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4年9月11日下午,盐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第46次工作例会举行,会议指出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在大市区营造更加浓烈的创卫氛围,实现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面貌的全面提升,为实现2014年建成国家卫生城市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我市某中学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如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讨论。假如你是该班同学,请参与以下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第一组同学认为:国家卫生城市应该是一个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城市。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
(1)请围绕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把国家为达成目标而实施的一些政策和措施:(①美丽中国;②网络问政;③西部大开发;④科教兴国)的序号及目标填在表格内相应的位置。

目标
 
 
 
 
举措
 
 
 
 

第二组同学认为:国家卫生城市应该是一个科技创新的城市。要增强对创新要素、高端产业、领军人才的集聚能力,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功能升级,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2)结合教材内容,帮助第二小组同学找出他们这种观点的理论依据。
第三组同学收集到:为在未成年人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江苏省正在全省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这在全国尚属首次。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响应,开展“八礼四仪”教育活动。
(附:八礼: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
同学们通过对本校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到如下信息:

调查内容
公共场所插队
对老师同学撒谎
就餐时浪费
在文物景点上刻字留念
调查结果
37 %
32 %
26 %
20 %

(3)请联系上表中的信息,谈谈你怎样用实际行动积极践行“八礼四仪”?并为本校“八礼四仪”的宣传教育设计行动方案。(至少两种活动形式)
(4)李明同学作为本次实践活动的主持人,在活动结束后准备在日记中写下自己参与本次活动的感悟,请你帮他完成。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 :2010年7月13日-14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本世纪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纲要》的序言中说:“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
材料二: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材料三 :2012年7月6日至7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首次召开的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大会。会议提出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什么发展战略?
(2)请你谈谈对“强国必先强教”的理解。
(3)我国为什么要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
(4)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应如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3分)

实践探究题
七年级(1)班同学举行了有关学习品质、心理健康方面的“自”字组词比赛。请你按照下列提示完成相关任务。
●某同学写了以下词语:自信、自爱、自足、自制……
(1) 请你帮他补充几个。
●某同学用含“自”的词语造句:“我们中学生要不断进行自我反省,实现自我更新、自我完善,争取超越自我,为班级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2)请你也用有关的词语造句。
●思想品德老师拿出几个题签,上面有“论自尊”、“谈自爱”、“议自卑”、“评自负”、“树自强”、“赞自信”等文题,让同学们选择题目,进行即兴演讲。
(3)请你先谈谈自尊的价值。
(4)请你选择一个题目,并把你演讲的要点列出来。

从2010年11月1日零时起,我国开始了第六次人口普查。2011年4月28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发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阅读表格,回答问题:

次数
总人口
人口增长率
0——14岁人口所占比重
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
第四次(1990年)
116002万人
12.45%


1422人
第五次(2000年)
129533万人
11.66%
22.89%
6.96%
3611人
第六次(2010年)
133973万人
5.84%
16.60%
8.87%,
8930人

(1)对比三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有哪些在上升,哪些在下降?
(2)对比三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人口增长率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
(3)“65岁以上占总人口的比重”这一列说明了什么现象?你认为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这种现象的加剧会给社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材料一:……不久爆发了朝鲜战争,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空军第十三航空队进驻台湾.致使台湾问题没能及时解决。
…… 后来发生了“文化大革命”,使对台工作受到严重干扰。
2005 年3 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实现了历史性第一次‘汪辜会谈”。因李登辉和陈水扁“台独”立场干扰破坏,“海协会”和”海基会”中断联系多年。…… 两岸政党高层领导的频繁接触,充分证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 《 纪念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 发表30 周年)
材料二:为给赠台熊猫取乳名,数亿海内外炎黄子孙积极参与,“团团”“圆圆”这个既有中华传统文化意味,又蕴含着两岸人民美好愿望的乳名,在春节联欢晚会这个特殊的时刻,以1亿多观众的支持从7万多个备选乳名中“胜出”。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阻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3 分)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三十年来为解决台湾问题,海峡两岸作了哪些努力?(不同角度)( 3分)
(4)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材料一:

材料二:我国已把“低碳化”作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前夕,中国向世界作出了负责任的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该减排目标远高于美国白宫在前一天所提出的“17%”的减排承诺。
(1)材料一反映了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哪一问题?这一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2)请运用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二中我国政府的做法。
(3)结合国情,谈谈把“低碳化”作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4分)
(4)追求“低碳”生活方式,你将改变哪些生活细节?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