧石翦木,开漕船道,以人僦直雇借佣者,于是水运通利,岁省四千余万。诩始到郡,户裁盈万,及绥聚荒余,招还流散,二三年间,遂增至四万余户。盐米丰贱,十倍于前。
(节选自《后汉书》)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项是()
A.后羌寇武都寇:进犯 |
B.诩因出城奋击因:趁机 |
C.以戒不虞戒:防备 |
D.诩计贼当退计:谋划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众多行速,必惮追我。 | B.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 |
C.明日悉陈其兵众 | D.贸易衣服,回转数周。 |
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虞诩有“将帅之略”的一组是()
①迁武都太守,引见嘉德殿,厚加赏赐②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③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④令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贸易衣服,回转数周。⑤皆烧石翦木,开漕船道,以人僦直雇借佣者⑥招还流亡,假赈贫人,郡遂以安。
A.②③④ | B.①⑤⑥ | C.②③⑤ | D.①③④ |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邓太后升迁虞诩的官职,并接见赏赐他,表现了邓太后的知人善任。 |
B.虞诩在理论上懂得活用战例,在实战中能以少胜多,的的确确有“将帅之略”。 |
C.虞诩把自己的兵力完全暴露在后羌人面前,这种做法虽有迷惑敌方的作用,但其实是一种冒险之举。 |
D.虞诩在治理武都郡的时候发展了武都郡的经济,表现了他出众的管理才能。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诩即停军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当发。
(2) 虏众多,吾兵少。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②。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节)
[注]①醮:jiào,再婚。②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刘终,服阕服阕:服丧期满 |
B.齐桓得管仲而霸霸:称霸 |
C.华善之善:好,对 |
D.而憎疾从事疾:痛恨 |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感恋弥至,遂以成疾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
B.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之二虫又何知 |
C.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
D.后卒于家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氏有疾,(李密)则涕泣侧息。 |
B.密曰:“(安乐公)可次齐桓。” |
C.齐桓得管仲而霸,(管仲)用竖刁而虫流。 |
D.(张华)次问:“孔明言教何碎?”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为祖母端饭菜、端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 |
B.李密有空闲的时间就学习,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学生认为他很有才华,把他和子游子夏并列。 |
C.李密认为孔明的教诲细碎具体,和舜、禹、皋陶的话语一样,都很简洁得当。 |
D.李密有才能,希望到朝廷内做官,却被任命为汉中太守,对此心怀怨恨。后来,皇帝下诏让他赋诗,李密在诗中流露出了不满,并因此被免职。 |
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
译文:
(2)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