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
家乡的小河
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
小河是娴静的,宛如明镜一般,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她又是活泼可爱的,层层鳞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在舞蹈,舞姿优美得像天空的七彩绸。
小河的早晨是最迷人的。绚丽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得张望着地周围分人新鲜东西。这时水绿得像王,霞红得似胭脂,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
太阳爬上了树梢,把自己的身躯映在河中,欣赏着火红的脸庞。一群鹅开始了“曲项向天歌”“红掌拨清波”的嬉戏。鱼儿凑趣地跳着,翻起了一个个跟头,顿时河面上磷光闪闪。
夕阳西下,太阳把余晖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是红,那处是绿。又一阵风吹起,倒映
着的泥岩和成排的桑树、桃树,都乱成灰暗的:—片,像醉汉,可一会儿又站定了。
小河的夜晚可静啦,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她像凝固了一般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清清的明月,悄悄爬到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这时,寒风任,意地扫着河岸上的小草,发出一阵悉(xī) 的声响。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汪汪的狗叫声,此时的小河更静、更清。
家乡的小河,你真美!
联系上下文给下面词语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凝固( ) ①结实,牢固 ②坚硬 ③坚决地 ④本来
掩埋( ) ①遮盖 ②关 ③乘人不备
文章的主要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哪一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在全文中各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写的,“______”这个词是重点词。本文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物的描写,写了小河______这一时间的景象。
美文赏析。
殊死搏斗
今天中午,我回到家里,忽然发现屋檐下蜘蛛结起了一张一尺见方的捕虫网。这网结得真好看,蛛丝很有规律地一层层结在网上,整整齐齐。网的正中有一个拇指大小的蜘蛛,它伏在网上,收紧八只脚,一动也不动。从远处看,整张蜘蛛网像一座摆好的八卦(gua)阵。
我正在吃着午饭,一只红头苍蝇飞来飞去,嗡嗡叫着,真讨厌。我一巴掌打去,苍蝇向上一飞,正好撞到了蜘蛛摆下的“八卦阵”上,一下子被网粘住了。苍蝇为了逃命,使劲挣扎,整个网子也随着颤动。
蜘蛛被惊动了,它伸出八只细长的脚,使劲一撑,身体就站了起来,然后钩住蛛丝,轻快而敏捷地来到了苍蝇附近。在离苍蝇约一寸的地方,蜘蛛停了下来,左右来回走了几步,仿佛是在观察对方,制定擒敌方案。
半分钟后,蜘蛛发起了进攻。它向前一步,一只脚一下子钩住了苍蝇。苍蝇也毫不示弱,猛地向前一冲,挣脱出来,然后拼命振动翅膀挣扎,想飞起来。无奈身上缠着蛛丝,飞不起来。蜘蛛猛冲上前,几只脚同时抓紧了苍蝇,然后围着苍蝇转圈。每转一圈,苍蝇就挣扎一阵子。怎么回事呢?我再仔细一看,原来,聪明的蜘蛛用丝把苍蝇缠紧,以防对方逃跑呢。蜘蛛把苍蝇拖来拖去,等苍蝇累得筋疲力尽,蜘蛛才高高兴兴地享用了这顿美餐。
我亲眼目睹(du)了这场殊死搏斗,想起了幼时的一首歌谣:“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摆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1)“殊死搏斗”指的是 和的搏斗。
(2)用“—―”画出一个比喻句,用“”划出一个拟人句。
(3)细读并理解文中画线的歌谣,完成下面填空:
诸葛亮指;中军帐指
八卦阵指;飞来将指
(4)蜘蛛是怎样捕食网上的苍蝇,享用到美餐的?
(5)这篇短文内容具体,语句生动,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句子抄写下来。
美文赏析。
有一个王子,生性多愁善感,最听不得悲惨的故事。每当左右向他禀告天灾人祸的消息,他就流着泪叹息道:“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了,我可受不了!”
可是,厄运终于落到了他的头上,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中,他的父王被杀,母后受辱自尽,他自己也被敌人掳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当他终于逃出虎口时,他已经成了残废,从此流落异国他乡,靠行乞度日。
我是在他行乞时遇到他的,见他相貌不凡,便向他打听身世。听他说罢,我早已泪流满面,发出了他曾经有过的同样的叹息:
“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
谁知他正色道——
“先生,请别说这话。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于死,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落难的王子撑着拐杖远去了。有一天,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而我的耳边也响起了那熟悉的叹息:“天啊,太可怕了……”
(1)为加粗的字注音。
禀告() 厄运()掳去() 撑着拐杖()()
(2)这则寓言中讲述了一个怎样故事,从这个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3)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举几个例子。
(4)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才能培养坚韧的意志吗?
