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但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国务院《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支出,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深化收入分配制度要坚持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并重,坚持市场调节、政府调控。
运用经济常识阐述,如何发挥好市场和政府的作用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要求:
(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准确运用所学过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3)根据论题,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在欧洲大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起资本义国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是一场更为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其影响波及整个欧洲。在经历多次反复之后,英国逐步形成较稳定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法国最终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它们都对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根据所学的知识,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导致英法两国最终形成形式迥异的政体。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对于正在转型的中国来说,文化既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又能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民生幸福的关键内容;既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又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因此,发展文化是国家的硬任务,必须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要求旅游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出国(境)游的人数与日俱增。然而一些公民在出国(境)旅游活动中表现出一些不文明行为,如不修边幅、不讲卫生、不懂礼仪、不守秩序,不遵守法规、不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喧哗吵闹等。2012年9月2日,两名中国人在一架由苏黎世飞往北京的飞机上斗殴,导致飞机返航,二人被移交苏黎世警方接受调查。新闻一出,让国人感叹“丢脸都丢到天上去了”。这一行为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关注和批评,群众反映十分强烈。
(1)请指出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并简要说明原因。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回答材料反映的问题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我国公民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引发一系列气候和环境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文明回归“天人合一”的理念,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学习西方先进的环保科技,加快构建强大的科技支撑体系,这是破解解决发展和环境保护两难选择的根本出路,保护环境需要创新环保理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加强环境保护。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文化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已成为各省重大的发展战略。高二某班学生就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研究性学习,下面是他们搜集的两则材料,请你参与其中。
材料一: 2011年四川省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打造有巴蜀特色优势的文化产业。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文化产业战略重组,营造主旋律与多元化统一的创新环境,挖掘地方传统文化资源,打造四川文化品牌,使文化产业异军突起,时代精品不断涌现,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715亿元(年均增长35%以上),位列全国第八。文化产业正成为四川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支点。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四川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如何发挥了文化产业的独特作用?
材料二 :近年来,四川省重视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努力打造川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区、川中历史文化产业发展区、川南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区、川东北红色文化、历史文化产业发展区,有效地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但2007、2008年四川省省文化产业在全省GDP所占比重分别是2.25%、3.06%;2009年,四川省省人均GDP超过1、7万元,而居民消费支出中文化消费的比重不足3%,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2)有同学认为:“既然四川省省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我们就应该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请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