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有名于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于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生子轸。更为太子取妇。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乃因谗太子建。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备边兵。无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且欲入为乱矣。”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伍奢曰:“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奋扬往杀太子,太子建亡奔宋。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王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仇,我将 归死。”尚既就执,子胥遂亡。至昭关,昭关欲执之,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岂徒百金剑邪!”不受。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伍胥知公子光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五年而楚平王卒,轸立为后,是为昭王。公子光乃令专 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闾。阖闾既立,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四年,吴伐楚,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九年,阖闾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五战,遂至郢。昭王出亡。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体,鞭之三百,然后已。
太史公曰:“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曰好:美丽。 |
B.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媚:讨好。 |
C.不能无怨望望:盼望。 |
D.赐粟五万石,爵执硅赐:赏赐。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伍子胥“胆识才干”的一组是( )
①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 ②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 ③此剑直百金,以与父 ④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⑤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 ⑥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
A.①③④ | B.②⑤⑥ | C.①④⑤ | D.②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平王是个荒淫昏聩的国君,他不顾廉耻,只顾自己享乐,把本来是儿媳的秦女据为已有,还听信谗言,杀害忠臣和骨肉,终于给楚国带来灾难。 |
B.伍奢是个忠于职守的忠臣,他做太子建的太傅,就坚决维护太子建的利益,敢于当面揭露楚平王的罪恶,即使激怒平王,惹来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终于同长子一起被杀害。 |
C.伍子胥是一个有胆识、有才干、爱憎分明、敢作敢为的英雄。在关键时期,他一眼就看出楚王的阴谋,作出正确的抉择;在吴国,他帮助阖闾登上王位,取得他的信任,终于实现了借力报仇的愿望。 |
D.江上渔父是个贪图富贵的人,他偶然救了伍子胥,当伍子胥以百金宝剑相赠时,他看不上眼,说:“如果抓住了伍子胥,可得粟五万石,爵执硅,哪里只是赐百金剑?”却不知道眼前被救的人就是伍子胥,错过了好机会。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画横线句子和及课文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
(2)不诛且为楚忧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郭舒,字稚行。幼请其母从师,岁余便归,粗识大义。乡人、宗人咸称舒当为后来之秀,终成国器。始为领军校尉,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
王澄闻其名,引为别驾。澄终日酣饮,不以众务在意,舒常切谏之。及天下大乱,又劝澄修德养威,保完州境。澄虽不能从,然重其忠亮。荆土士人宗庾廞尝因酒忤澄,澄怒,叱左右棒廞。舒厉色谓左右曰:“使君过醉,汝辈何敢妄动!”澄恚曰:“别驾狂邪,诳言我醉!”因遣掐其鼻,灸其眉头,舒跪而受之。澄意少释,而廞遂得免。
澄之奔败也,欲将舒东下,舒曰:“舒为万里纪纲①,不能匡正,令使君奔亡,不忍渡江。”乃留屯沌口,采稆湖泽以自给。乡人盗食舒牛,事觉,来谢。舒曰:“卿饥,所以食牛耳,余肉可共啖之。”世以此服其弘量。
舒少与杜曾厚,曾尝召之,不往,曾衔之。至是,澄又转舒为顺阳太守,曾密遣兵袭舒,遁逃得免。
王敦召为参军,转从事中郎。敦谋为逆,舒谏不从,使守武昌。高官督护缪坦尝请武昌城西地为营,太守乐凯言于敦曰:“百姓久买此地,种菜自赡,不宜夺之。”敦大怒曰:“王处仲②不来江湖,当有武昌地不,而人云是我地邪!”凯惧,不敢言。舒曰:“公听舒一言。”敦曰:“平子③以卿病狂,故掐鼻灸眉头,旧疢④复发邪!”舒曰:“古之狂也直。昔尧立诽谤之木,舜置敢谏之鼓,然后事无枉纵。公为胜尧、舜邪?乃逆折舒,使不得言。何与古人相远!”敦曰:“卿欲何言?”舒曰:“缪坦可谓小人,疑误视听,夺人私地,以强陵弱。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敦即使还地。众咸壮之。敦重舒公亮,给赐转丰,数诣其家。表为梁州刺史。
(选自《晋书·列传十三》,有删节)
【注】①纪纲:指州郡官员。②处仲:王敦的字。③平子:王澄的字。④疢(chèn):病。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重其忠亮重:敬重 |
B.荆土士人宗庾廞尝因酒忤澄忤:违背 |
C.不往,曾衔之衔:怀恨 |
D.众咸壮之壮:豪壮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澄之奔败也②臣固知公子之还也 |
B.①舒为万里纪纲②请为张唐先报赵 |
C.①采稆湖泽以自给②以髡为诸侯主客 |
D.①太守乐凯言于敦曰②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郭舒“忠亮”的一组是()
①王澄闻其名,引为别驾②又劝澄修德养威,保完州境③舒跪而受之
④余肉可共啖之⑤缪坦可谓小人,疑误视听⑥表为梁州刺史