课外品读
①真没有想到,在罗马,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废墟。
②一座座倾塌的城墙,一间间残破的宫殿,一根根班驳脱榫的石梁,一个个缺乎少臂的雕像,以及一条条被毁坏得不成形状的通道随处可见,或掩映在绿树丛中,或竖立在草坪之上,或横亘在街边路旁,或紧靠着新的建筑。尤其使人惊讶的是,绝大多数废墟都在罗马市区的中心,而且完好地保存在显眼醒目之处。凝视着这些废墟,我忽然发现罗马充满着一种残缺的美,一种古旧的美。是的,比起完整的建筑来,残缺的废墟更能给人以振撼,更能给人以深思,更能给人以力量,更能给人以启迪。
③【a】于是,我不由地惊叹和钦佩起罗马人来。【b】他们不愧是具有远见卓识的一族。【c】因为他们深深地懂得,废墟是历史的遗物和文明的见证,毁掉了废墟也就毁掉了历史和文明。【d】这无异于是民族精神的自杀。【e】只有尊重废墟,才能超越废墟,去创造新的辉煌。【f】正因为废墟有着永恒的巨大的魅力,罗马也就成了全世界人都向往的地方,每天从四面八方来废墟游览的人络绎不绝、摩肩接踵。【g】罗马人把废墟变成了宝贝,变成了无与伦比的财富。
④罗马废墟,一个千古流传之绝响,一个万世不灭之辉煌。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倾()②亘()
(2)文中第②段有两个错别字,用横线在字下标出,将正确的书写在下面字格中。
(3)下面的句子是从第③段中抽出来的,它的位置应在()句和()句之间。
面对古罗马文明的废墟,他们没有用推土机去把它们推倒和铲平,也没有在废墟上去恢复和重现古罗马的壮丽辉煌,而是独具匠心地将废墟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
(4)选文在开头写到“真没想到,在罗马,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废墟”,这是什么原因呢?
课外品读
难忘的八个字
我气恼,我愤恨——怎么一生下来就是裂唇!我一跨进校门,同学们开始讥笑我,我越来越敢(决定肯定),除了家里人外,没有人会疼爱我,没人会喜欢我。
二年级时,我进了老师伦德纳夫人的班级,伦德纳夫人很胖、很美。她有着金光闪闪的头发和一双黑黑的、笑眯眯的眼睛。每个孩子都喜欢她、敬慕她。,没有一个人比我更敬爱她。这里有一个很不一般的原因。
我们低年级同学都有“耳语测验”。孩子们(排队依次)走到教室的门边,用右手捂着耳朵,然后老师在讲台上轻轻说一句话,再由孩子把话(背诵复述)出来。可是我的左耳先天失聪,(根本 几乎)听不出来,同学们知道后会更加嘲笑我的。
终于轮到我了,我把左耳对着伦德纳夫人,同时用右手紧紧捂耳,然后(悄悄轻轻)把右手抬起一点,这样就足以听清老师的话。
我等待着……然后,伦德纳夫人说了八个字。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这八个字抚慰了我受伤的心灵,这八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这位很胖、很美的老师轻轻地说着:“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1)文中第1、2自然段的横线上,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上。
不是而是虽然但是甚至只要就因为所以
(2)划去文中()里用得不恰当的词。
(3)“我气恼,我愤恨——怎么一生下来就是裂唇!”这里“——”的用法是()
①表示底下是解释部分或说明部分。
②表示意思的递进或转折。
③表示声音的延长。
(4)“难忘的八个字”是哪八个字,为什么“我”认为这是难忘的八个字?
课外品读
①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以至于两三个星期间,这个笼子里到处都是蝉肉被吃光后剩下的头骨和胸骨,扯下来的羽翼和断肢残腿。肚子全被吃掉了,这是好部位,虽然肉不多,但似乎味道特别鲜美。因为在这个部位,在嗉囊里,堆积着蝉用喙从嫩树枝里吮取的糖浆甜汁。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②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几片梨子,几颗葡萄,几块西瓜。这些它们都很喜欢吃。就像英国人酷爱吃用果酱作作料的带血的牛排一样,绿色蝈蝈酷爱甜食。也许这就是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
③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吃到沾糖的蝉肉的,因此别的东西也得吃。对于金龟子一类的昆虫,它毫不犹豫地都接受,吃得只剩下翅膀、头和爪。
④这一切都说明蝈蝈喜欢吃昆虫,尤其是没有过于坚硬的盔甲保护的昆虫。它十分喜欢吃肉,但不像螳螂一样只吃肉。蝈蝈这蝉的屠夫在吃肉喝血之后,也吃水果的甜浆,有时没有好吃的,甚至还吃一点儿青草。
(1)在②段里作者初步解释了蝈蝈为什么吃蝉的肚子,是如何解释的,用原文语句回答。
(2)说明事物一定要做到准确地说明,那第①段中加粗的词,是否能反映作者说明事物的不严谨,为什么?
(3)指出下面两句话所用说明方法。
它十分喜欢吃肉,但不像螳螂一样只吃肉。()
(4)选文最后以自然段中“尤其”一词用的好不好?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