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已有近300年的历史,是中国东北地区的走场类曲艺、地方戏,曾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 “刘老根大舞台”的出现,是一次市场机制与文化创新相结合的真实演绎。经过改良的二人转以搞笑为主,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对于这种新的艺术形式,部分观众称“自然亲切,给大家带来欢乐”,但也有观众称“内容低俗,影响社会风气”。2014年月10清华大学美学教授肖鹰不认可小沈阳是二人转演员,称其所表演的是变了味的“灰色二人秀”,追求低俗,甚至恶俗。有专家指出,作为民间剧团不能过分取悦甚至迎合观众,否则,格调低俗恐怕将成为下一步发展的瓶颈。2014年11月,二人转因内容低俗在央视已被叫停。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所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
材料一:
图1:新中国成立以来GDP和城镇化率情况图2:2008年我国与发达国家城镇化率比较
材料二: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城镇化过程是一个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据有关专家预测,在我国,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约有2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生活、就学、就业。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图1、图2分别反映的经济现象,并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推进城镇化对扩大内需的积极作用。
(2)有人认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能够实现更多的就业。请你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10分)某同学在网上搜索了一系列材料,对“国家收入的分配”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经过探究,该同学得出三条结论:第一,我国的财政支出包括多种形式;第二,财政在我国发挥着巨大作用;第三,财政收入越多就越能发挥财政的巨大作用。
运用所学知识对该同学得出的结论分别作出评析。
拓展研究:(共16分)
近年来,远程教育网迅速发展,远程教育联盟旨在以现代远程教育为突破口,以学校为龙头,构建以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为核心,学校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相结合的新时代合作发展体,依据“共建、共享、互动”的原则,构建了集卫星、互联网(窄带、宽带)、面授三方于一体的“天地人”三网合一的远程教育体系,让优秀的资源直接与各地学校对接,为全国广大中小学校、教师、学生提供了快捷、准确的信息渠道,实现了“零距离教学”
据此回答:
(1)上述教育方式有何特点?教育对文化传承具有什么作用?(8分)
(2)建立“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什么?在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8分)
生活践行题(28分)
实践探究:课题——就业是民生之本。(12分)
情景一:某校高二(1)班学生围绕就业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上网、走访、问卷等方法,对我国的就业问题进行了调查。同学们了解到,“许多人无事干”的同时,“许多事无人干”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不少人特别是大学生毕业以后“高不成,低不就”,给就业工作增加了难度。与前些年相比,用人单位更加注重就业人员的创新能力、再学习能力、吃苦和敬业精神。
(1)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的知识,谈谈个人应该如何积极应对就业问题?(6分)
情景二:同学们重点学习了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就业问题的论述。围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同学们就如何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2)请你从政治生活角度就政府如何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提几点建议。(6分)
(本题12分)某市高三某班围绕该市就业问题进行调查,获取以下信息:
信息一 某市电视台记者采访发现,该市民工就业市场上存在着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很多女工在拼命找工作,另一方面很多企业招不到女工。尤其是服装缝纫等以女性员工为主的行业,对女工需求量很大,但大多数女工都不愿意到这些行业工作。为此,服装缝纫企业已经普遍把女工的月工资调高了200—300元,但招聘情况仍旧不理想。女工不愿意到服装缝纫企业工作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服装缝纫企业经常加班,劳动强度大,生产环境不好;二、服装加工工作没有家政服务轻松、赚钱多;三、用人单位为了保证用工,往往要求与女工签订劳动合同,造成女工不能随意更换工作或者农忙停工回家。
信息二 近年来,某市政府为了促进就业,增加居民的收入,扩大居民消费,保障人民生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三农”工作,增加农民收入;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请你参与其中进行讨论:
(1)假如你是记者,你对求职女工的上述想法会有哪些评论?(6分)
(2)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该市政府可以提出哪些就业政策。(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