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果把地球的年龄看成24小时的话,那人类的出现只相当于1分钟,而工业革命以来的时间还不足1秒。然而就在这短暂的1秒钟,我们人类极大地改变了地球的面貌。今天,人类足迹几乎无处不在,这既有其好的一面,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有史以来全球森林已减少一半,不可再生的煤炭、石油等自然资源被大规模消耗,气候变化不再是未来的影响而成为现实的威胁,水资源短缺影响着世界上40%的人口,活性氮污染成为全球面临的新的重要环境挑战,大量污染物排放已经让今天的地球净土难寻。
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就人类面临的严峻资源、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留给当代中国人最可宝贵的遗产有三项:一是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二是56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三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是中国各民族的宝贵财富,各民族都为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材料二:受科技水平低、市场理念薄弱等因素的制约,在文化市场的竞争中,世界上许多少数民族和文化面临着被其他文化冲击的危险。但是,在各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理念和政策支持下,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有“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气象。
材料三:在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26项中国项目中,属于少数民族文化的有10项:藏族的“藏戏”、“热贡艺术”、“格萨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蒙古族的“长调”、“呼麦”;侗族的“大歌”;朝鲜族的“农禾舞”;西北少数民族的“花儿”; 新疆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艺术”。在中国公布的第三批510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少数民族项目占48.6%。中国的少数民族都有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问。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如何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能够“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年之际,某中学民族班学生以“改革开放30年成就——民族篇“印象广西”为主题,设计了一期黑板报。请你阅读黑板报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二: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使网络文化成为传播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阵地。《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积极发展以数字化生产、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内容产业,应是提升我国文化竞争力的发展重点。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生态”,更加明确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
(1)从版面一所提供的信息中,你能感受到政府权威是如何树立的吗?
(2)请从文化生活角度,概括版面二的内容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启示。
(3)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说明企业应如何理性投资文化创意产业。

(23分)当前,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与互动日益广泛深入,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息息相关。
材料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1)从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角度,谈谈你对统筹“两个大局”、两个“离不开”观点的认识。
材料二:2008年10月24日胡锦涛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开幕式上发表题为《亚欧携手 合作共赢》的致辞时说,近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冲击,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忧虑。面对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中国将继续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
(2)运用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的知识,说明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为什么需要世界各国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

材料四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于5月~l0月在上海召开,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我国第一次举办这样的大型综合性博览会。主要目标是:提高公众对“城市时代”中各种挑战的忧患意识,并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促进对城市遗产的保护,使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的城市发展;推广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成功实践和创新技术,寻求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促进人类社会的交流融合和互相理解。
(1)分析上海世博会主要目标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道理?
材料五建国6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在上海举办世博会,不仅有助于中国进一步向世界敞开国门,更有助于中国与世界接轨。中国有理由、有必要举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世博会,让世界认识中国。
(2)联系材料五,运用政治学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为什么有信心让世界认识自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4—2009年我国经济发展状况

项目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国内生产总值增速%
10.1
10.4
11.6
13
9.0
8.7
国家税收收入增速%
25.7
20.0
21.9
31.4
17.0
9.8
农村居民收入增速%
6.8
6.2
7.4
9.5
8.0
8.5
城镇居民收入增速%
7.7
9.6
10.4
12.2
8.4
9.8
农村居民纯收入(元)
2936
3255
3587
4140
4761
5153
城镇居民纯收入(元)
9422
10193
11759
13786
15781
17175

材料二
2009年12月5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调整好个人、企业、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缩小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调整劳动报酬。改变当前分配不公平问题,应当在初次分配领域改革的同时,在再分配领域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1)解读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运用所学经济常识,结合图表和材料二分析说明如何解决表格所反映的问题?
材料三让人民活得有尊严,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时下有些地方,权力漠视权利、权力越界运行的现象屡见不鲜:“钓鱼执法”、“开胸验肺”、“灵宝帖案”等近年来出现的事件,无不说明了百姓的权利和自由受到了侵犯,活得没有尊严或者不够尊严。
(3)结合材料三,从政治常识的角度谈谈政府如何才能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
材料四2009年国家安排的民生支出达到7284.63亿元,比2008年增长29.4%。实施了许多民生工程,在使困难群众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安居乐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4)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基本观点,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改善民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