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衷。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李白《古风》)
材料二:
材料三:秦朝疆域图
问题一:材料中的“秦王”指的是谁?他完成扫六合的时间是哪一年?他扫六合之后建立的国家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国家?
问题二:根据材料二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请写出材料二右图中秦的货币的名称。
问题三:在材料三秦朝的疆域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万里长城。你知道它是为了抵御那个少数民族所修建的吗?在图中空白的地方填上它的起止点?为了征服南方,修建了沟通珠江和长江的一条运河,请你在地图上空白的地方填出来?
材料: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根据材料一中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红军为什么要长征。指出毛泽东诗句中红军所经历的大山、大河?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长征途中一次生死攸关的会议?“三军”最后在哪里会师?长征的胜利有何意义?
历史上的欧洲,曾遭受数次战争的蹂躏。战争带来了灾难,引起了人们深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千余年来,欧洲大陆纷争不已……1870年到1945年主要发生在法德之间的几场大战导致了欧洲的分裂。
材料二每一政府保证对与各政府作战的轴心国成员及其仆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每一政府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三 2003年3月10日,一位哈佛大学教授发表文章指出:“……法德两国共同推动的欧洲联合,一直到现在对整个欧洲都有强大的吸引力。”
(1)读材料一,20世纪以来,“导致了欧洲分裂”的战争主要有哪两次?
(2)材料二该《宣言》的发表有什么重大意义?最能够体现宣言内容的战役是哪一个?
(3)材料三中, “欧洲联合”实现的标志是什么?
(4)综合上述内容,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历史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 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
材料二瓦特没有重走人类几千年走过的弯路,为了对旧式蒸汽机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瓦特曾钻研过力学、数学、化学,做过系统的实验并仔细计算过气缸的热效能。他最终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材料三因工业革命而迅速发展的英国,超越荷、葡、西等国,后来居上,为拓展海外殖民地和市场,急需改变对华贸易入超的局面,叩开中国的大门。
(1)材料一中,世界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关键性一步是什么?为什么?
(2)瓦特蒸汽机的出现推动了交通运输方面的哪些进步?
(3)为了“叩开中国的大门”,英国采取了怎样的军事行动?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
(4)综合以上分析,你认为影响世界走向整体的因素有哪些?
1929年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下面是一组反映美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危机之后一段历史的图片,请认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二战前 |
二战中 |
二战后 |
![]() 田纳西水利工程中水坝 |
![]() 美国在长崎投原子弹 |
![]() 美国学生使用计算机 |
![]() 军国主义化的日本少年 |
![]() 日本偷袭珍珠港图 |
![]() 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图 |
(1)为摆脱经济危机,美国和日本分别采取了什么对策?
(2)分别说出“日本偷袭珍珠港”和“美国在长崎投原子弹”的影响(作用)?
(3)“美国学生使用计算机”说明战后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其特征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美国和日本这段历史中得到哪些启示?(从两国摆脱危机对策、二战中结果和战后经济发展原因等,任选两方面谈)
经济政策的调整应该因势而谋,顺势而为。
材料一 下图 英国就业人口比重
材料二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党纲里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失败
——《列宁全集》33卷
材料三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种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材料四 见下图
(1)材料一中英国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的趋势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
(2)面对材料二中的“严重失败”,列宁作了怎样的政策调整?
(3)材料三罗斯福的“试验性疗法”有何特点?他采取了什么措施让人民不再恐惧失业?
(4)材料四图一和图二所示的工业化模式有什么共同点?