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表示物质由细胞外向细胞内运输的过程图解,(在 [  ]中填数字,在   上填文字,数字与文字全对才给分)请分析回答:

(1)图中A、B、C、D物质分别是:A:         B:         C:         D:
(2)物质利用载体出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图[  ]        和[  ]       
(3)物质出入细胞需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是图[  ]          
(4)物质从细胞膜低浓度一侧运到高浓度一侧的运输方式是图[  ]      
(5)葡萄糖、CO2进入红细胞的方式分别是:              
(6)提取细胞膜成分中的磷脂,将其铺在空气一—水界面上,测得磷脂占有面积为S,请预测:细胞表面积的值接近于         
(7)人体血液中的吞噬细胞能够将侵入人体内的病菌吞噬。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结构特点。
(8)污水处理过程中可以利用细胞膜的           特点,将金属离子和水分开。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酵母菌是探究细胞呼吸方式、种群数量变化的理想实验材料。血球计数板是酵母菌计数的常用工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与大肠杆菌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酵母菌具有
(2)酵母菌常被用来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是因为它
(3)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长和宽各为1mm,深度为0.1mm,其中25×16型的血球计数板计数室以双线等分成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一般计数时选取的中方格位于计数室的。下图1表示的是其中一个中方格的情况,对该中方格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的结果是个。如果计数的几个中方格中的细胞平均数为20个,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个。

(4)某同学为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得到上图2所示结果,由此并不能得出酵母菌的最适培养温度为25℃。为了确定培养酵母菌的最适温度,需要进一步实验,写出实验设计思路:

某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非等位基因A(a)和B(b)调控。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出现色素,AA和Aa的效应相同),B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修饰效应出
现,BB和Bb的效应不同)。现有亲代P1(aaBB、白色)和P2(AAbb、红色),杂交实验如图:

(1)上述杂交实验表明,A和a、B和b这两对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定律。若对F1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那么育出的植株的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
(2)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其纯种个体在F2中大约占_______。
(3)F2红花植株中杂合体出现的几率是_______________。若对杂合的红花植株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那么形成的植株为________倍体。

利用下图中的甲所示结构进行下列有关神经传导方面的实验,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A、B、C三处中的_________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如果能引起肌肉收缩,则说明该材料符合实验要求。
(2)用电极刺激①处,如果观察到肌肉收缩,并在②处测到电位变化,则证明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电极刺激②处,在③处没有测到电位变化,再用电极刺激③处,在②处测到电位变化,则证明
(3)为了探究某种药物(可阻断反射活动)的作用部位,可把图甲所示实验材料随机分为I、Ⅱ两组。将该药物涂在I组材料的_________(填标号或字母)处,然后从B处给予刺激,观察肌肉是否收缩,以探究药物是否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将该药物涂在Ⅱ组材料的__________(填标号或字母)处,然后从B处给予刺激,观察肌肉是否收缩,以探究药物是否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实验结果显示,该药物能阻断乙图所示结构的兴奋传递。如果该药物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可能是作用于图乙中的_____(填标号或字母)处。

下图为植物和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分析回答:

(1)在植物的叶肉细胞中,甲、乙两种细胞器都是重要的“能量转换器”,二者在结
构上的相同点有:______________,为酶提供更多的附着位点。都含有______________分子,是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都具有双层膜结构,另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还有____
(2)图中甲的色素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绿色植物在适宜光照条件下,若适当
提高C02的含量,短时间内C3含量将___________,[H]和ATP的含量将________。
(3)人如果一次摄入大量糖类,血糖首先通过(填序号)_____________过程合成糖元。
(4)发生在人体细胞结构乙中的生理过程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在缺氧情况
下,物质A通过过程⑤形成的物质C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物质A在肝脏内可以在谷丙转氨酶的作用下进行______________作用。此作用在
人体内只能生成_____________氨基酸。

(7分)以下甲图是某地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示意图,乙图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农田中某地段蚯蚓数量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上述人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2)在乙图中B点时,蚯蚓种群属于型。
(3)研究以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是
(4)分解者在该生态系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某同学设计了探究“农田中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请根据以下实验过程分析回答问题:
第一步:将取自农田的土壤放入里面垫有纱布的烧杯中,加蒸馏水搅拌,然后将纱布连同土壤一起取出,将留在烧杯中的土壤浸出液静置一段时间备用。(纱布、烧杯等均消毒,所有操作均在无菌条件下完成)
第二步:设置对照:

烧杯A
烧杯B
加入2mL淀粉糊
加入2mL淀粉糊
加入30mL土壤浸出液
加入30mL自来水

第三步:在室温(20℃左右)下,放置7d后,分别取A、B两烧杯中的溶液20mL,各等量放入两支试管中,分别编号为A1、A2和B1、B2
第四步:试剂鉴定:

A1
A2
B1
B2
加入双缩脲试剂lmL,静置2min。
加入斐林试剂lmL,沸水浴加热2min。
加入双缩脲试剂
lmL,静置2min。
加入斐林试剂lmL,沸水浴加热2min。

第五步: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①上述实验过程中的单一变量是
②请指出上述实验过程中的不当之处并改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