A.①③④ | B.②③⑤ | C.①②⑥ | D.④⑤⑥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舒年幼时拜师求学,学习的时间不长,但已经粗略懂得了为人处事的要义,乡里人和宗族人都认为他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
B.郭舒认为,自己不能匡正乱世,导致使君王澄失败而逃,于是以不忍渡江为由,谢绝了王澄带自己东下的要求。 |
C.郭舒被王敦征召担任参军,又转任从事中郎,曾经和王敦密谋造反,郭舒提出的意见,王敦没有听从,只让郭舒驻守武昌。 |
D.高官督护缪坦曾请求把武昌城西百姓的菜地设为营地,太守乐凯面对勃然大怒的王敦不敢说话,郭舒却毫不畏惧,直言进谏。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始为领军校尉,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
(2)乡人盗食舒牛,事觉,来谢。
(3)乃逆折舒,使不得言。何与古人相远!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问说(节选)
刘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审问而明辨之也审:详细 |
B.至于劝善规过足矣规:法则 |
C.忌之而不愿问焉忌:妒忌 |
D.问之人以穷其短穷:穷究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问焉以求一得然后以六合为家 |
B.取其有益于身而己师不必贤于弟子 |
C.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则移其民于河东 |
D.轻之而不屑问焉吾尝终日而思矣 |
填空。
问说》和《师说》都劝说人们要虚心学习,《师说》侧重强调从师的重要性,《问说》重在强调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性,两篇文章都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师 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惑:疑难问题 |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低于 |
C.君子不齿不齿:不屑与之同列 |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盛:盛大 |
下列各句中与“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B.不拘于时 |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D.而耻学于师 |
下面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师说”,就是谈谈从师求学的道理。 |
B.第一段提出全文中心论点,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以及有道者为师的道理,是全篇论证的中心,下文都紧扣这一论题展开议论和批判。 |
C.第二段以对比的方法借古讽今,针砭时弊,着重批判了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从正面论证“为学必从师”的中心论点。 |
D.本文论述了教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重要性,阐明了能者为师的道理,抨击了时俗轻视师道的不良风气,为开展古文运动扫除了思想障碍。 |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受学于散骑常侍谯周,治《尚书》《三传》,锐精史、汉,聪警博识,属文富艳。初应州命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大同后察孝廉,为本郡中正。
益部自建武后,蜀郡郑伯邑、太尉赵彦信及汉中陈申伯、祝元灵、广汉王文表皆以博学洽闻,作《巴蜀耆旧传》。寿以为不足经远,乃并巴、汉撰为《益部耆旧传》十篇。散骑常侍文立表呈其传,武帝善之,再为着作郎。
吴平后,寿乃鸠合三国史,着《魏》《吴》《蜀》三书六十五篇,号《三国志》,又着《古国志》五十篇,品藻典雅,中书监荀勖、令张华深爱之,以班固、史迁不足方也。出为平阳侯相。华又表令次定《诸葛亮故事集》为二十四篇,时寿良亦集,故颇不同。复入为著作郎。镇南将军杜预表为散骑侍郎,诏曰:“昨适用蜀人寿良具员,且可以为侍御史。”上《官司论》七篇,依据典故,议所因革。又上《释讳》《广国论》。华表令兼中书郎,而寿《魏志》有失勖意,勖不欲其处内,表为长广太守。母遗言令葬洛阳,寿遵其志。又坐不以母归葬见讥。数岁,除太子中庶子。太子转徙后,再兼散骑常侍。
惠帝谓司空张华曰:“寿才宜真,不足久兼也。”华表欲登九卿,会受诛,忠贤排摈,寿遂卒洛下,位望不充其才,当时冤之。兄子符,字长信,亦有文才,继寿着作佐郎,上廉令。符弟莅,字叔度,梁州别驾,骠骑将军齐王辟掾,卒洛下。莅从弟阶,字达芝,州主簿,察孝廉,褒中令、永昌西部都尉、建宁兴古太守。皆辞章粲丽,驰名当世。凡寿所述作二百余篇,符、莅、阶各数十篇,二州及华夏文士多为作传,大较如此。
时梓潼李骧叔龙亦隽逸器,知名当世,举秀才,尚书郎,拜建平太守,以疾辞不就。意在州里,除广汉太守。初与寿齐望,又相昵友,后与寿携隙,还相诬攻,有识以是短之。
(《华阳国志陈寿传》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属文富艳属:写作 | B.议所因革因:沿袭 |
C.当时冤之冤:冤枉 | D.以疾辞不就就:到任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广汉王文表皆以博学洽闻且可以为侍御史 |
B.巴西安汉人也以班固、史迁不足方也. |
C.二州先达及华夏文士多为作传复入为著作郎 |
D.依据典故,议所因革凡寿所述作二百余篇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寿从小从学于谯周,对《尚书》、《三传》、《史记》、《汉书》颇有研究,文采华丽。 |
B.陈寿作《益部耆旧传》,散骑常侍文立向朝廷呈献此书,皇上认为他做得很好,让文立担任著作郎。 |
C.陈寿所写的《魏志》不合荀勖的心意,荀勖不想让他入朝廷任官,向皇上奏请让陈寿出京担任长广太守。 |
D.陈寿的侄子陈符、陈莅及陈阶皆很有才华,且辞采华美,享誉当世,梁、益二州以及中原的文士们纷纷为叔侄四人作传。 |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又坐不以母归葬见讥。数岁,除太子中庶子。
(2)后与寿携隙,还相诬攻,有识以是短之。
(3)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子曰: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以德》)
子曰:“其身正, ;其身不正, 。”(《论语·子路》)
吏者,民之本,纲者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 (《韩非子·外储说右亡》)补充横线上空缺的语句。(2分)
请简要分析韩非子和孔子的观点的异同。(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